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热力站供热系统的自控策略论文_刘思思

分析热力站供热系统的自控策略论文_刘思思

鹤壁市淇滨热力有限公司 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成效与人们生活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可以满足现代人生活理念的多元化需求,必须要融入众多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策略,强化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成效,避免供热系统运行不畅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保温就是对热力站供热系统自动控制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热力站;供热系统;自控策略

引言

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因为热力管网结构及运行方式的不同,热力站采取自控的方式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控制策略有:根据室外温度控制一次回水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回水平均温度方式;也有一部分采用一次流量、二次供回水温差的方式。从理论上讲,以上各种控制方式只代表了供热环节中的一个变量,而非全部,只有供热量才是真正的控制目标。自2007采暖季开始,逐步在部分热力站进行了热量控制的实验,经过一个采暖季的运行,达到了另人满意的效果。

1当前供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设备运行的效率较低

在采用锅炉供热时,实际运行效率在60%~65%,在有关方面标准中,实施了节能措施后实际应该达到的数值是68%左右,与国际相比我国的供热实际水平比国低了20%左右。原因在于在燃料方面,原煤没有经过筛选与洗选,不能达到锅炉燃烧的基本条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热损失较大。存在一定的低负荷运行情况,排烟损失及过剩空气系数较大。

1.2管网的输送效率低

管网输送效率计算是管网输送总的热量减去各段管网热量损失,得到的结果与总热量相除。国家在此方面标准为90%,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输送效率只有66%~68%左右。主要的损失在保温热损失,除此之外还有泄漏与失调方面的因素,在这两项之中后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同时也相当普遍。

1.3供热质量较差

用户采用的供热系统没有有效调控设备,造成在供热冷热不均的同时还存在不达标现象。企业在进行调节时,相应的能源消耗就会增加,又会出现供热过剩情况,系统能耗也会相应增加。

2热力站供热系统的自控策略

2.1热力站供热系统自动控制策略的选择分析

现阶段,我国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就是温度控制方式,热力站自动化运行中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热量,虽然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达到热量控制的目的,但是最终得到的控制成效却并不是非常理想,而且控制周期消耗较长,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导致热力站供热系统发生振动情况。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该站,最终提出了有关热量的控制方案。热量公式:Q=G(Tg-Th)其中Q——热量;G——流量;Tg——供水温度;Th——回水温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热力站建筑围护结构建设不同,建筑风格以及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年代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不同热力站实际运行中对供热量控制的需求程度也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热力站控制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用户室内热量需求对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热力站运行控制的针对性与合理性,避免对用户体验造成不良影响。热量控制与温度控制进行综合比对有着较强的优越性,主要是因为热量控制可以将建筑的热能消耗情况良好的呈现出来。热量控制操作难度性较低,通过这种自动化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热力站运行的经济效益。在供热系统运行之前对供热目标有明确的认知,便可以对热力站热力系统运行控制工作人员下达一定的控制指标,从而降低热力站热力系统运行的成本投入,扩展热力站运行的经济效益。

2.2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的优化

(1)一二次侧管的配置

《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B/T28185-2011)第5.1.3条明确规定:一次侧介质(热水时)在管道内的流速应小于2.5m3/s;二次侧介质(热水时)在管道内的流速应小于3.Om3/s。设备及换热机组管路在设计条件下一、二次侧的压力强度均应不大于100kPa。热力站工程中.换热机组的管径要按照《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中的规定配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装配套的阀门,这样就节约了资金,换热机组台数越多节约投资就越明显。

(2)接口阀门的配置

机组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用接口阀门。阀门关闭后,水、系统是否绝对隔离决定机组维修时间。双向密封的球阀无疑是最佳选择,关闭性能非常好。

(3)一网补二网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热力站内都有水处理装置:软化水箱、软水装置。站内一级网向二级网补水自动补水定压技术的应用,使得不再需要软化水箱、软水装置,很大程度地节约了热力站的建设用地,使整体更为集约化、工厂化。此系统共有三种配置类型:一级网回水压力高于二级网定压值;一级网回水压力和二级网定压值相近;一级网回水压力低于二级网定压值。

(4)配置循环水泵选择配置优质的单循环泵,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易出现故障。优点是节省了电气保护元气件,节省了变频器,管路、阀门配置简单化,配电系统、控制系统也简单化,电气接线简单化,而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减少了故障点。尽管单循环泵的价格昂贵,相对而言却节约了投资。

2.3热力站供热系统自动化控制流程分析

热力站调度中心与区域气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了解到最新的气象信息后,对热力站热力系统运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热力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得到这些气象信息数据后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热力站供热阐述,最终计算出热力站供热系统运行的白天与夜间平均控制参数。此环节中涉及到了气候模型专家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建设是结合丰富的历史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理论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模型所具备的功能还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得模型越来越为先进化,可以更为良好的为热力站自动化控制领域而服务。

结束语

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必须和一级管网热力调度控制系统相结合,并依赖于现代化的通讯平台和信息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其远程控制、实时监测、无人值守等功能。以供热量为控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实践应用,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实现了量化调节和供热系统的预调功能,达到了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降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钦.关于在热力站取消设置应急补水的探讨[J].区域供热,2016(5).

[2]宋清波,徐志滨,赵俊锁,师顺勇.热力站的节能优化设计[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2(2).

[3]徐惠琴.浅析无人值守热力站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1).

论文作者:刘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分析热力站供热系统的自控策略论文_刘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