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处理策略研究_信息加工论文

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师论文,课堂论文,策略论文,加工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提出

信息加工过程是由注意、感知觉、思维和推理等心理过程构成的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策略在认知技能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加工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意的选择性,个体对刺激信息选择性越强,其注意识别与加工速度就越快[1~3],外源性选择注意较内源性选择性注意加工速度快[4~6]。知觉和推理过程是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识别、整合、提取长时记忆中相关信息和进行判断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Sternberg[7] 教学专长理论中讲的“洞察力”在认知技能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问题表征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的课堂信息加工策略。

1.1 选择注意策略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影响

选择性注意与个体认知技能自动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有助于提高信息加工速度[4~6]。从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过程分析,选择注意策略的主要功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课堂信息进行感觉登记和建立索引,该过程通常是基于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Berliner等[8] 研究,随着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对课堂信息加工的直觉性不断提高,从课堂信息选择性注意的角度分析,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注意加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专长的发展,逐渐由内源性选择注意转化为外源性选择注意,注意加工的意识水平也不断降低,并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选择注意在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过程中有如下方面的作用:(1)选择注意对教师从复杂的课堂教学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辨别有效信息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专家教学专长自动化过程的重要表现[7~9];(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与课堂信息的选择注意加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并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8,9];(3)教师选择性注意策略对处理新异性课堂信息也有重要的影响(如纪律问题或难题),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8,9];(4)教师对课堂情境信息的熟悉性也是影响课堂信息加工效率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教学专长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8,9]。可见,选择注意是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自动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1.2 洞察力策略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影响

洞察力是解决任何专业领域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是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的条件和性质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策略的一种知觉能力。Sternberg[7] 将洞察力作为专长发展的重要成分之一,根据Sternberg智力三元论和教学专长的原型观,洞察力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Encoding)、选择性联合(Selective Combination)和选择性比较(Selective Comparison),这三个加工过程对课堂信息加工速度和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对课堂信息的选择性编码策略、选择性联合策略和选择性比较策略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随着教师教学专长或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他们对课堂信息的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和选择性比较策略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认知成分之一。

1.3 表征策略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影响

根据Chi等[10,11] 的研究,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表征深度对问题解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对课堂信息的表征越接近问题的本质,就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Chase和Simon[12] 研究发现,熟练的棋手能够从象棋的局部棋子的位置和布局发现更多的重要信息,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而新手在这方面的经验则是欠缺的;Chi等[10,11] 在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发现专家和新手对问题的表征深度有显著的差异,并将问题表征分为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征和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表征,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新手和专家问题表征的差异。Anderson[13] 在认知技能发展理论和ACT模型中也强调加工策略对认知速度的影响,认知加工策略在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鉴于加工策略在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构成、特点以及不同加工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北京小学、清华附小、府学小学等二十余所小学教师80人,其中数学教师22人、语文教师32人和其他学科教师26人,教师年龄在20~40岁之间。

2.2 测量工具的编制与修订

本研究采用的测验有“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的选择性注意策略与洞察力策略测验(CIPS)”和“课堂信息表征策略测验(CIRS)”[14]。课堂信息的选择注意与洞察力策略测验包括41个项目,其中选择注意策略11个项目(如“在课上,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注意学生听课的情况”),课堂信息洞察力包括选择性编码(如“我能够轻松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择性联合(如“如果学生遇到了难题,我能引导他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与选择性比较(如“我经常通过典型的问题来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项目。测验的α信度系数和结构效度见表1,修订结果表明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1 课堂信息的选择注意与洞察力策略测验α信度系数和结构效度

总体α系数选择注

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

意策略

编码 联合 比较

0.89240.6508

0.7578

0.7994

0.8091

结构效度因子载荷 0.5260.7320.7080.840

课堂信息表征策略测验是根据Chi等[10,11] 对问题表征的划分编制的,包括深层表征(如“在处理课堂教学问题时,我能很快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和表层表征(如“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时,有时会被表面条件迷惑。”)两个维度。修订后的测验包括20个项目,每个维度10个项目。测验的α信度系数和结构效度见表2,从修订的指标可以看出,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2 课堂信息表征深度测验α信度系数

总体α系数 深层表征 表层表征

0.8797 0.86040.8042

结构效度因子载荷

0.766 0.610

2.3 研究的具体实施

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测验和“课堂信息表征策略”测验,测验结束后,回收测验结果,整理和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验数据采用SPSS10.0和AMOS4.0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的选择注意策略、洞察力、表征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教师的选择注意、洞察力、表征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见表3。从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教师的选择注意策略、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和深层表征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选择注意与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和深层表征策略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选择注意、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和深层表征与表层表征策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选择注意水平高的教师的表层表征策略水平低,而深层表征策略水平高。

表3 选择注意、洞察力、表征策略的一致性(n=80)

相关系数 选择注意 选择编码

选择联合 选择比较深层表征

选择编码 0.305[**]

选择联合 0.287[**]

0.546[***]

选择比较 0.432[***] 0.670[***] 0.557[***]

深层表征 0.227[*]0.456[***] 0.480[***] 0.534[***]

表层表征 -0.221[*] -0.411[***] -0.319[**] -0.424[***] -.0411[***]

注:*p<0.05 **p<0.01 ***p<0.001.

不同加工策略在学科因素上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科教师在选择注意、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深层表征和表层表征策略等方面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不同学科教师在上述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不同学科教师的数据合并分析。

表4 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学科差异的方差分析

策略类型F[,(2,77)]

P

选择注意 1.627 0.203

选择性编码0.266 0.767

选择性联合1.206 0.305

选择性比较0.392 0.677

深层表征 2.286 0.109

表层表征 2.121 0.127

3.2 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考察选择注意、洞察力和表征策略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贡献,对全体教师的选择注意、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深层表征和表层表征等策略在课堂信息加工策略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提出了如下验证性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构成模型(见图1)。其中,E[,1]~E[,6]为影响选择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选择注意、深层表征与表层表征等加工策略的随机因素;δ[,1]~δ[,6]为影响选择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选择注意、深层表征与表层表征等加工策略的随机因素载荷;λ[,1]~λ[,6]为影响选择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选择注意、深层表征与表层表征等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因素载荷;η为课堂信息加工策略。

附图

图1 选择注意、洞察力、表征策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理论模型

全体教师模型拟合指数的检验结果如下,Chi-Square=4.741,差异不显著,符合模型拟合标准;CMIN/DF=0.527,小于接纳标准2.0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0.000,小于接纳标准0.08,且小于较好的拟合标准0.05;上述三个拟合指数均达到模型拟合标准。NFI为0.973,LFI、TLI、和NFI四个拟合指数均为1.000,四个参数均大于模型可接纳的标准0.9。从上述各项拟合指数来看,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模型拟合较好,该模型是可以接纳的。

3.2.1 洞察力对选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作用

洞察力的三个方面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影响较大,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选择性比较对课堂信息策略的因素载荷最高,标准化因素载荷为0.878,解释率为0.771;其次,是选择性编码对课堂信息洞察力,标准化因素载荷为0.755,解释率为0.569;再次,是选择性联合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标准化因素载荷为0.667,解释率为0.445。上述结果表明,选择性比较和选择性编码策略在课堂信息加工中的重要性高于选择性联合策略,其主要原因教师是在课堂信息加工过程中,选择性编码直接关系到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在选择性比较过程中,加工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信息处理效率,因此,选择性编码和选择性比较在观察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选择性联合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选择性编码,并为选择性比较提供信息资源,在选择性联合过程中,教师对获取信息的正确与否无须做进一步的判断,选择性联合过程只是知觉判断和信息提取的中间过程,该过程输入和输出信息正确与否主要与上(选择性编码)下(选择性联合)两个环节有关,选择性联合过程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选择性编码过程的信息输入和选择性比较过程的输出信息反馈,从这个角度讲,选择性联合在课堂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5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n=80)

因素对应关系 非标准

标准化 确定

化载荷

S.E.

C.R. 载荷

系数

选择性注意←加工策略 1.000 --0.442

0.195

选择性编码←加工策略 1.4730.3933.748 0.755

0.569

选择性联合←加工策略 1.6010.4473.578 0.667

0.445

选择性比较←加工策略 1.8470.4733.905 0.878

0.771

深层表征←加工策略1.7120.4573.743 0.752

0.565

表层表征←加工策略1.3640.4173.270 -0.548 0.301

附图

图2 全体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构成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3.2.2 选择注意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作用

选择注意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贡献的标准化因素载荷0.442,解释率为0.195,且均到了显著水平。在不同的课堂信息加工策略中因素载荷是最低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在课堂信息加工中还是在其他认知活动中,选择注意过程对信息的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或问题指向性,选择注意策略水平高在信息加工的初始阶段和进一步的信息加工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还不能够满足针对具体问题的精细认知加工过程的要求,因此,对加工具体的课堂信息或者解决具体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的贡献就偏低一些。

3.2.3 表征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作用

深层表征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标准化因素载荷为0.752,解释率为0.852,具有较高的因素载荷和解释率,且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表征策略对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策略有较大的影响,其因素载荷仅次于选择性比较和选择性编码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因素载荷。表层表征对表征策略的贡献为-0.548,解释率为0.301,且均到了显著水平,这表明表层表征水平越高,表征策略水平越低。

上述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的选择注意、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深层表征和表层表征等策略对课堂信息加工策略均具有显著的作用,且选择性比较策略>选择性编码策略>深层表征策略>选择性联合策略>选择注意策略>表层表征策略。可见,上述加工策略在教师课堂信息加工中的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重要构成成分。

4 结论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选择注意策略、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深层表征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选择注意策略、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深层表征与表层表征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2)不同学科教师的选择注意策略、洞察力和表征策略不存在学科差异;

(3)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表征深度策略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均有显著的作用,是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重要构成成分,在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  ;  

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处理策略研究_信息加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