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王小龙

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王小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地进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伴随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建筑建设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建筑主体施工质量堪忧,由此引发的房屋漏水、墙体开裂,甚至楼面垮塌等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如何通过采取严格的主体结构检测,从源头上避免后续使用的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从阐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要点及方法入手,随后总结分析当前主体结构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后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改善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路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应用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要点及方法概述

主体结构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泛指建筑落地后,对其主体各方面性能进行的系列现场检测,一般包括以下要点及方法:

一是评测板、梁、柱的结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电磁波仪器,测量建筑主体承重结构的厚度,按照建筑力学规范、标准,对其承载力、耐久性、防火性进行严格的检测,保障建筑安全性能。二是评测混凝土、后置埋件或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采用回弹法、钻芯法、回弹法等检测方法,对上述各类建筑构件的强度进行检测,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现存问题

(一)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

众所周知,一个工程建成落地,需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对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包括建筑强度、刚度以及稳固性等多项内容。从目前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来看,这些环节、内容管理职责分属规划、建设等不同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对主体结构质量监督的工作合力,即使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出问题,也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推诿扯皮而使问题妥善解决的难度增大,无形中就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二)检测标准规范、技术方法缺乏稳定有效的更新优化

回弹法等相关检测方法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工具,而建筑行业标准规范是开展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依据,二者是否完善先进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程度。但是考量我国实际,检测标准多颁布于上个世纪中叶,虽经过几次更新,表面上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由于各地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稳定性、差异性,一是导致前后版规范标准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容易出现对当地气候影响的建筑构件承重性能变化程度预判不足。同时考量相关检测技术,大部分仍然主要依据检测人员的主观判断,难以适应环保节能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由此,标准和方法上的种种问题都大大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高效实施。

(三)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限

除上述原因外,当前我国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中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大部分建筑企业雇大专院校学生组成的临时检测机构,这些机构中工作人员缺乏工程经验和相应的责任风险意识,更无动力也无能力去掌握或革新相关检测技术,直接造成工作成效难以保障、检测报告缺乏可信性。这些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工程事故发生频率逐年攀升、行业工作水平难以提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改善主体结构检测、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探沂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提升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有关政府部门应对当前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职责不清、难以统筹协调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优化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一是压实责任。结合建筑市场发展实际,理清各个部门在工程质量中应担负的责任,建立严格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制。二是规范规章。考虑检测工作中各个具体环节的差异性,探索建立业主、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人员的沟通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机构工作规章,对各种建筑质量监督站的资质进行管理,同时约束引导部门的团结责任、互相监督意识,同时对难以统筹解决的问题予以认定和决策。只有在检测阶段对各种质量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才能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中,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二)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为发展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提供不竭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工程质量战线排头兵的建筑企业应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那种“施工赶工、管理懈怠”的错误做法,而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原则,将抓好建筑主体工程检测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品牌打造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思想转变为基础,参照其他领域广泛采用的“产学研”相结合产品创新研发体系,同对口专业大专院校联手,积极对接工程质量监督站,就当前结构性裂缝受力性质、房屋变形责任认定、钢筋水泥厚度检测精度、钢筋锈蚀状况等主体结构检测技术难点,进行大刀阔斧地技术革新,以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促进工程结构检测工作持续进步。

(三)更新优化标准规范,为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有关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应在从建筑市场、各地差异需求出发,加强研究和中外国情对比,提高工程规范和标准制定的前瞻性,对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优化更新,提高检测规范标准体系的连续性、稳定性,指导质量检测人员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结构外观、尺寸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确保规范标准可以促进形成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检测结果,使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和后续质量控制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步大幅提高工程检测效率,减少建设周期短给工程结构检测带来的诸多困境。

(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为工程检测行业储备优秀人才

正如前文所述,工程主体检测是一项专业水准要求较高的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建筑力学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了解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加大对工程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采用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施工操作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形式,提高行业薪酬待遇,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人才继续深造。政府还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从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钢筋耐久性、水泥砂浆均匀程度实测、裂缝原因甄别等关键领域的新技,改进回弹、钻芯、雷达等检测方法,为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破解后顾之忧。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不仅是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面临“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检测标准规范、技术方法缺乏稳定有效的更新优化,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限”等诸多现实困境,须建设企业及工程质量监督中心、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多方发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更新优化标准规范,大力推进技术革新,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在积极储备优秀人才的同时,为提升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扎实依据、提供不竭动力,促进我国建设事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盛壮.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在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06):60-61.

[2]惠稳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相关规定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浅析[J].低碳世界,2016(11):120-121.

论文作者:王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王小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