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不是“民企杀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企论文,宏观调控论文,杀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宏观调控下的民企困局
实施最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以来,关于民营经济在宏观调控下的“微词”很多。“在最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中,中央政府采取的是‘点刹车’,不是‘急刹车’,然而在‘点刹’过程中,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今年6月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在首届“民营资本与城市经济论坛上这样说。
民企为何成宏观调控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民营企业之所以会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始于去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限制进入的基础设施、共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看来,是中国民营经济春天的到来。
民营经济春天到来的效应就是,2003年是民营企业发力狂奔的一年,2003年是民企重型化元年,由于市场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行业的产品需求大增,民营企业因而凝聚了惊人的成长爆发力,敏感的民间资本从轻、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转换中找到了机会。在轻工业领域通过“快进快出”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冀望通过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相关、资本需求大、投资期长的重工业完成产业转型,甚至需要大资本介入的金融业在民企手中也变得“举重若轻”。
于是,吉利、比亚迪、奥克斯、长城、中誉等掀起民企“造车运动”;从饲料业起家的刘永行在山东、包头、河南三门峡投资氧化铝项目;河北唐山、浙江宁波、江苏常州等地也形成了民营钢铁业产业族群;在全国各地,民企纷纷参股城市商业银行,控股券商的更不计其数……
正当媒体和公众翘首以待中国钢铁业的卡内基、民企金控集团的诞生之时,宏观调控无疑是空中浇下的一盆“冷水”。
新华社的一篇文章说,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较快、规模比较大、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加强宏观调控,而民营资本的活跃恰恰是当前投资高增长的微观基础,当前民间投资已经超过整个社会投资的50%。这不能不引起中央决策层和经济界的高度警觉。既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同时又要适时、适度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解决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抑制经济过热,避免大起大落。
于是,国家实施了最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在此次宏观调控中,钢铁、水泥、电解铝、金融资本等行业成为“重灾区”,而这些行业恰恰是近两年来民企“重型化”巨资集结的行业。以钢铁为例,2003年国内新增加投资1427亿元,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投资占58%,民间投资占32%,外商和港台资本投资占10%;而新增产能的1/3来自民间资本———这似乎是民企重型化的一个表象。
紧缩下的民企动态
本次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货币紧缩政策,因此民企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各大银行已纷纷对民营企业采取措施,民营企业在与政府的金融机构签订信贷合约时“很难”。
货币紧缩政策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自然而然就波及民营企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需要退烧的重点行业。成也金融,败也金融,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始终也跳不出的圈子。金融的瓶颈,一直是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而此次的宏观调控更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束手无策。
据了解,目前国家四大银行只支持国内8家国有钢铁企业,对民营钢铁企业采用的手段是只收不贷。这在紧缩期间,民营企业对此表示理解,但这无形中给人们这样一个判断,钢铁投资过热,主要是来自于民营企业,民营钢铁企业成为被批判钢铁过热的靶子。
对于眼下钢价暴跌、企业是否能挺得住,一位老板说:挺不住也得挺,要不就停一部分高炉,谁让你在钢价好的时候赚着钱了呢,现在就得赔,为宏观调控做牺牲吧。
这显然是他们报以乐观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他们更关注民营经济在整个宏观调控中的下一步走势。
铁本是宏观调控中受到清理整顿的第一个项目,会是最后一个吗?铁本之后,国内有些媒体把目光又瞄上宁波建
龙,而据权威人士说:宁波建龙与铁本有本质的区别。据了解,建龙正在“瘦身”,调整投资战略。
而另一个被媒体注意的是上海复星集团,由于复星集团也是宁波建龙的股东之一,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宏观调控存在一个现象,一旦发现问题,首先就给民营企业“吃药”,而一个民营企业有问题,如果全体民营企业都得“吃药”,就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据悉,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电解铝的项目也在不断地“瘦身”,产能扩张计划宣布无限期推迟。
在最近由《东方企业家》杂志承办的“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国际论坛暨2004民营企业100强揭晓典礼”上,有企业家预计,2004年民企经营受宏观调控的重大影响,利润将出现大幅下滑。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铁本事件的爆发、德隆系的冲击,民企在这一轮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中,无论信心、生存环境还是资金链都遭受了重创。民营企业俨然又成了弱势群体。宏观调控“进一步调控”的“力度”会怎样,会不会使一些民营企业牺牲掉,会不会打击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成为近一段时间关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焦点。
调控的对象究竟应是谁?
自从国家发改委传出“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声音以来,民营企业家和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在这一声音的背后,社会普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控制住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金融紧缩了民营企业,宏观调控就实现了。“这样的判断未免太简单化了,显然这和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成为一个悖论”。
有人指出,应该说,本轮的宏观调控,是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第一次面对投资过热。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主要证据是过热的投资增长,但和前三次“过热”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即非政府主导的民间投资开始成为主体。
“但另外一些数据应使我们考虑到本轮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据统计,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现在已经超过了2/3,但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例还不到1/3。“我觉得中国前一阶段金融机构的大笔坏账一定不是民营企业造成的,”复星实业副董事长梁信军认为,民营经济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替罪羊。
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热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判断: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是投资效益太低。对投资效益太低的问题是多方认同的观点。但我们应该看到投资效益和效率低是谁在
低,应该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是最讲投资效益和效率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说:“令人担心的是,冷也是政府部门批出来的,热也是政府部门批出来的,过热了还要通过加强审批来抑制过热,其结果,我们搞市场经济这么多年,有关部门的审批权限不是被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强化。”
其实从中央的本轮宏观调控总体精神,不难得出调控的对象应是地方政府,抑制过热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其矛头不应指向民营企业。从过热和投资的表象来看是民营企业,而问题的实质是地方
政府和中央的利益博弈。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日前说:目前的经济过热问题不是宏观问题和总量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同时他还说:“关键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建设职能过大,国有经济庞大,政府成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再加上官员考核制度的扭曲,往往是市场未热,地方先热。调控前,各地争先恐后上项目,调控中,政府要保国有部门,于是不得不卡死民营企业。
“已经有一批民营企业倒下去了,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巨人般的企业,我想在今后几个月中还会有一批民营企业陆续倒下去。”当有人认为此次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影响不大时,西安海星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荣海如此反驳道,他认为,反倒是很多国有企业趁此时机加速扩充。
而经济学家刘伟提供了另一组数据:去年我国完成的11.7万亿元的GDP总量中,私营资本构建的体系占了25%以上,国有经济占了近25%,有30%多是所谓的混合经济(各种股份公司、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另有约20%是三资企业。中国经济多年以来平均以9%的速度高速成长,其中非国有经济贡献了六七个百分点。刘伟说:“在非国有经济里面,最突出、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民营资本,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价值。”
令民企兴奋的96小时民营企业在此次宏观调控中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疑虑和利益诉求已经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宏观管理层正力图摆正宏观调控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两者的关系。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这很可能成为今年以来的一次转机。
青岛会议
7月25日,在风景怡人的青岛海滨,国务院召开了一个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诸多高层政府官员亮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给会议的批示说,当前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他进一步表示,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
在此次“青岛会议”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框架思路被传达给与会者:国务院将要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将从市场准入、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据了解,这次青岛会议,主要就是就国务院即将要出台的这一系列文件听取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意见。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座谈会上说,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
短短一天半的“青岛会议”,就足以让众多个体私营业主及民营企业家兴奋不已。第二日,新华社配合中央高层的言论和“青岛会议”发表评论说,宏观调控并没有针对非公经济,也没有改变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既定方针。
安泰风波
7月26日,全国工商联召开了“安泰风波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座谈会”,人称“中国焦炭大王”、“山西首富”的安泰集团董事长李安民无疑是座谈会的主角。因为他的安泰集团在2003年的一场占地纠纷在2004年7月22日遇到了新的麻烦———当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了“安泰集团:你凭什么强占良田”的报道。
据说,报道播出之后的第一天,安泰在沪市的股票就下跌了7个百分点。各界询问电话不断:业绩彪炳的民营企业安泰,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铁本?7月23日,李安民带领手下一帮人,一边指出央视报道中的错误搜集证据,一边进京求助于全国工商联。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德平表示,一定要帮安泰集团“翻案”。
当即,胡德平一边指示旗下报纸《中华工商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一条有关安泰的报道,该报道在周一刊发;另一方面,胡德平让全国工商联宣教部在周一组织一个座谈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亲自参会。
安泰集团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严重歪曲事实”。在2003年5月之前,自身“未批先占”行为违反土地法,并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交纳了120万元的罚款之后停工待复。但在2004年2月之后,安泰集团征用义安村388.4亩土地的相关手续齐备,已经属于合法用地,怎么突然间变成了“强占良田”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家王卫国认为,安泰的用地行为确应分两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在获得政府批准之前,安泰集团的用地行为违法,安泰集团接受了处罚,当地政府也向省里做了检查,已经处理完毕;第二个阶段是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后的行为,属于合法用地。此次会议指出了央视报道的非正确性,指出安泰占地的合法性。
谢伯阳表示,工商联关注安泰占地风波,并不仅仅是针对李安民这个人,也并非因为他是工商联的常委或者他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就要支持他,而是针对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我们是有原则的”。
“为什么全国工商联关注这个事情?我觉得这和我们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息息相关。”谢伯阳说,“我们关注这个事,是从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出发的———当然道理可以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理,但是现在,在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在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结构、改变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保护企业?要不要支持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大道理。”
在此,谢伯阳将对安泰风波的关注,
提升到了一个政治的高度。
长春之行
7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带领着100多名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抵达长春,参加“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长白行’暨投资合作洽谈会”。
胡德平在此次会议上强调,国务院7月25日下发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7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向全国发出一个强烈信息,就是充分肯定民营经济。他说,前一个阶段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人们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有一些疑惑,因为一会儿说这个民营企业出事了,一会儿说那个民营企业出问题了,是不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问题了?国务院在青岛召开的这次会议告诉我们,宏观调控针对的是部分过热行业,并不是针对民营经济。
胡德平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应当从改革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继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定要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换到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市场经济建设上来。再也不能让民营企业自生自灭。民营企业的生,民营企业的死,都应该得到法治的保护。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
业投资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市场的方法、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它,保护、引导、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胡德平说,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及早落实民营企业的平等国民待遇,世贸协定也有这种让所有市场主体获得平等竞争地位的精神和条文,既有外资进入特许行业的时间表,也有让民营企业进入同类行业的时间表,如对能源、金融、电信等行业进入的时限和比例问题。另外,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自我融资,贷款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来是投(融)资体制改革,这一次只公布了投资体制改革方案,融资体制改革亟待突破。
发改委的声音
姜伟新副主任7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进行的宏观调控,包括适当抑制贷款的规模,这不是针对哪个所有制的企业或者是所有制的结构来说的,或者说不是单纯针对中国的民营经济来说的,是对所有经济过热的方面的。
姜伟新称,为了抑制将来可能产生的一些大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这个宏观调控的措施所波及到的企业,不管是什么所有制,都要服从宏观调控的大局。如果说个别的民营企业受到了一些影响,也说明该企业可能是在前一段的建设、生产过程当中或者有违规的地方,或者有其他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地方。
从7月25日的“青岛会议”,到7月28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在四天96小时内发生的这一系列行动,传递出的信息更加证明了“宏观调控并不是针对民营经济”。
对此,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就在中央关于民营经济政策“不再有人提及”和“没了音信”的关键时刻,传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之声,夫复何言!
乐观的情绪又开始在民营企业家心中膨胀。
调控留给民企自身的话题
客观地说,本轮宏观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一切是一年前还雄心勃勃的民营企业所始料不及的,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整也正等待着民营企业。
自我调整之一在于,民企一定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民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西安海星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荣海的话中透着点无奈。
众所周知,德隆“死”在“短贷长投”。德隆产业整合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它往往依靠向银行及其他机构短期融资,以保持资金平衡。但这是危险的平衡,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2004年,围绕对德隆的质疑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最终动摇了德隆客户的信心,于是“短贷长投”的资金链断了,游戏就此结束。
荣海认为,由于前两年宏观经济的过热,民企要取得银行贷款相对容易一些,这时最怕民企一时头脑发热,沉迷于产业整合、大幅扩张中,虽然这看上去很风光,可一旦宏观调控来临,国家收紧信贷政策,便无法再取得“短贷”资金,资金链就立刻断裂。在目前情况下,民企融资渠道普遍不畅,全是用短期资金来做长期项目,“而国有企业(有着银行支持,甚至可以拿到长达10年的贷款)是不会出现‘短贷长投’的问题的,”荣海分析道。
复星实业副董事长梁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星在建设宁波建龙钢铁时特别注意避免了“短贷长投”的现象,而以股东投资、资本投入为主,银行资金为辅。而这正是宁波建龙至今仍平安无事的原因之一。“宁波建龙,85%是股东资金,并且已经到位,跟铁本正好相反,铁本有85%为银行资金。”粱信军说。
自我调整之二在于,民企必须随时盯住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关注产业政策的变化。
荣海认为,民企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时,不能“跟国家产业政策有悖,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企业的决策人,一定要做一个长远的、前瞻性的思考,一边要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一边要考虑市场的战略预测。”
荣海以自身为例,谈及海星集团近几年进行的相应调整,将原有的IT产业转向投资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是“温家宝总理在3月人代会上点名支持的项目,我们投资了六七十亿元,买下一条高
速公路,建成两条高速公路。在现在宏观调控这么严格的情况下,我们的资金流一直很充沛。我们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因而使公司经受住宏观调控的考验,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然后在别的产业获得更大发展。”荣海认为,“未雨绸缪”是应对宏观调控的最好举措。
自我调整之三在于,要认真吸取某些民企违规操作、盲目投资的教训。
铁本之痛,并不在民营性质,而在于其违规,在项目立项通过国家审批之前就已经开工建设。违规上项目,民企、国企都有,这种做法在调控之前对一些企业是家常便饭。调控不仅使一些民企受损,一些国企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说明调控是对项目不对主体。
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可能令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土地要素的供给受到较大制约。尽管民企遭受了宏观调控的诸多影响,但摩根大通银行香港区总裁及大中华区运作委员会副董事长郭明鉴认为,对于那些财务结构健全、本身营运良好的民营公司,宏观调控反倒给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在宏观调控中,一些恶意的竞争者、弱小的公司常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优秀民企“刚好就应该借这个机会做适度的扩增”。
所以,做实、做强、做大、做久的问题再次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留给了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多元化的问题、资金链薄弱的问题,盲目过热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投资如何和国家整体的经济战略相一致,如何面对地方政府为吸引民企的投资所做的承诺、所给的优惠政策,如何量力而为、量力而行等等,再次考验着民营企业。
标签:宏观调控论文; 民营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调控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