湘雅常德医院 妇产科 41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WHOQOL–BREF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为(6.20±1.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80±1.76)分,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2.18±5.36)分明显高于(59.56±4.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效果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改进与完善,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且术后容易出现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是收治的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实施了中医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50例患者中,年龄在22~4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2.45±2.89)岁,病程在0.8-8年之间,病程均值为(4.67±1.2)年;观察组50例患者中,年龄在23~4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2.63±2.77)岁,病程在0.7-8年之间,病程均值为(4.31±1.4)年。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药方包括:10g川楝子、10g白芷、15g金银花、15g薏苡仁、10g桃仁、10g三棱、6g甘草、15g丹参、15g蒲公英、20g红藤、30g黄芪。水煎煮,一剂药分成两次服用[1]。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与对照组一致。实施超短波理疗,内容为:使用的仪器为超短波治疗仪,让患者保持平卧姿势,行其下腹部前后对置法理疗,每次治疗时间在30min左右,每日治疗一次[2]。
1.3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价分为四个等级。痛经、小幅坠胀、盆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痛经、小幅坠胀、盆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痛经、小幅坠胀、盆腔积液等临床症状有着一定的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分值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应用WHOQOL-BREF量表[4]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生存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80.00%(40/50)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48/5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WHOQOL–BREF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较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发病的机理为湿热湿毒侵入机体后,阻碍了气血的运行,导致胞脉瘀滞不通,使得患者长期卧床难以痊愈[5]。传统的西药治疗多应用广谱抗生素,但是存在诸多弊端,长时间使用会增强患者机体耐药性,加剧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内服药方治疗的安全性较高,远期疗效确切,配合超短波治疗仪,能够加快患者下腹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中药的吸收,治疗过程温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着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优势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内服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显著。中药药方中的黄芪益气固表,红藤、蒲公英具有清热利湿、散结活血的功效,白芷温燥寒湿,川楝子可以顺气,薏仁可以清热去湿,当归活血,连翘与金银花能够清热解毒,桃仁活血祛瘀,主要合用具有化瘀止痛、清热祛湿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娜. 中医综合治疗对腹腔镜术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2]尹小兰. 从TLRs/MyD88免疫通路调控suPAR、hs-CRP探讨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PID反复发作的疗效及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3]卜晓玲. 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梁照. 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韩旭. 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论文作者:酉海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患者论文; 湿热论文; 盆腔炎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性疾病论文; 症状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