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电视文本分析和意义解读
田玥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是以纪念某人、某事、某日等为选题依据的以特殊意义相区分的报道类型。电视文本是电视媒体进行内容传播、思想表达、价值传输的一种符号载体。视听新闻作品作为一种电视文本能够被受众接收并进行意义解读,其文本内容的构建也是搭建意义载体的过程,本文将对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电视文本内容构建进行分析和意义解读。
关键词: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电视文本;意义
一、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作为电视文本的内容构建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是以纪念某人、某事、某日等为选题依据的以特殊意义相区分的报道类型,以内容性质相区分可分为记事、写人、状物三类。200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周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即可作为代表。以30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将人作为历史的刻度,以点带面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中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与变迁。
你说,世界上还有这么强横的人,我对小白忿忿地说。小白说,你现在可不能生气,一生气病情会出现反复。我笑着说,我不生气,我这个人从来不生气。
文本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所必需的相应符号及符码所组成的表义结构,而电视文本就是一个与电视层面相结合的符码网络,并以一定的形式加以交换和传播(1)。视听新闻作品作为一种电视文本能够被受众接收并进行解读,其文本内容的构建也是搭建意义载体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明确且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契合主题的话语、叙述的内在逻辑线和具有仪式感的呈现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中共同构建了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文本内容,使得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让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得以释放,这个过程体现了视听新闻作品文本的传播功能和涵化功能。
(一)主题明确且具有社会意义
主题的确立实际上也暗含着价值观的着力点,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着当下人们对于世界的解释,也影响着后来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所以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主题必须明确且具有社会意义。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往往通过纪念某人、某事、某日等来传达某种社会意义,承载一定的社会价值。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跟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意义”被主体接收后可以内化为观念体系,从而对主体的认知和实践行为产生支配和引导作用,最终反作用于现实世界。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纪念的某人、某事、某日等,都携带着意义,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好记者讲好故事》通过讲述记者故事,弘扬了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时代使命,不仅是对职业理想的传承更是一种激励,具有积极正面的社会效应。通过涵化功能,个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纪念类作品释放的意义的影响,学习其中所包含的标准规范、价值精神和所期望的行为。因此,意义的生产必须价值判断准确且导向意义清晰。
(二)作品的内在逻辑线作为骨架支撑
叙事链条的搭建需要找到作品中各段落之间的关节点,关节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构成作品的内在逻辑线,它是大厦的坚实骨架。《新闻周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以改革开放中的试验者、实践者、思考者、见证者构成人物段落,各段落衔接流畅自然,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真实的呈现出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
有的纪念类作品叙述的内在逻辑线并不那么明确,材料比较跳跃,但可以在诸多材料之间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正如菲斯克所言“电视文本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片段。这种安排的作用之一就是产生连续性,而不是结果(2)。”《杨澜访谈录•克朗凯特》就是通过典型材料的拼接构成不同段落的连接。段落一,回答了克朗凯特为何被称为“全美最受信任的人”。段落二具体叙述了克朗凯特的职业经历。段落三叙述了克朗凯特职业生涯中的众多“第一”。通过大段落之间的衔接,展现了一位真实可信、爱岗敬业、颇具人格魅力的克朗凯特。
(三)通过话语和画面的有机搭配进行叙述
同时,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话语也需要警惕“抒情的陷阱”,“学会平常说话”。如果把抒情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旋律,会覆盖理性、挤压思考,将人物、事件、意义扭曲变形,电视话语和画面的有机搭配才能使作品意义的传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真。
电视话语不仅能发挥提纲挈领的功能传达信息,正如《新闻周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解说词,用精准平实的语言归纳了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为整期节目建立了深厚的历史基调。更重要的是,好的电视话语即便只是简单的白描叙述,也能打动人心。《2018好记者讲好故事》中新华社记者刘万利说“工作十年,七年驻外,辗转利比亚、也门、伊拉克三个战场。枪林弹雨,生离死别,荣辱兴衰……都已化作‘新华社几月几日电’,永远地留在了中国新闻的历史稿库里(3)。”短短几句话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真情,直击人心。
二、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核心是意义的生产与解读
而在低语境的交流中,“意义”需要编入显性代码之中。有效传播依赖意义详尽的表达,以补足语境不同可能丢失的部分。如《杨澜访谈录•克朗凯特》这期节目,国内观众对于著名的记者克朗凯特并不熟知,但是通过节目中备受观众尊敬和喜爱的记者柴静、主持人水均益、学者胡智锋对他的高度评价,能让观众更真实、近距离地体会到克朗凯特伟大的职业精神和个人品质。由此可知,创造高语境交流能够有效帮助受众解读意义,也能使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一)意义的生产:价值判断准确且导向意义清晰
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纪念。纪念,不仅仅是为了不被忘却,更是一种精神理想的传承和教化。《相聚中国节•春天的思念》节目中通过缅怀为祖国鞠躬尽瘁的亲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通过讲述六位记者敬业奉献的故事,向记者致敬,弘扬职业精神汲取前行力量。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通过明确的主题进行价值判断且导向意义清晰,具有时代精神和广阔的社会意义。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作为一种电视文本,其文本内容的构建也是搭建意义载体的过程,使得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对作品中传达的意义进行积极的解读。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意义的呈现与解读依赖于文化语境,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受众接收和解读意义。首先应该创造高语境交流条件,让意义存在于双方共喻的语境中。其次,应该明确作品的目的性,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且导向意义清晰。此外,应该表现作品的新闻性,承载社会价值并强化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在此时代的价值。
在价值判断准确的基础上,弘扬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避免自我做寿式的纪念,要有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因为纪念类新闻视听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纪念,更是影像中国的重要工程,用影像作品为历史作注脚,具有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
(二)意义的解读:依赖于社会文化语境
关于孤儿就业,民政部等15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城镇登记失业的适龄孤儿按规定提供职业培训补贴和免费职业介绍,并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和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县、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扶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农村孤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引导和帮助其进城务工,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相关就业服务政策。”
由表5可以看出,第1期CPI对自身变动的贡献率为51.6%,至第11期之后趋于平稳,稳定在40.6%左右;第1期农产品价格对CPI的变动贡献率为48.4%,在第11期趋于平稳,稳定在59.4%左右。
意义不是在被语言和符号表征后便可以固定下来,而是会随着语境、用法和历史情境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也正由于意义具有的这一特性,菲斯克提出“电视文本的一个特征就是闭合力与开放力之间的矛盾。前者力图关闭各种潜在意义,提倡电视首选意义,而后者则使各类观众能从文本中得出各种适当的意义(4)。”也就是说电视文本也像其他所有文本一样,是意义斗争的场所,存在着意义的生产与解读之间的矛盾,而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核心正是意义的生产与解读。
三、总结
由残差曲线图可以得到残差的最大绝对值为0.520 mm,说明预测模型求得的沉降值与实测值很接近,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意义是社会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由适应社会的读者与文本结合的产物(5)。”因此,意义的呈现与解读依赖于社会文化语境。在高语境的交流中,意义已经存在于双方共喻的语境中,对意义的解读出现的误差也更小。如《相聚中国节•春天的思念》这期节目中选取了承载着民族集体情感的节日清明节为背景,祭奠革命烈士,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其中清明节、民族精神、革命烈士等,都是我们既熟悉、又能够体会其中情感重量的典型意象,因此观众能够不费力的接收并积极解读作品中传达的意义。
首先,公立医院预算控制的实施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了整体的协调管理,预算管理在其作用效应下最明显的特征是对信息的整合与传播,可以将相关的预算、资源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内部资源配置具有优化作用。
注释 :
(1) 王浩.网络文化语境中的电视文本理论探析[J].新闻传播,2013(8):284-284.
(2) 约翰 •菲斯克 著,《电视文化》[M].祁阿红等 译.商务印书馆,2005:209
(3) 刘万利.在我心的最高处,挂有一面国旗[N].新华每日电讯,2018-11-08(5)
(4) 约翰 •菲斯克 著,《电视文化》[M].祁阿红等 译.商务印书馆,2005:119
(5) 约翰 •菲斯克 著,《电视文化》[M].祁阿红等 译.商务印书馆,2005:114
参考文献 :
[1]王浩.网络文化语境中的电视文本理论探析[J].新闻传播,2013(8):284-284.
[2]约翰•菲斯克 著.电视文化[M].祁阿红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美]詹姆斯•W•凯瑞:著.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7.
[4]刘万利.在我心的最高处,挂有一面国旗[N].新华每日电讯,2018-11-08(5).
[5]刘楠 著.新闻撞武侠——央视评论部新闻创作秘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标签: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论文; 电视文本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