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较为突出,而建筑行业的安全性是社会群众关注的重点内容。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性,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建筑形式多样,而且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无形之中增加了建筑设计工作的难度。建筑结构设计常常由于抗震设计能力不够,导致安全隐患不断涌现,这必然会使建筑的安全性降低,进而阻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保障工程的质量,需要建筑设计者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并制订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问题;措施
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坚持的安全性原则
1.1结构完整性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根本就是要保证结构设计的完整性,保证建筑结构的主体是完整的。从理论和安全性上来讲所有建筑结构都要确保完整性,尤其是大型或者公共建筑,不能因为追求美观性而放弃整体性,这将直接威胁着建筑结构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另外,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设计要使建筑结构能够经受住较大的打击,极大的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扩大受力面,促进各结构之间的平衡作用。
1.2结构弹性设计
建筑材料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保证要合理选择弹性的建材。结构弹性化设计能够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式,如居民楼等实用性建筑则选用弹性较大的设计方式。如城市地标性或者公共性建筑则要选择弹性建材,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3结构防护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的保证不是单一的,应该从多方面进行防护设计。因此,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注重消防通道和逃生通道的设计,利用多重防护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此种防护设计不仅能够维护建筑的安全性,也能够发挥防护设计的功能性,一举两得。
2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抗震性有待提高
建筑结构的设计重要的环节就是抗震性。建筑物的抗震性决定着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所承受的抗震能力,而抗震能力决定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当地不会轻易发生地震灾害,进而忽略建筑物应该具备的抗震能力,导致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只是一种形式。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中灾难性影响较大的灾难,特别是在地震高发的地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显得极其重要。因此,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具体施工需要根据本地区预测的自然灾害,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还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可以加强施工材料的抗震性,进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2.2安全等级设计不规范
通常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行业的标准进行设计,有效地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度,由于中国对于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很大,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丰富经验,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指数降低,为今后的建筑物安全埋下隐患。
2.3建筑框架设计不合理
建筑框架设计包括横纵两向的框架设计,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密不可分。但两者的作用不同,横向框架是为了保持建筑物平衡的影响,纵向是抵抗地震的影响,而在设计中,纵向框架需要配置箍筋,假如设计人员无法区分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会使设计中出现较大的失误,因此,设计人员为了方便计算建筑结构设计的受力,往往会降低截面高度设计,这将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降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结构布局不合理
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需要遵守应有的设计规范,正确的设计规范会使整个结构布置合理,例如,建筑物的外形尺寸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部分,由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建筑物中,设计规范没有定量的指标,而且设计人员对这些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不了解,很难确保它的规范性,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缺乏规范,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
3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安全性的措施
3.1加强对基础设计的研究
建筑工程的地基结构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地质进行勘察,分析影响建筑结构的因素,筛选有利的因素进行合理利用,针对不利的因素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为建筑物之后的施工奠定基础。
3.2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布局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的,设计出来的图纸应考虑建筑工程的布局,设计图纸前期应对实地进行考察,保证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实际情况,在进行建筑物外形设计上,应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设计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布局设计,在对建筑条件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布局工程结构设计,让整个布局符合要求,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建筑工程能充分利用结构设计图纸。
3.3重视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基础和经济等要素,从抗震设计上,结构材料需要具有强度大、均质性好等优点,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要具有地震作用的传递途径,能够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的特点,避免出现薄弱的部分,建筑物的体系应该具有规则,有明确的受力关系,当建筑物结构复杂时,应设置防震缝,防震缝的宽度确定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
3.4创新施工工艺,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规划到设计范围内,而且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优化相关的设备信息,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顺利展开,保证施工的质量。目前施工中重要的是钢筋混凝土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对此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先进的技术符合建筑结构施工的要求,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培养也必不可少,要学会探究和学习这些相关的设备,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对施工工艺进行监督检查,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运用科学的测量和施工技术,使建筑物得到良好的控制。
3.5对施工设备和技术进行管理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高空作业,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把高空作业的安全考虑到设计中,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只有当设备处于安全状态时,施工人员才可以进入施工,施工前,也需要对设备进行状态和施工的检测,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4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于建筑物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何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保障建筑物安全,已成为设计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改良设备,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科技传播,2010(19):139,132.
[2]李能能,董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73-75.
[3]何冬霞.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中华民居,2013(30):18-19.
[4]陈文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与优化设计方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112.
[5]雷李梅.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建议[J].建筑与装饰,2017(5):9-10.
论文作者:张南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安全性论文; 结构论文; 抗震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