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职工医院 710065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 出院 指导
文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2010年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内分泌学会进行调查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患病人数1.4亿人,断续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所以,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已刻不容缓。
2011年我科共收住病人516人,其中糖尿病病人102人,占全部病人的19.7%,年龄最少为42岁,最大为86岁,女性与男性比例为1.55:1,女性多于男性,只有2例无合并症,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甚至一例为糖尿病左足截肢术后。
糖尿病一但得上就需要经常规律地检测血糖值,其对生活造成的不方便和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糖尿病人即将出院,为了使病人更好的了解疾病知识,控制病情发展,也为了保证生病后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为糖尿病人出院指导的重点。
一、糖尿病的概念。首先浅显易懂为病人讲解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及糖尿病人症状产生的原因。糖尿病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所需能量不足,故患者感到饥饿多食,由于胰岛素缺乏(相对或绝对)多食进一步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出现尿糖升高,糖的大量排出,必然带走大量水分故引起多尿;多尿导致失水过多,血液浓缩引起口渴,因而多饮;由于糖氧化发生供能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供能,严重时因消耗多,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这就形成了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只有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病人出院后的病情观察。病情观察很重要,大多数病人因年老,体弱及其它合并症导致反应迟钝,病人出现了高血糖,低血糖致精神萎靡往往未能及时被家人和照顾人发现而延误了病情。首先陪伴或照顾病人的人应相对固定,这样就很容易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或通知亲人以便及时处理,教会病人及陪人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措施。
1、低血糖常见的症状和应对措施:(1)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嗜睡至昏迷甚至死亡。(2)病人出现低血糖可以给一些糖果,饼干及含糖饮料,但仍需及时测血糖以便有针对性处理。
2、高血糖常见的症状和应急措施:(1)心跳加快,呼吸缓而深;(2)极度口渴、恶心、干呕、呕吐不断、不消化、尿多、甚至视力模糊等。(3)应及时测血糖。口服降糖量或胰岛素量加大并及时就医。
3、大多数高血糖低血糖的症状很相似,不能很好的辨别,为保险起见还是应尽快作血糖测试,以保证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三、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是判断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好坏的一个量性指标。切记,血糖控制好且波动小是保护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原则。
1、血糖监测时间的选择:应选择能代表血糖变化的空腹和进餐后2小时时间点进行。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的状态下测得的血糖值。理论上说一天的任何时间,只要8小时没进食均可,但一般说来,空腹血糖都在早晨10点之前进行检测,所以如果您第二早晨要测空腹血糖,那病人最晚在临晨2点一定不能进食了。空腹血糖反应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餐后2小时血糖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监测指标,它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若储备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水平,一般应少于7.8mmol/L,餐后2小时是指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到最后一口食物咽下为准。很多病人及家属对餐后2小时计算方法模糊,这样测得的结果不准确,以至错误的指导了用药。其次陪人及病人应知道血糖正常值并熟记于心: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3-6.1mmol/L(60-110mg/dl);空腹血糖值为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为正常;若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140mg/dl-200mg/dl)则为糖耐量异常。
四、血糖检测部位的选择和皮肤消毒方法。
1、随着新式血糖仪的研发和普遍使用,自测血糖值已变得相当快捷、方便、易于掌握,且需血量非常少约为0.3微升。采血部位应选择手指指腹两侧,避免直接从指腹或指尖采血,减少这些高敏感,常用部位的损伤,防止感染,减轻疼痛,亦不防碍正常工作生活,减少心里压力和恐惧,便于以后测量血糖。
2、采血部位的皮肤消毒:用75%的酒精,消毒棉签蘸敷,由拟采血点中心向外扩展涂于局部皮肤约直径为2cm,待干后采血。采血量必须完全覆盖试纸的整个测试区,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血糖值偏低;如血量太多溢出测试区不但会污染仪器,还会引起检测结果误差。
五、病人胰岛素用量的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病人胰岛素缺乏的程度不一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也不一样,尽管同样的血糖值但胰岛素的用量可能差别很大,所以胰岛素的用量没有具体公式可计算,只能依据个人或医生的经验摸索调整。总的原则如下:
1、首先,糖尿病病人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从初始计量开始,剂量个体化,监测血糖,避免严重的低血糖。
(1)初始计量的估算方法:每日胰岛素的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 为正常血糖值;5.6 mmol/L×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使用1μ胰岛素)。为安全起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实际用其1/2—1/3的量。
2、其次,按24小时尿糖计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一般(+)需4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 /kg;病情轻0.4-0.5 /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 /kg。
3、根据具体病情计算胰岛素用量,做到个体化。2型糖尿病维持量约为30-50u/d。一般从每日20-30u开始分配予三餐前,剂量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
4、年老体弱,消瘦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胰岛素用量要小,感染发热胰岛素用量要加大。
5、依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监测时段,早餐前、晚餐前、睡前,必要时随时监测,如有腹泻,参加宴会后要增加监测次数,如在主食固定,量也变化不大可考虑减少测血糖的次数。
6、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而下次餐前又有低血糖时,餐前胰岛素注射时间应提前或两餐之间加餐。
7、实在无法调整用量根据出院大夫给的治疗方案,或直接咨询你的主管大夫。
六、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性。运动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值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活动量减少和肥胖使胰岛素的靶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才是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所以运动对糖尿病病人很重要
1、运动能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当身体运动时,全身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葡萄糖作为肌肉活动的能源,使葡萄糖的被摄取和利用增加,从而也能降低血糖浓度。
2、运动能减少治疗糖尿病时用量。由于运动大量消耗糖因此不论是注射胰岛素的用量,还是各种口服降糖药物的用量都明显减少。
3、运动方式的选择。中老年人决定运动方式前,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居住条件,爱好和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以步行、慢跑、快走、太极拳、门球、气功及广场舞为主,活动内容和形式以自己内心的喜欢不勉强为主,活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原则。并且活动时间、强度,种类和方式也要相对固定为好。
七、饮食方式对护理糖尿病人的重要性。血糖升高主要因为饮食产生过多的糖类,身体不能有效利用,所以血糖升高。糖尿病人菜肴应少油少盐,清淡食品。主食的种类和量应相对固定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血糖波动。烹饪方法多用蒸、煮、凉拌、炖等方式这样能减少营养素的丢失,保证营养。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进食也要定时定量,一日至少三餐、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糕点类无糖的也应少食,因为淀粉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总之,控制好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按时用药,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就医。经过出院指导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出院后能按时吃药及注射胰岛素。发生再住院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治病信心。经过合理的及时的治疗几乎无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张伟声,陈振广,康日新等主编.糖尿病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01。
论文作者:李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论文; 病人论文; 用量论文; 病情论文; 低血糖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