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清湖镇卫生院 浙江江山 324104)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一共(10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至2016年7月10日,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9.21±1.27)分、满意度评分(92.45±1.28)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271.95±25.15)m、FEVI(1.80±0.45)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康复治疗;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00-02
研究显示,近年来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人体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易对人体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引起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也易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我院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见我院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一共(10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至2016年7月10日,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年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年龄在49岁~65岁,平均年龄(57.01±1.02)岁,性别:24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
对照组;年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年龄在48岁~65岁,平均年龄(56.27±1.18)岁,性别:25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
两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项指标(平均年龄以及性别)无差异,两组患者之间能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4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患者口服扩张药以及辅助类药物,再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54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
向患者普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告知患者良好的饮食、室内空气通畅、经常运动能有效预防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位患者实施补气血治疗,将当归、枸杞、薄荷等药物煎煮、给予患者进行口服,上述药物均具有治疗气虚、补充气血功效。
告知患者加强自身呼吸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其肺部呼吸功能,每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由于该疾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见效慢,在治疗时患者常伴有抵触情况,导致不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产生严重心理压力,对治疗和恢复造成较大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相关治疗的重要性,使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以及分析观察组、对照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6min步行距离、FEVI。
1.4 统计学处理
我院本次研究中均使用SPSS 26.0软件,将对照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以及观察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本次研究内容中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使用P<0.05表示本次研究中两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对比不同,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指标均具有差异。
2.结果
2.1 对比各项评分
观察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9.21±1.27)分、满意度评分(92.45±1.28)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种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患者范围较广,已经在临床中引起关注。通过临床治疗效果表明,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逐渐缓和后,患者自身肺功能不断恶化,同时患者生理机能易导致严重影响,还易导致并发症发生,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3-4]。
脾虚为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脾脏长期受到多种疾病影响,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刺激,而导致肺功能下降情况,而患者主要症状为痰瘀,血瘀时间过长、易对患者脉络造成阻碍,气机不畅易导致患者气血无法较好运行,使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使用活血化痰疗法,通过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从药物、饮食、锻炼、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能促进患者身体机能较快恢复,提高每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9.21±1.27)分、满意度评分(92.45±1.28)分、6min步行距离(271.95±25.15)m、FEVI(1.80±0.45)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顺平,黄江,刘志锋等.定量步行运动和呼吸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71-374.
[2]刘萍,王永斌,高天霖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与生存质量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884-888.
[3]顾为丽,陈荣昌.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2):946-948.
[4]赵红梅.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9):8-11.
[5]伏冉,郑玉龙,王贻等.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8):594-597.
[6]朱迎伟,毛毅敏,孙瑜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03-5404.
论文作者:周芳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1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稳定论文; 社区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