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艺术课程改革中“冷”的思考_美术论文

“热”艺术课程改革中“冷”的思考_美术论文

美术课改“热”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改论文,美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摒弃了过去美术课程以“学科为本”“工具理性”的教学模式,提倡人文、综合、开放和现代的美术教育,其核心是“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然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曲解和滥用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这需要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莫让“综合学习”削弱美术的本体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曲解了“综合学习”的内涵,生硬而且过多地加入与课题有关的人文要素,并把这些要素扩张为教学的主体内容,从而颠倒了它们与美术教学本体的主次关系。

一位教师在教学《留住秋天》这节绘画课时,不但讲述了秋天的一些动植物知识和自然现象,而且在与秋天有关的诗歌、散文、词汇上大做文章,还欣赏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和风景画面。毋庸置疑,这些内容对让学生“留住秋天”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和扩散作用,学生能快速、全面、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韵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去观察,用绘画的形式去记录和表现“秋天”。然而,在这些环节完成之后,课堂已近尾声,老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欣赏一些绘画作品。就让学生动手描绘心中的秋天,学生才动笔几分钟,就下课了。这种做法是对美术课的异化,教学中没有真正涉及到美术教学的本体。“广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术本身,只是认识美术的一种手段,对美术本身的认知才是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目的和主要教学内容。

二、莫让“趣味体验”淡化美术的本昧

如果把美术课上成像语文和数学课那样的井井有条、一板一眼的话,学生对美术课就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堂美术课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也强调“在美术游戏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把美术的“过程”和“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未能把握游戏的分寸,加入了过多过滥的游戏活动。

有位教师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节绘画课时,组织学生猜谜语、变魔术、演小品、引吭高歌……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气氛活跃,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老师是让学生过节日、进行文娱活动,还是在上美术课呢?其实,这节课中的许多活动与美术绘画关系不大,甚至是毫无关联,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这些活动。不可否认,一般性的游戏介入美术课的方式可以增添课堂的愉悦气氛,但它必须是适度的。因为一堂课时间有限,活动内容过多,时间过长,往往会将美术课异化成不伦不类的活动课,甚至是“杂耍课”。我们提倡美术游戏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如果单纯地体现游戏的乐趣,就冲淡了美术课的本味。

三、莫让“自主作画”忽视教师的指导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绘画时空,让他们在绘画天地里自由翱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适时有效的指导,无疑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果课堂上信马由缰,放任自由,忽视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随意绘画,学生就难以提高绘画能力,对进一步学习就会感到失望,就会失去再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发展。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时,让学生高兴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认为这就是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失之偏颇的。有位老师在教学《帽子回来了》时,先借助课件显示小猪的帽子被风刮到树上的画面,然后以“小猪会得到帽子吗”这个问题拓展学生的想象。学生丰富的想象令人折服:(1)长颈鹿先生来了。它伸长了脖子,取下了帽子。(2)天空中飞翔着的小鸟听到小猪大喊大叫,飞来了,用嘴巴衔下帽子。(3)大象跑来了,用长长的鼻子勾下了帽子。(4)小猪自己找来了棍子或借来了梯子,取下了帽子。(5)风伯伯吹下了帽子……学生绘画时,老师没有进入参与者、辅导者的角色,而是袖手旁观。交流展示作品时,老师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指导与评价。学生失去了反思、比较、提升的机会,其作品只是在各自的平面上滑行。美术课程的技术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知识和进行一定的技巧训练。过去过分强调技术目标,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结果致使学生视绘画犹如珠穆朗玛峰高不可攀。今天,美术课程的技术目标却走向一个被广泛轻视的局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莫让“动态生成”阻碍有效的预设

教学能否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开放、生成的课程意识,有没有灵活驾驭、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我们关注“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提供更宽阔的平台。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阶段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生长”点,冷静地分析其对教学的价值,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适时调整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从而引发出更多的新思想和新创意。

在教学《帽子回来了》的绘画课时,我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段:小猪戴着新帽子,高高兴兴上学去。一阵大风吹来,小猪的新帽子被吹到了大树上。我就想把学生引入对“小猪怎样得到帽子”的探究之中。一个学生说:“新帽子被吹到了大树上,小猪可难受了。”这是我在预设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于是,我及时利用这个生成资源,调整自己的预设,让学生先说再演小猪“难受”的神情。果然,学生作品中的小猪活灵活现,神情丰富,姿态奇特。

五、莫让“激励评价”掩盖作品的瑕疵

美术作品是学生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才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学生们的才华,体会到他们的情感。许多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为了所谓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激励”过了头,稍有成绩就大肆喝彩“你真棒”“你真行”,甚至对平庸的作品也赞赏有加。这种“自由主义”式的廉价激励,势必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恰当的评语或引导学生“和谐”地评价同学的作品。评价中要充满欣赏、激励、期望和指导,让学生乐于改进和完善作品。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学生美术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应该坚持不变的教学理念。

标签:;  ;  ;  

“热”艺术课程改革中“冷”的思考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