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 中俄合作方向与机制研究
乔 榛,郑 岩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自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将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欧洲连接起来的经济带。如此构想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基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要寻求与沿线国家更紧密的经贸合作,而且要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探索有效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是一条可以不断拓展之路。作为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选择就是向北与北极航道相对接。这是北极航道随气候变化而越来越成为现实的趋势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的一个重要拓展方向。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中,中俄两国的合作至关重要。建立在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应在北极航道开发上探寻更多的合作领域,并构建实现合作的有效机制,这应该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着力点。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极航道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时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对外开放构想——“一带一路”初步形成。之所以用“一带一路”来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因为它的历史渊源更容易为世界所认同,还因为它是中国以其所处地位实施开放的很好的切入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海上贸易通道,极具发展潜力,它将把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与南亚、西亚接起来,并可以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承担了开辟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任务。当然,这样的愿景必须建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密切合作,建成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以拓展的基础上。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一个方向便是向北与北极航道相连。随着北极航道的现实性越来越明显,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连接起来,是实现世界互联互通的一个十分便捷的途径。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中俄之间的深入合作,并建立一个良好的中俄合作新机制。
你们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和行动能力)吗?爱情不是只有甜蜜和温馨,也有意外和伤害。意外怀孕了,你们有能力解决吗?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了,你们有能力去解决吗?吵架分手后,若其中一方一哭二闹三上吊,你们有能力化解吗?没有。那么,同学们,请问,现在的你们适合恋爱吗?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溯源和现实拓展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是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距今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这一当时世界发达的经济体与东南亚国家联系起来。公元7世纪之后的唐朝,在东南沿海建立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称谓。
1932年5月,中野重治的保释被取消,再一次入狱。此次的入狱比上一次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迫害,不得已中野重治于1934年向当局表明转向的意思后得以出狱。但是中野重治并没有丢掉无产阶级作家的心,出狱后,他深入思考自己的屈辱,开始了作为作家的新的战斗。1937年中野重治和宫本百合子等人收到了禁止执笔的处分。战争结束后当年11月,中野重治再入共产党,作为共产党员在文学界甚至政界活跃。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开拓之后,最终形成了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越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的海上通道。借助这条海上通道,中国很早就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经贸联系。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输往世界各地。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指南针的航海运用进一步提升了商船的远航能力,私人的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宋代是瓷器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陶瓷业发展迅速,而内陆交通阻塞,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更是屡遭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侵扰,因此,宋代的陶瓷对外贸易发达,对其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实现这一贸易的通道就是海上丝绸之路。[2]一本成书于南宋理宗宝庆元年的《诸蓄志》,是一部详细记载我国宋代瓷器对外贸易的重要文献。书中所列的海外与我国进行瓷器贸易的国家达30多个。[2]宋元之后,我国在东南沿海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到明代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中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之成为连接全球的一条新贸易通道,这是中国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的新方向。而北极航道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为有关国家积极推动的现实,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的过程中,中俄的合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中俄合作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航道,必须明确其发展的方向,但更为现实的是建立起有效的中俄合作新机制。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危险并存。其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对现有的认知存在误区、技术水平不达标、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以及缺乏专业型人才等等。
微课视频的内容要强调理论知识的重难点,对实践部分要强调过程、注重细节;在平台建设方面构建学习平台并上传学习资源;在知识储备方面,熟悉教学内容,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策略制定方面,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较高。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中俄合作方向
再次是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的对接,一个最具潜力的合作方向就是将中国东部沿海巨大的生产能力通过北极航道加以消化和输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东部沿海8省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天津、辽宁)GDP占全国31个省市区GDP的一半。这些省市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因此,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的对接,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便利。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的优势与俄罗斯北极航道涉及地区经济的劣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中俄为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的经济合作,应该利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优势,为俄罗斯打通北极航道和开发北极资源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北极航道的开通,不仅可以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进入欧洲、北美市场的通道,而且也可以为北极资源更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提供通道。因此,保持中俄间经济互利合作,是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或与北极航道对接的主要方向。
最后是政治领域的合作。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北极航道的对接,需要中俄两国开展许多方面的合作,其中,政治领域的合作是所有合作的保障。政治领域的合作是开展国与国之间关系基础和保障。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首先表现在两国之间是否建立起了政治上的友好关系。没有政治上合作,很难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起良好而深入的联系。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中俄两国政治合作的最好时期。2014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为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不过,中俄两国政治上的良好关系并没有带动经贸关系实现相应的发展。2017年,中俄两国GDP总量达到14.5万亿美元,而两国的贸易总额只有840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中俄两国贸易总额只相当于两国GDP总额的0.58%,而且以此规模很难实现到2020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这种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不相匹配的格局,远不是具有良好政治关系的中俄两国所希望的。因此,把中俄两国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转化为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合作,应该是中俄两国谋求进一步政治合作的出发点。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航道的对接,无疑是中俄两国政治合作深化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基础,加深中俄在北极航道建设上的合作,并与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接,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的。同时,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保障,中俄的经济合作潜力一定能够在共建北极航道以及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中得以发挥。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进行新的规划,要求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以广州、泉州为起始点开辟的海上航线,历代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三大航线,即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很显然,局限于时代特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属于一个升级版,它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尽可能把更多沿线国家联系起来,建成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最终构建亚欧非的经济贸易一体化。规划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航线为: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威尼斯。这条航线拓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可作为“一带一路”规划中的一条重要线路。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规划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更加重视内在的整合,并不是在各条线路之间建立严格分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具有更广的整合功能,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其辐射空间,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向北拓展。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规划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向南,进一步向西延伸的。这样的线路虽然有其历史延续性,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有所局限。基于一个新变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拓展的条件正在形成,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地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成为一个连接世界的经贸通道。
其次是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资源和可再生的资源,被誉为地球最后的资源宝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属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据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备量有1000—2000亿桶,天然气有50—80万亿立方米。在世界其他地区油气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样一个资源宝库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自然十分显著。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外,地球上几乎一半的煤也储藏在北极,还拥有金刚石、金、银、铂等贵金属,以及铀、钚等放射性元素。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希望,但是,这并不是人类的“饕餮盛宴”,而是需要倍加呵护的宝贵资源,在未来的开发中,有度、有序、科学的开发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这也是中俄合作须遵循的原则,并应转化为中俄合作的方向。北极资源的开发自然会引起沿线国家争夺,也会引起大国之间的博弈。然而,人类社会已经历的资源开发所走的是一条“公地悲剧”之路。这不能成为北极这个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开发模式,而必须体现合作博弈的精神,以人类应有的智慧探索一条可持续开发北极资源的道路。中俄合作可以为此作出表率,而且中俄目前的关系为发挥这种表率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俄在北极资源开发中不存在利益冲突,中国不是北极沿岸国家,与其他沿岸国家也不存在冲突。中国参与北极开发完全可以站在科学利用北极的立场上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沿岸国家进行合作。当然,鉴于中俄的特殊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北极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加强中俄合作以开发北极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北极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
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航运航道。随着北冰洋通航可能性的增加,其经济价值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点。该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拥有巨大的交通运输开发价值。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如果能打通北极圈而通航,那么就可以使北半球找到一条互联互通的捷径,大大地降低了运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这样的前景,必须预先规划,并与目前的战略规划相对接。201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北极航道”。这条北极航道与我国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海上丝绸之路全球性联通。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其与北极航道的对接,必须找到中俄合作的正确方向,并建立起两国良好的合作机制。
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的对接,是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中俄合作是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在已经规划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是没有俄罗斯参与的,与俄罗斯的合作集中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上。这种“一带一路”的分工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加以拓展。随着北极航道的提出,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的对接和融合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且需要我们为此去规划和实施。发挥好中俄合作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航道。为此,中俄合作应该在以下方向上加以拓展和深化。
首先是建设通道方面的合作。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起来,实际上就是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延伸。目前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是在实现“五通”方面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而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首要的是进行通道建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支点港口建设;另一个是北极航道开通的合作。支点港口建设是海上通航的基本保障,承担着商船的补给、休整、维护、安全等保障功能。对于拟建设的北极航道来说,支点港口建设的意义更为突出,建设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在具体建设中可以采取“一港一策”的合作方案,也就是因地制宜地对不同港口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如对于像乌厄连这样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北极航线咽喉要道的港口,可以采取类似新加坡港的模式,将其打造为“自由港”;而像季克西这样的前苏联时期的军事基地,可以将其打造成北极航道的监测、搜救和服务中心;对萨别塔港这样的一般性港口,可以打造为以LNG项目为核心的产业开发区;针对摩尔曼斯克这样比较成熟的港口,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进行升级改造,或采取悉尼港的模式,进行“以权换资”。开发北极航道也存在着一些技术和地缘政治的问题,这也是需要中俄合作来解决。北极航道是由两条航道构成,即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中俄合作开发的北极航道是指“东北航道”,也称“北方航道”,该航道大部分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从北欧出发,向东穿过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峡。从目前的情况看,北极航线虽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其现实性还有不少考验,需要各国合作开发。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全可以延伸到北极航线的开发上,具体可以在破冰、防冰的设备方面进行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中俄合作机制
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留给我们许多教训。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古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持续发展,而且是在欧洲开辟新航路、开启经济全球化之前中断了。这使中国痛失了近代之后的发展机会。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60年前,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中国从一个开放国家走向闭关锁国时代。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都在为一个天朝大国所陶醉,没有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也没有加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为此,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泱泱大国在1840年之后屡遭外国列强欺凌,曾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100年逐渐沦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自那时起,无数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无数先烈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程中,中国依然不断摸索,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选择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把我们的国门打开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新浪潮。通过这样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把我们推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因此也让我们面临诸多的考验和挑战。应对新挑战,我们的选择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带一路”是我们量身定做的扩大开放的新思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历史的底蕴,而且也有现实的拓展空间。
在全省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共享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张国斌) ........................................................................4-8
首先须建立起战略互信机制。中俄两国都是世界性大国,在世界格局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利益。建立中俄两国间的战略互信需要一定的条件,也需要有效的机制。全球化演进进入了新阶段,对当今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影响。新兴大国之间建立战略互信对促进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对新的全球增长中心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新兴大国崛起与传统大国衰落的矛盾成为新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这种大国之间的新型关系,给构建新的全球秩序体系带来挑战,但也提出重构新型大国关系的迫切需求。中俄两国曾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一度都落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归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进入21世纪后,中俄两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形成了相对较好的发展势头,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成为发达国家的最大挑战。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因而有了建立战略互信的基础。事实上,中俄两国进入21世纪的战略合作明显增多,战略互信明显加强。而进一步的合作,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的对接中,这种战略互信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建立一种新的战略互信机制是深化两国合作的必要前提。中俄两国毗邻而居、互为最大邻国,存在国家核心利益的显著交集,无论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战略稳定、促进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还是在国家发展蓝图上,都有共同的要求和契合之处。彼此的繁荣强大,既符合对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与世界和平稳定。国家间存在利益交集,就有合作的可能和意愿,进而产生某种程度的信任,而核心利益上的交集,则是国家间建立战略互信关系的必要基础。[3]中俄两国具备了建立战略互信的基础,而进一步推动战略互信变成现实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落实互信的机制。政治领袖的共同、持续的努力是建立战略互信的重要引导力量。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始终保持密切的接触和友好的交流。在国际舞台上,中俄之间不管哪国遇到困难,另一个国家领导人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关切和帮助。如2014年2月,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制裁,甚至使这一年由俄罗斯主办的索契冬奥会都受到西方国家的联手抵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愉快地接受了普京总统的邀请,还开了中国国家元首出国出席大型体育赛事的先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讲的,索契冬奥会是普京总统领导俄罗斯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象征。作为好伙伴、好邻居、好朋友,当然要专程来当面贺喜,同俄罗斯人民分享喜庆。这样的开场白,没有外交辞令,朴实真切,让人有一种亲人般感觉。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普京总统时再次强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持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扩大社深化全方位合作。”[4]领导人互信无疑是战略互信机制重要一环,但战略互信机制的形成和持续,还需要更为基础的名义基础,也就是“一带一路”倡导的民心相通。为此,要加强民间的交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的精神、利他的行为准则,来建立起与俄罗斯民间的心灵相通。如果中俄之间能够上下认同、保持沟通,就可能形成一个长期的战略互信机制。
其次须形成经济融合机制。战略互信的形成无疑是中俄合作基础性的机制,因而也是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最直接的推动力量。不过,要保持这一机制的可持续发挥作用,还需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构建中俄合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实现中俄经济的高度融合,形成中俄经济有效融合的机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延伸到国际上,就是任何两个国家之间如果能够发展起良好的经济关系,那么一定可以促进政治上的交流和合作。当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向度的,但经济关系的基础地位还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保持一种良好的经济关系,并不完全体现在经贸总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实现经贸关系的平衡、互惠、协调程度。两个国家可能有比较大贸易总量,但贸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则更容易引发两国间的冲突。因此,形成中俄两国经济融合的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平衡、互惠、协调的经贸关系。实现中俄两国间经贸关系的平衡,重点在于要挖潜中俄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就是按资源禀赋和经济潜能来发展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实现中俄两国间经贸关系的互惠,则是对两国按资源禀赋开展贸易可能引发的利益不协调的一种补偿机制。按资源禀赋开展贸易尽管可以实现两国福利的最大化,但不一定能够实现两国经济利益的相互协调,在通常的情况下,资源间的相对优势不同,其实现的经济利益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意味着按资源禀赋发展两国间的贸易会引起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因此,实现中俄两国间经贸关系的互惠,不仅有利于两国间经贸关系实现平衡,而且有利于实现两国间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俄两国间经贸关系的协调,是要发挥好两国政府对经贸关系的协调能力,使两国发展经贸关系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计划性,还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平衡、互惠和协调是形成中俄两国经济融合的相互支撑的机制。从目前实现的程度看,中俄两国间的经济融合程度还比较低,实现融合的渠道也比较少。这是一个需要中俄两国努力改变的方向,也是中俄两国拓展经贸关系的落脚点和归宿。要形成中俄两国经济融合机制,必须在实现两国经贸关系平衡、互惠、协调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的兼容点。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北极航道的对接,为中俄两国实现经济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是形成中俄两国经济融合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机会。
最后须构建命运共同体机制。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中俄两国的合作并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除了建立战略互信和经济融合外,还有一个更具长远意义,也更具可持续特征的机制便是构建中俄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命运共同体是在一种对共同生存的环境高度关切的理念下,不仅要实现本国的利益,还要使他国的利益也能够实现,并在这种相互关切下谋求共同发展的社会状态。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通过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构建。中俄两国地理相邻,利益相通,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需要“报团取暖”,这些决定了两国存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条件。如果能够形成一些有效的机制,那么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就可以进一步夯实,中俄合作的效能就可以进一步发挥。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机制,必须打消两国之间的戒心,相互之间能够以诚相待。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机制,必须认识到两国具有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两国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取决于合作的深度。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机制,必须对双方合作寻求战略性标准,不能局限于短期利益。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谋求与北极航道对接,这一合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来说涉及其核心利益,如果没有中俄两国间的战略认同,没有建立在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上的合作精神,要实现对接会变得很困难。
综上所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向南向西沿经太平洋和印度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相连,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的一条路线。这条线路是中国海上运输的生命线,作为海上运输通道,它是中国的能源运输的通道,也是中国商品输出的运输通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除了要进一步保障这条线路的通畅之外,还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繁荣沿线国家的经济。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旨在实现各国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经贸合作线路。中国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额,而且要构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框架。因此,“一带一路”并不局限于目前所涵盖的国家和范围,它是开放的,可以进一步地拓展。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来说,其拓展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与北极航道相对接。随着北冰洋航道开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商业价值备受沿岸国家以及一些大国的关注。中国虽然不是沿岸国家,但也有权分享北冰洋航道的利用价值。当然,我们秉承的原则是合作开发、共赢共享。如此,把我国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具有开发潜力的北极航道对接起来,不仅是开发北冰洋资源的切入点,而且也是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世界经济新框架的新机会。为此,规划好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航道的方向,构建其对接中的合作机制,是需要中俄两国共同努力去实现的。
当然,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北极航道的对接,还不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为此进行一些探讨,规划合作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中俄两国已建立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做些准备性的工作又是现实可行的。互联互通、连接世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大趋势。历史赋予我们新的机会,那我们必须抓住并利用好,这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EB/OL].(2018-10-5)[2013-10-3].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
[2] 叶文程.宋元时期我国陶瓷器的对外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7):32-38.
[3] 王存刚.新全球化时代大国战略互信的生成和维护——基于中俄关系的研究[J].国际观察,2017,(5):1-13.
[4]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N].环球时报,2014-11-10.
[收稿日期 ]2018-10-2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收入逆向转移影响分配差距的机制及控制研究”(14AJY011)
[作者简介 ]乔榛(1964-),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收入分配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5;F15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9)01-0095-08
〔责任编辑: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