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下来的民族特质、思想道德、艺术、风俗习惯、公序良俗,是观念、文化的表征,是汇集呈现出的民族精神。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集中体现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并被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那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正向的价值取向,能够引人深思、催人奋进。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多要靠语言记录,而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语言也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承载了相当的重任,不可将其简单视为语言工具进行教学,要正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使命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可知,认读认写2500个汉字,积累常用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了解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对中华文化具有亲切感,是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材版本,在教材编纂上,汉字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文化常识都包含其中,共同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其中,汉字文化中包含与汉字演变有关的历史文化教育内容;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演化发展教育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窗口之一;历史名人故事、文化常识类则承担着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比如《伯牙绝弦》和《二十四节气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1)重视对汉字的深入、展开讲解
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掌握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我国的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包含形旁和声旁,与以词根、词缀组成的屈折语相比,汉字本身携带的信息量是非常多的,甚至本身带有情境、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语文汉字认读、认写教学部分,教师要重视对汉字的深入讲解和展开讲解,透过汉字去引导小学生认识汉字背后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历史。以“寇”字为例,下图为金文的“寇”字,是最初的汉字形态。从这个金文“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人拿了武器冲进别人的屋子来打主人,教师这样讲解能够使学生一下子记住字形和字义,并区分出“寇”是指外敌入侵,这个汉字的使用本身代表了我们的愤怒,这就赋予了这个汉字情境和态度,使汉字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活跃起来。而组词练习的时候,“倭寇”、“日寇”都是常见的组词方式,教师可以借此向小学生普及一些历史常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图1 金文“寇”
(2)借助文章情感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小学生对于本民族、本国的热爱,价值观、思想道德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情感是培养这些的基础,必须要从小抓起。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年级开篇《我上学了》,配图是56个民族的孩子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配着56张笑脸,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借此打好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枪,向小学生渗透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认识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记性强于悟性的特点,也处于一个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学生记忆、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注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批判式思维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够有理有据的认识传统文化、认识社会现实,而不是人云亦云、丢失自己。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为例,作者在文中对赵州桥的评价非常高,说“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是文章情感升华的关键点,需要教师重视且重点标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赵州桥为什么被作者如此夸赞,为什么说它是“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比同时期国内外的桥优秀在哪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去佐证或驳斥作者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使小学生有理有据的认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正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切入点,正确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出理智爱国的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谈永康. 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 小学教学研究,2019(01):9-13.
论文作者:朱尤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汉字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优秀论文; 小学生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赵州桥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