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入WTO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_煤炭论文

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入世贸组织论文,煤炭工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5908(2002)09-0016-05

一、入世贸组织我国能源面临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逐步实施,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在更高的水平上利用世界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协作和分工,享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我国能源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我国化石能源勘探程度低,资源不足,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2,石油仅为1/10左右。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大多远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在东南沿海地区,则能源十分贫乏。这种能源分布状况,大大提高了我国能源的整体使用成本。

第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我国1998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为12.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消费量121.1亿吨标准煤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商品能源消费甚低,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美国的1/10,人均生活用电约为美国的2%。

我国能源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清洁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我国的能源经济效益很低,每生产一万元的产值所消耗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也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第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大国,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仅占26.7%,而中国1998年煤炭消费量为12.5亿吨,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1.6%,比世界平均值高出近45个百分点。即使按2000年的资料,煤炭仍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6%。

煤炭的大量利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1位,酸雨的覆盖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4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2位。据粗略、统计,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达到GDP的2%以上。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及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约占85%和70%。尽管近年来,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已得到一定的控制,1998年与1995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已由2370万吨降至2090万吨,预计近年内还会有显著减少,但是,二氧化硫及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总量的绝对值仍相当高,在全国许多地区对大气的污染仍相当严重。

第四,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能源面临挑战。自1993年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93年石油净进口量为920万吨,2000年已达到7000余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0%,预计2050年将达到50%。而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的世界上,保障石油安全可靠的供应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二、新世纪煤炭仍然是主要能源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的主导地位都不会改变,21世纪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有专家预测,按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再生能源和某种新型能源要实现产业化,30年内是很难形成的,当前还只能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而不大可能会代替常规能源。在今后的30年内,核聚变有可能被人类所控制,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也可能为人类所掌握,但这两种未来能源还不大可能有太多的应用。而煤炭因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价格的相对稳定与低廉,必将继续作为动力生产的首选燃料。对二次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汽油、柴油、氢、激光等,虽然有的早已实现产业化,但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给予合理规划,扩大应用。多元化发展是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思路。但无论如何,煤炭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一点我们决不能动摇。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煤炭供应安全的无可替代性。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57万亿吨,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从1998年储量套改后的资料分析,可供建井的选择余地较大。而石油总资源量虽有1100亿吨,但从当前探采的形势看,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只能开采10多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也仅可开采37年。在我国核电建设刚刚起步,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尚需长期努力的情况下,煤炭具有储量丰富且价廉的优势。例如,用气、油、电的取暖费用分别比煤炭高2.5、5.5和6.3倍,煤炭能源要比其他各种能源便宜很多。特别是在国际油价高涨之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煤炭甚至有重新取代石油能源的趋势。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二,洁净煤技术是净化利用煤炭的新路子。长期以来,煤炭燃烧因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而受到严重关注。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煤的净化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有水煤浆、煤液化、煤气化等几种成熟的技术用于工业化生产。

第三,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煤炭综合开发要以洁净煤技术为前导,使煤炭转化成为新型洁净能源,减少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热效率。以煤炭为基础搞关联多元化利用,发展新的产业群,包括其下游产业群,如煤炭深加工的洗煤、型煤、水煤浆和焦炭以及煤炭的液化、气化和燃烧等产业所组成的关联多元化产业群,同时还包括在横向上与煤炭产品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部门和产品所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群,这些产业群同样与煤炭形成互相依存关系,如伴生资源煤层气、地下水、铝土矿、高岭石等的开发和应用,矿山建设、煤炭运输、煤机制造等相关产业群。

第四,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能动摇。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始终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以上。21世纪将是能源多元化的时代,天然气、石油、水电、核能以及其它能源都将有长足增长。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会逐步有所下降,但其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据预测,2005、2010及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分别为65%、62%和60%左右,即使到2050年,也不会低于5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形成过分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的燃料工业和化学工业,电力主要是依靠煤炭发电(火电)和水电。煤炭化工占全部化学工业的比例也在70%以上,原有的炼油设备尚未满负荷生产,但固定资产的包袱并不沉重;汽、柴油汽车产业难有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抓住机遇,轻装前进。充分发挥煤炭的资源优势,确立其基础地位,构建新的电力、燃料、化工能源体系,避免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弯路,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及其在世界资源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8年底,保有煤炭基础储量2827亿吨,其中储量1582亿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5.4%,居世界第三位;若其余基础储量以70%的转化率为储量,按目前的产量10亿吨和50%的资源利用率计算,静态保证程度仍高达120年。此外,还有不同经济属性的资源量7246亿吨。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今后仍将长期以煤炭为主。

世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仍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全球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1028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量可维持全球稳定开采400年以上。资源储量排名在前十位的主要煤炭资源国为:美国2466亿吨、俄罗斯1570亿吨、中国、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7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亿吨、乌克兰343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亿吨。与世界主要煤炭资源国相比较,我国煤炭在资源质量、埋藏深度和可采性等方面,属于中等。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于晋、蒙、陕三省区,多大型、特大型矿床。煤层埋深偏大,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只占4.1%,且高变质煤储量较少。炼焦用煤储量少,尚不足探明储量的10%,主要分布在晋、皖、鲁、黔、黑等省,尤以山西最为集中。

四、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分析和进出口贸易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因此是一直受到鼓励开发的对象。截止1999年底,全国建成3万吨以上设计能力的矿区2216处,形成生产能力7.62亿吨,加上未计生产能力的乡镇小矿,产能达10.79亿吨。其中,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产地有20处,500—1000万吨的大型煤产地有18处。

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度较高。据统计,2000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53574万吨,占当年产量的53.6%;地方国有煤矿产量19426万吨,占19.4%,乡镇集体及个体矿产量已下降到26917万吨,占27%。

多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居世界第1位。1997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5亿吨,比1990年增长42.8%。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加上乡镇小矿产量过快增长,煤炭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国务院出台限采压产政策,关闭了大量小煤矿,使得煤炭产量连年下降,1999年减至10.44亿吨,但仍领先于美国(9.68亿吨)、澳大利亚(2.50亿吨)、印度(2.40亿吨)、南非(2.03亿吨)之前,位居世界第一。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进一步压至9.99亿吨。

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能源,1990年煤炭视消费量为10.55亿吨,1996年达到最高峰13.97亿吨,占我国能源一次消费总量的76.2%;此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到2000年,煤炭消费量下降为9.84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

煤炭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但由于铁路和港口的瓶颈作用,加上出口煤炭杂质、灰份高,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出口增长较慢,1998年出口量3229万吨,尚不到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的1/5,出口近邻日本的煤炭,只占日本煤炭进口总量的1/10。近年来我国第二条运煤大通道神黄铁路及第二大煤炭出口海港的建成投产,使得煤炭出口增长很快,2000年达到5505万吨,创汇14.59亿美元,平均出口价格26.54美元/吨。主要出口韩国(2112万吨,26.03美元/吨)、日本(1623万吨,28.93美元/吨)、台湾(908万吨,24.04美元/吨)。尽管如此,由于运输的瓶颈作用以及商品煤的质量问题,我国煤炭出口量仍仅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10%左右,位于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之后,居世界第4位。出口依存度仅为5.5%。2001年煤炭出口创出9012万吨的新纪录,收汇26.66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提高到29.59美元/吨。

我国南方各省普遍缺煤。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通过海运或陆路运输运至南方沿海消费区,加上运费后,达到最终用户手里的煤炭价格已经不低。因此,南方沿海地区仍需进口少量煤炭。2000年进口煤炭217万吨,用汇6870万美元,平均进口成本31.66美元/吨。主要是从澳大利亚(129万吨,32.73美元/吨)、越南(27万吨,7.68美元/吨)、新西兰(23万吨,44.24美元/吨)、印尼(21万吨,38.4美元/吨)、和南非(17万吨,35.75美元/吨)进口。2001年进口煤炭249万吨,用汇8750万美元,平均进口成本为35.14美元/吨。

预测到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11亿吨,出口量将达到1.2亿吨,出口依存度11%,但焦煤出口应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2010年煤炭产量可达13亿吨,出口1.6亿吨,出口依存度12.3%。

五、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

尽管2001年我国出口煤炭超过9000万吨,但与其巨大的储量和生产量相比,也不算太多,应当说我国煤炭出口仍然有着相当巨大的出口潜力,特别是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出口潜力更大。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煤炭出口十分有利。据最新资料,2001年大同优混煤的秦皇岛港场存平均价217元/吨,折合26.13美元/吨,而当年世界煤炭主要进口国日本的炼焦煤平均到岸价为39.69美元/吨,工业发电用煤平均到岸价为34.58美元/吨。因此,我国北方煤炭出口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力,仍有相当大的扩大空间。如果我国能在改善出口运输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精选煤生产,煤炭出口可望有更大幅度增长,2003年出口量有可能突破1亿吨大关。尤其是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煤炭需求大增,价格上扬,对我国煤炭出口更加有利。出口增长将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发展。

2001年大同优混煤到广州港水陆联运秦港划账平均价265元/吨,折合31.92美元/吨,而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到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运距短运费少,到岸价格较低,澳煤为32.73美元/吨,因此,如果我国北方煤炭运交南方消费区的价格能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有所下降,则对于进口煤炭仍有一定的竞争力。据此估计,入世后由于煤炭进口关税基本上保持在目前3—6%的水平上而不会有太多的下降,煤炭总的进口量不会增长太大,估计将保持在250—300万吨的水平,一般不会超过500万吨。由于越南煤炭产地距离我国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特近,目前直接从越南进口煤炭价格特别低廉,只有7.68美元/吨,因此越煤的进口量估计会有较大增加。总体看来,煤炭进口增加不会影响我国煤炭主产区企业的正常生产。

入世后进口外煤能否对国煤造成冲击,关键是看国产煤炭在价格上和质量上是否有竞争力。从实践的情况看,由于近年国家陆续关闭了不少乡镇小煤矿,煤炭总产量大幅下降,国内煤炭定价权向国有大矿转移并导致煤价急剧上扬。在华东地区,4800大卡烟煤的价格由2001年初的200元/吨猛涨至320元/吨,而同期国际市场上煤价则十分平稳,如澳大利亚产4800大卡烟煤在产地的价格为20美元/吨,运达张家港,加上运费、关税和增值税,每吨煤炭的价格大约在270-310元/吨。两相比较,国内一些煤炭用户,甚至江苏、山东的用户,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采购价格较为便宜的洋煤炭。据报道,2002年一季度,已有4万吨澳煤运达张家港;甚至连产煤大省山东也进口了煤炭近97万吨,这些进口煤炭主要用于电厂发电。看来,国产煤炭如不能将市场价格控制在适当的价位上,将有可能失去国内相当大一块市场。

标签:;  ;  ;  ;  ;  ;  

论加入WTO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