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论文_李灿杨,张宏宁

李灿杨 张宏宁

(佛山市中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后的结构变化以及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踝关节不稳的关系。方法:筛选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60例,比较患者双足的足底压力,进行运动学评估,分析关节失稳和骨性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侧组的足底压力数据显示,三个时期的动态压力以及静态压力均显著低于健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压力测试有助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诊治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慢性踝关节不稳; 足底压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84-02

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人体的运动功能取决于其稳定性,而创伤性和过度疲劳所致的踝关节损伤在运动中均很常见。反复性踝关节损伤可导致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又是导致踝关节损伤的最危险的内在因素[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关键,也是临床相关科室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但由于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重叠较多,在传统检査设备下较难直观的显示踝关节结构的改变[3]。因此,进一步对发生骨性关节炎的踝关节进行相关的数据测量以揭示其骨性结构的变化,有望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此类创伤的临床治疗效果[4]。本研究旨在进行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以及足底压力分析,研究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踝关节不稳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对该类疾病的预测及预防提供积极线索,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60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31~62岁,平均(46.32±7.91)岁,资料收集了患者病历、临床治疗情况、踝关节影像检查。

1.2 筛选标准

患者符合《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指南》[5]关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影像学改变是关节间隙变小、软骨下骨化、软骨下囊性改变以及骨赘形成。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脱鞋脱袜,以平常的步态和速度行走,采用韩国GHW公司生产的Foot Checker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分别记录患者双侧足底静态和动态压力、足内/外侧压力百分比、压力中心点连线/足印长度、单足静态平衡测试(睁/闭眼)时的身体重心摆动面积、身体重心摆动轨迹长度、行走速度。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健侧和患侧足底压力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结果以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患侧组的足底压力数据显示,三个时期的动态压力以及静态压力均显著低于健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3.讨论

踝关节的稳定对人体意义重大,而其稳定性依赖完整的踝穴结构和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支持,如果踝穴、关节面或韧带的完整性被破坏,则必将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若对此破坏因素不及时处理,迁延日久,势必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关节退变[6]。慢性踝关节不稳可导致反复性踝关节扭伤,严重影响人体运动能力。同时,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会对行走产生不安感,不愿意在非平路行走,并且在行走始末踝关节会感到不适。久之,可继发粘连性关节囊炎和创伤性骨关节病,甚至产生不可逆活动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踝关节损伤后也会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软骨增生、骨化,从而引发踝关节创伤行关节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7]。其多因骨折对位不良及关节韧带损伤导致关节面不平整,使关节活动时承重不平衡,致使关节面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卡压及关节软骨磨损使软骨及软骨下骨变性坏死,刺激滑膜引起关节活动疼痛。因此,慢性踝关节不稳目前认为是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8]。然而,因其解剖结构特殊及损伤机制复杂多样化,且人们对踝关节不稳发生的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检査设备下较难直观的显示踝关节结构的改变。

随着对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认识和诊治手段都有了质的进展[9]。因此,了解其损伤机制,尤其是与其多发合并的创伤性关节炎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采用科学的诊断手段,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改善预后。

另外,近年来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足底压力是指足底所受到的压力或压强,通过正常足与病足的足底压力参数的对比研究,评价病足成因、病程衍变以及功能,从而预测踝关节不稳发生的可能性。

本研究通过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和健侧进行足底压力分析,比较两侧压力,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对足结构和足底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在不同时期,足呈现不同的外翻程度。还有,静态足型测量,有放松站立和中立位站立的区别,但是静态时呈现内外翻足型的患者,在行走时并不一定表现为过度外翻或内翻,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健侧的足底压力,无论是3个时间的动态压力还是静态压力,均显著高于患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Foot Checker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测试出患侧足底压力表现出不稳定的变化。因此,足底压力测试可反映人体在静态及运动情况下的足部动作结构变化,以诊断踝足损伤和康复状况 。但是,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如此,本研究仍然展示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性,为日后的诊断以及康复评定提供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康来.注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伤, 2012, 28(8): 623-626.

[2] Pijnenburg B, Krips R.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M]//Sports Injuri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2: 627-633.

[3] Jung H G, Park J Y, Park J T.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J]. Journal of Korean Foot and Ankle Society, 2012, 16(2): 73-78.

[4] Schmal H, Salzmann G M, Langenmair E R, et al.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arly Osteoarthritis in the Ankle[J].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2014.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19.

[6]杨崇林,徐向阳.距下关节不稳——生物力学及发病机制[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37-39.

[7]马骁,胡跃林.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106例[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1, 5(1): 11-14.

[8]邢更彦,张鹏礼,史展,等.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2):978-981.

[9] de Vries J S, Krips R, Sierevelt I N,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8.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5AB00337.

作者简介:李灿杨(1972.12-),男,汉族,本科,籍贯:广东南海,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骨科创伤专业研究,职称: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职务:无,单位名称: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科室:骨科门诊,邮箱:fsdryy@163.com

第二作者:张宏宁,骨科八区,佛山市中医院.

论文作者:李灿杨,张宏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论文_李灿杨,张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