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仙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卫生院口腔科 2132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进行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患者,同时选取58例进行铸造金属桩口腔修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观察比较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100.0%(58/58)及93.1%(54/58),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1.0%(47/58)及62.1%(36/5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松动度、PD、PLI、BI)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62-02
本文旨在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16例口腔修复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58例(患牙58颗)和对照组58例(患牙58颗)。其中观察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6例。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44.8±5.6岁。对照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7例。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为44.6±6.0岁。所有患者均达到入选标准:前后牙残损;牙周未有任何疾病;牙根足够长度;牙根管有完善的治疗;咬合不过紧。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以预成纤维桩实施口腔修复:常规牙体预备,根管的预备深度2/3根长,根尖保留根充材料4mm左右,保持管壁光滑、无倒凹。选择预成纤维桩应和根管预备钻相匹配,明确其长度及根管内适合性,选择所需长度并予以切断。酸蚀清洁后,将根管中的多余水份以吸潮纸尖吸干,以适量的粘结剂(杜拉菲勒),以毛刷在根管和牙体粘接面及纤维桩表面均匀涂抹,光固化后以口内注射头把桩核树脂(珞赛可)送入根管,由根尖部开始缓慢退到根管口并注入树脂,把纤维桩放置于根管内就位,持续10秒压力,40秒光固化,保证树脂固化。树脂堆塑成为核基本形状,在固化后按照基牙预备的原则来修整外形[1-2]。
1.2.2对照组以铸造金属桩实施口腔修复:以两步法,第一步取模进行金属桩核制作,第二步以玻璃离子(富士1型)将金属桩核固定在预备好的根管内,之后取模制作牙冠[3-4]。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均行X线片检查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价临床疗效,成功,即咀嚼功能正常,未有明显症状出现,修复体稳固、完整,边缘密合且未有继发龋齿出现,患牙牙根未有折裂,桩核未有任何松动、移位、脱落等情况;失败,即出现上述相关症状[5]。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比较,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100.0%(58/58)优于对照组81.0%(47/5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1%(54/58)优于对照组62.1%(36/5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检查结果比较,详见表二:
由表二可知,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松动度、PD、PLI、BI)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桩冠修复是治疗大面积的牙体缺损的主要方式,通常以预成金属桩或者铸造桩进行修复。桩脱落和冠脱落折及桩折为金属桩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既往临床医生为了预防桩变形、断裂,通常选择高强度桩材料,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金属桩弹性模量为牙本质的5倍~10倍,在受力时金属桩不会和树脂、牙本质同时弯曲,致使应力集中,出现树脂、牙根折裂及桩脱落情况,所以临床主张桩材料的选择,应使其弹性模量尽可能接近于牙本质弹性模量,方可使应力均匀分布于根部牙本质[6-7]。当前,国内外实施口腔修复中多以树脂桩(纤维增强型)为预成纤维桩,具体为:碳纤维桩,为无数被拉伸且保持同向排列的碳纤维,在环氧树脂基质中稳定地粘附形成的一种纤维桩;石英纤维桩,是以石英纤维替代碳纤维,成为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以玻璃纤维替代碳纤维,成为玻璃纤维桩;聚乙烯纤维桩,以光固化树脂进行包绕组成编织状排列的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桩。本研究显示,将以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观察组,与以铸造金属桩进行口腔修复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较高,且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松动度、PD、PLI、BI)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在德,孙洁,邓立兰,等.纤维桩技术在后牙区残冠的修复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5(18):217-218.
[2]?荣小芳.用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283-284/
[3]?王蓓.房洪波/纤维桩用于前牙残冠修复的临床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8(05):16-18.
[4]?段静娟.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51-52.
[5]?郑虎,郭建青,张献芳.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2):61-63.
[6]?Mastoras K,Vasiliadis L,Koulaouzidou E,etal.Evaluation of push-out bond strength of twoendodontic post systems[J].J Endod,2012,38(4):510-514.
[7]?Ozcopur B,Akman S,Eskitascioglu G,et al.The?effect of different posts on fracture strength ofroots with vertical fracture and re-attachedfragments[J].J Oral Rehabil,2010,37(8):615-623.
论文作者:吴玲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纤维论文; 患者论文; 口腔论文; 后牙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