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高效反激式DC-DC转换器的优化设计

低功耗高效反激式DC-DC转换器的优化设计

一、一种小功率高效率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权兵[1](2021)在《一种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消除电网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需要在电子设备的输入端增加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由于脉动的瞬态输入功率与恒定输出功率之间的不平衡,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含有较大的二倍工频纹波,且PFC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较慢,对于突变的负载不能及时调整输出电压/电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 一种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论文对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特性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校正机理,推导出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时占空比的变化关系;通过建立变换器的能量传输等效模型,对比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变换器与单级PFC变换器和两级级联PFC变换器三者的效率,理论分析表明本文研究的变换器效率介于两极和单极变换器效率之间;然后推导出了输出端二倍工频纹波电压峰峰值的表达式,从而得到了变换器实现输出电压低纹波的条件。为了得到更好的纹波补偿效果,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 Buck RCC小信号模型,由此得出功率级传递函数,并根据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了补偿网络的设计;最后以双输出反激PFC变换器为基础,通过在其输出端引入Buck纹波补偿电路(Ripple C ancellation Circuit,RCC),设计了反激主电路、Buck补偿电路、开关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等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为验证理论分析及参数设计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85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具有高功率因数的同时,不仅可以实现输出电压低纹波,且具有快速动态响应速度。

李岩[2](2021)在《基于快响应用的宇航数字DC/DC变换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卫星电源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整机系统,其中DC/DC(DC全称为direct current,代表直流电)变换器是星载电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由于恶劣的太空环境,现阶段的DC/DC变换器主要通过集成IC进行模拟控制,可靠性高、性能稳定。但是随着软件定义卫星的发展与变革,因其灵活的功能结构,导致以模拟控制为主的星载DC/DC变换器难以胜任,与软件定义卫星相配套的星载开关电源必将走向数字化控制的道路。主体设计主要分为硬件电路部分与数字控制平台两个模块。硬件电路部分主要包括主功率拓扑电路、保护电路、浪涌抑制电路等,其中主功率拓扑电路采用的是正激式拓扑电路,功率变压器采用的是平面型变压器,相较于传统的罐型、EE型、RM型等磁芯的变压器,散热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数字控制平台设计了一种以DSP+FPGA为核心的组合架构控制平台。DSP作为主控制器采用TMS320F28335芯片,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控制算法的运算,通过调控PWM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根据不同占空比实现整机的可调控宽范围输出;而FPGA作为接口控制器采用的是XC6SLX16芯片,其通过并行通信的方式与DSP进行高速数据通信,其主要通过外部通信负载的指令对DSP进行实时调控,以此达到可变输出电压的目的,同时也通过对DSP的调控降低开关电源的静态损耗、电磁干扰等。最后通过对原理样机的整机测试与功能验证,实现了DC/DC开关电源的可调宽范围输出,以及DSP与FPGA的快速数据通信等功能。本课题以DSP+FPGA为数字控制平台,以单端正激式拓扑电路为基础完成了快响应用的星载DC/DC变换器设计与原理样机搭建,对未来软件定卫星的配套DC/DC变换器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雷伍峰[3](2021)在《基于全桥拓扑的全集成DC-DC隔离电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稳定、安全、便携、续航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源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隔离电源可以在实现功率传输的同时实现电气隔离,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用户安全等特性,在各个领域都备受青睐。随着隔离技术的发展进步,片上变压器技术使得隔离电源全集成的实现成为可能,进一步提升了隔离电源芯片的集成度与可靠性。论文首先对隔离技术和隔离电源做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隔离电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基于磁耦合式隔离技术和全桥拓扑,提出了本课题所设计的全集成隔离电源方案。重点对全桥逆变电路、全桥整流电路、软开关和电压模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做了详细说明。基于0.25μm 5V BCD工艺对功率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中的关键模块如偏置电路、带隙基准电路、欠压闭锁等电路进行设计仿真验证。整个电源系统在绘制版图并提取寄生参数后,采用Spectre进行仿真验证。本课题主要基于无磁芯片上变压器和全桥拓扑研究设计了一款全集成的DC-DC隔离电源。在电路拓扑方面,相比于传统谐振式全集成隔离DC-DC变换器,本课题没有依赖传输芯片谐振升压,而是采用了变压器升压方案,所以整个电路不需要高压器件,且仅需一个片外滤波电容。在控制方案方面,本课题采用基于相移技术的电压模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方法,并结合频率切换技术,实现了稳定的输出电压并改善了轻负载下的传输效率。后仿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全集成隔离电源,输入电压为3.3~5V,输出电压为3.3V或5V的隔离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为0.75W,最大输出效率为43%,电压调整率为2m V/V,负载调整率为0.125V/A。当输入电压发生-0.5V和+1V的阶跃变化时,输出电压的过冲分别为-18m V和+32m V,恢复时间小于6μs;当负载电流发生±80m A的阶跃变化时,输出电压的过冲分别为-40m V和+44m V,恢复时间小于5μs。50m A负载下,输出电压纹波为14m V。所设计的传输芯片面积为2.23mm2,接收芯片面积为1.9mm2。

张宇锋[4](2021)在《基于GaN功率管的高效AC-DC转换器芯片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手机功能的多样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带来了手机耗电量增加等问题。在不违背手机便携性的前提下,手机电池无法有效增加,因此只能通过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去变相延长手机的续航能力。这就对手机电池适配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高效率和小体积已然成为现代适配器的发展趋势。小体积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将系统开关管开关频率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外部无源器件的体积,从而大幅度减小适配器的体积。而传统反激变换器高频化局限于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等问题。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的出现,将人们从原来KHz级别的开关频率带入到MHz级别,可以很好解决传统反激变换器高频化所带来的问题,这样就对功率器件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而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的问世,可以更好的适配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去实现高频工作。氮化镓具有电子迁移率快、击穿场强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迁移率高和尺寸小等特点,成为功率器件的首选材料之一。本文基于GaN功率管的AC-DC转换器,提出了一种电容隔离的原副边集成的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芯片。该系统采用有源箝位架构,能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芯片外部的无源器件体积尽可能的减小。通过原副边全集成技术,将原边控制芯片、副边控制芯片和高边驱动芯片集成在了一起,减少因多芯片共同工作带来的芯片寿命不同的问题。采用电容隔离,传输速率快,抗电磁干扰强,功耗低。整体系统采用滞环控制,环路结构简单,动态响应迅速。本文采用Magnachip的700V耐高压的BCD工艺(特征尺寸为0.8μm)来进行设计,并且通过前仿、版图设计和后仿,来验证系统的参数设计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此设计开关频率高达1.5MHz,峰值效率达到96%,四点平均效率达到92%,纹波<1%。

张晓峰[5](2021)在《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及高动态数字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传统航天器工程中,电源系统通常采用模拟控制的集中式架构。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大型航天器平台和有效载荷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分布式电源系统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分布式电源系统控制方式上,数字控制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源系统的灵活性、智能化程度和综合性能,可实现变换器功能软件定义,其智能化、柔性化的特点非常适合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发展需求,是航天器电源控制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现代航天器上集成电路负载的增多,对动态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以大功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为代表的脉冲功率航天器,对电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要求更是严苛。由于航天器电源处理器选用受到抗辐照等空间环境限制,影响了产品动态性能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提升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对数字控制技术在航天器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提出航天器数字控制分布式电源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高动态性能数字控制方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提升电源系统动态响应性能。针对航天器对电源系统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字控制、可软件定义的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通过软件定义,在系统架构中复用太阳电池阵功率调节器和蓄电池充放电调节器,同时可实现太阳电池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蓄电池本地化充电控制与放电控制。实现了系统柔性适配,设备弹性接入。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分布式脉冲电源系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两域高动态控制方法,在数字控制环之外设计了滞环控制,有效提升了其动态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正确性。针对工作于连续电流模式的航天器一次电源,研究了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的电流跟踪延迟效应及其消除方法。分析了基于线性外推法和状态电流预测法的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下变换器的电流跟踪延迟效应,将电流跟踪延迟传递函数等效为变换器右半平面零点的迁移,通过补偿参数的修正提升了系统带宽。提出了占空比限制法和占空比扩展法两种新型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消除了由电流跟踪延迟引起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问题,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输出电压的瞬态响应速度。针对工作于不连续电流模式的航天器二次电源,采用了基于电流观测器的电荷平衡数字控制方法,设计了电流观测器和控制器;基于输出电容电荷平衡的原理,提高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速度;从频域的角度对系统开环和闭环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各类寄生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种衰减的电流模型,通过引入合适的增益,消除了寄生参数效应对系统的影响,提升了系统带宽和动态响应性能。为进一步提升航天器二次电源电荷平衡控制方法的动态性能,研究了微分型电压外推算法,通过模拟微分电路得到输出电压的微分,大幅简化了外推算法,在没有输出电荷的两个开关周期后进行电压外推,以估算输出电压,将电荷平衡调整时间由四个开关周期缩短到两个开关周期;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对闭环系统进行频域分析;研究了电荷阻尼及其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恒定的补偿因子使影响减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带宽和动态响应性能。

曹子轩[6](2020)在《多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电源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电源。因为半导体技术不断完善,促进了开关电源的进步。用电设备不断地精细化与模块化,所需要的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应用的环境也逐渐多样化。设计一款具有良好动态响应,且具有多路输出功能,应用于逆变器内部的开关电源模块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目的为设计一款应用于逆变器内部,为其提供5V、±12V直流电的多路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采用双闭环反馈回路来调节输出电压,使其可以在输入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输出电压保持不变,采用零点-极点补偿网络,提高动态响应效率,增强抗干扰能力。论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通过比较,结合应用场合以及所需求的功能选取了反激式变换器拓扑结构,并着重对反激式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参数的计算。在电源的反馈控制模式中进行了选型和分析。采用了DSP控制芯片作为主控芯片,简述了控制芯片TMS320F28069的结构,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原理和结构。绘制了系统的原理框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以及对系统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高频变压器的各项参数,如磁芯选型、线圈导线的半径以及线圈绕组匝数进行了计算与确定。通过对目前反激式开关电源PWM控制模式瞬态响应较差这个问题,在环路中引入一个超前相位补偿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根据改良后的系统小信号模型详细描述了补偿网络的设计,根据传递函数选用零点-极点补偿放大器,并对放大器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计算。使用MATLAB绘制bode图,对比加入补偿网络前后图形的变化,分析加入补偿网络后对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使用MATLAB中Simulink对系统整体电路进行仿真,检测其输出端电压是否可达到预期。最终测得输出电压可以达到输出要求标准,且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原理图以及PCB板的绘制。将生产出来的样机进行的实验结果与仿真数值比较,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检测其是否达到要求。最终,通过实验确定,所制作的样机在输出纹波、电压准确性等方面已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可以用于逆变器内部作为其辅助电源使用。

余宏伟[7](2020)在《深海地震勘探长缆供电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为未来海洋勘探的焦点。地震勘探是海洋勘探中最常用的的技术手段,海洋地震勘探拖缆的长度影响着勘探目的层的深度。国外领先的海洋勘探设备的长度均在12km以上,而国内自主研发的拖缆长度只能达到7km(道间距为3.125m)。随着海洋勘探向着深水、深地层方向发展,研制适用于深海勘探的长缆系统迫在眉睫。海洋地震勘探拖缆的长度与水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供电网络的参数密切相关。水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供电网络通常采用高压直流供电,供电电压为360V-400V。高压直流电源通过电源线将直流电由近及远地输送到每一个采集传输节点(数字包)。节点上的高压转低压模块(DC-DC模块)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电路板工作所需的低压电,一般为5V或者12V。随着检波器阵列规模的扩大,拖缆长度的增加,高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随之增加。当拖缆长度增加到某一值时,物探船上的高压直流电源会开启过流保护功能,自动断开输出连接,使得拖缆系统无法工作。高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源线的电阻以及采集传输节点的功耗成为制约拖缆有效供电的主要因素。论文在研究深海长缆水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供电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节点电压分布模型,对由模型建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精确求解,在实验室搭建1500米的测试平台,比较了由模型求解的电压理论值和实验室测试的电压实际值。实验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精确的。基于精确的模型,论文对影响拖缆有效供电长度的三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经过理论计算,得到支持15km长缆有效供电的系统参数,包括高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值、输电电源线的电阻和数字包的功耗,用于指导长缆设计。论文还研究了升压模块对水下供电网络的影响,对加入升压模块的电压分布模型进行求解,实验结果验证了带升压模块模型的精确性。当长缆系统中存在多个升压模块时,利用遗传算法对升压模块的位置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升压模块能有效增加拖缆的长度。最后,论文详细介绍了长缆系统中的低功耗水下数据采集传输硬件电路设计,在选用低功耗芯片和优化部分算法的基础上,数字包的采集传输电路正常工作时的功耗为1.5W,达到支持15km有效供电的设计指标(指标要求低于2W)。基于低功耗数字包进行相关实验,包括数字包功能测试、功耗测试、1500m测试平台实验等。此外,论文还提出未来可继续研究的改进点,对后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惠海[8](2020)在《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电源的发展要求在提高频率减小体积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效率,氮化镓(GaN)器件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比传统硅器件更优异的性能。有源箝位反激拓扑通过增加谐振环路,使漏感能量得以利用,大大提高了反激式变换器的效率。因此,对基于氮化镓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MHz级高频应用场合下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开关电源系统方案。通过对GaN器件的自身特性及驱动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在使用GaN器件作为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时,应尽量减小驱动回路中的寄生电感并合理选择驱动芯片。其次,对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各模式下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推导得出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中的基本关系式;指出无论在哪种模式下原边电感电流必须反向过零才能稳定实现主开关管的ZVS;变换器工作在DCM下才能实现副边二极管的ZCS;因此使变换器工作在原边电感电流过零DCM下时可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接着,根据设计指标、工作模式及氮化镓器件工作时损耗分析,对主功率电路中的各主要器件参数进行设计及器件选型,并对高频下的控制电路进行分级设计,同时对GaN的供电电路、驱动回路及主功率部分的PCB布局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基于Simetrix仿真软件搭建了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参数进行了电路闭环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制样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动态范围内,变换器峰值效率可达96.28%,且达到了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并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说明了理论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邓文涛[9](2020)在《开关电源芯片核心电路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源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国防设施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高性能电源IC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电源朝着高集成度,高转换效率,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反激式开关电源由于自身具备的优异性能取代了线性稳压器。目前,反激式开关电源芯片是当今电源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论文结合企业的项目,通过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设计了一款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芯片的核心电路,主要应用于充电器和适配器。本项研究主要包括芯片的欠压锁存电路、内部电压产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带隙基准电路、误差放大器等模块。针对传统欠压锁存电路响应速度慢、功耗大、面积大等问题,设计一种新的欠压锁存电路,在不使用额外的基准电压源和比较器以及复杂的数字逻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欠压锁存的各项指标,欠压锁存电路的开启电压(UVLO(ON))为7.6V,关断电压(UVLO(OFF))为14.8V;针对传统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复杂、功耗大、输出电压精度低等问题,设计的带隙基准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钳位各支路电流,同时本次设计的带隙基准电路是直接在具有正温度系数电流的支路上产生基准电压,使电路结构更加简化的同时降低芯片制造成本和静态功耗,在-40℃~150℃的温度范围内温漂系数为64ppm/℃;针对单级放大器不能适应高精度系统中高增益、高摆幅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误差放大器采用两级运放,第一级电路选择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获得设计所需的高增益,第二级则采用共源结构扩大输出信号摆幅,通过电路仿真确保放大电路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相位裕度、单位增益带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文基于0.25μm BCD工艺完成了核心电路的设计仿真,并且进行了流片、封装,最后在实际的反激变换系统中进行了实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在反激式电路中工作,并实现5V/3A的输出,效率高达86.2%。本项研究设计的芯片与国内外同类芯片相比具有输出电流稳定、效率高、设计简单等优点,具有极大市场应用前景。

陈姝含[10](2020)在《环流回馈型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反激式变换器拥有简单的线路结构与偏低的硬件成本,在中小功率的电源模块领域应用颇多。但当反激变换器采用二极管整流方式时,输出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会有严重的整流损耗问题,因此一般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应用同步整流技术的反激式变换器工作于轻载情况时会产生反向环流,造成能量损耗。所以反向环流的能量损耗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款反向环流处理电路,达到降低反向环流能量损耗的目的。论文首先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同步整流反向环流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对其能量损耗做了定量计算,形成了环流能量损耗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当前常规的三款环流抑制电路进行研究,阐明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并论证了这些电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本文接下来设计了一款环流能量回馈电路,无需抑制反向环流,而是通过回收环流能量的方式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对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做了定量计算,对其应用优势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搭建了一款环流回馈型反激变换器样机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对本文提出的环流回馈电路进行测试,验证其能量回收性能。结果表明该样机达到了设计电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实现了环流能量回收的预期效果。总体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反向环流能量损耗问题的新思路:不抑制反向环流,允许其产生,并通过回收其能量的方式达到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经过实物验证,本文提出的环流回馈电路可以降低能量损耗,且线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可用于工程实际中,达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

二、一种小功率高效率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小功率高效率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纹波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
    2.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1.1 功率因数概述
        2.1.2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2.1.3 有源两级功率因数校正
        2.1.4 有源单级功率因数校正
    2.2 Buck变换器
        2.2.1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2.2 Buck变换器的导通模式
    2.3 反激变换器
        2.3.1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3.2 反激变换器的导通模式
    2.4 系统方案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3.1 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原理分析
        3.1.1 工作原理分析
        3.1.2 控制原理分析
        3.1.3 输入电压前馈原理分析
    3.2 能量传输过程分析
    3.3 功率因数校正机理
    3.4 变换器效率分析
    3.5 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3.5.1 反激PFC输出纹波电压
        3.5.2 输出电压低纹波的条件
    3.6 Buck RCC小信号建模
    3.7 本章小结
4 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设计
    4.1 反激PFC功率电路设计
        4.1.1 输入整流桥的选择
        4.1.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4.1.3 输出滤波电容的设计
        4.1.4 开关管和二极管选型
        4.1.5 RCD缓冲电路的设计
    4.2 反激PFC控制电路设计
        4.2.1 前馈滤波网络设计
        4.2.2 高压启动电路设计
        4.2.3 采样电路设计
    4.3 Buck RCC功率电路设计
        4.3.1 电感参数设计
        4.3.2 开关管的选择
    4.4 Buck RCC控制电路设计
        4.4.1 补偿网络设计
        4.4.2 保护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测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样机参数
    5.2 实验波形分析
    5.3 性能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快响应用的宇航数字DC/DC变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星载DC/DC变换器发展概述
    1.3 数字电源的发展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卫星电源技术
    2.1 卫星电源系统概述
    2.2 常见的星载供电电源
        2.2.1 星外能源
        2.2.2 星上能源
    2.3 常见的星载电源控制器
    2.4 常见的星载电源变换器
        2.4.1 BUCK型拓扑电路
        2.4.2 BOOST型拓扑电路
        2.4.3 单端反激式拓扑电路
        2.4.4 单端正激式拓扑电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控制平台设计
    3.1 数字控制平台整体架构设计方案
        3.1.1 方案对比与选型
        3.1.2 整体结构设计
    3.2 控制器选型
        3.2.1 主控制器选型
        3.2.2 接口控制器选型
    3.3 控制算法设计
        3.3.1 PID控制算法
        3.3.2 模糊控制技术
        3.3.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3.4 软件控制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
    4.1 主功率拓扑电路选型
    4.2 硬件电路各模块设计
        4.2.1 输入保护电路设计
        4.2.2 输入浪涌抑制电路设计
        4.2.3 输入滤波器设计
        4.2.4 关键元器件的装配工艺要求
        4.2.5 关键元器件选型
    4.3 主功率变压器设计
        4.3.1 高频变压器工作原理
        4.3.2 功率变压器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响时序仿真测试与功能验证
    5.1 双处理器高速并行通信方案
        5.1.1 通信设计方案
        5.1.2 快响时序仿真测试
    5.2 原理样机功能验证
        5.2.1 原理样机结构设计
        5.2.2 原理样机功能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全桥拓扑的全集成DC-DC隔离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隔离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现有隔离技术简介及隔离电源的实施方案
    2.1 隔离技术的类型
        2.1.1 光电耦合式隔离
        2.1.2 电容式隔离
        2.1.3 变压器磁耦合式隔离
    2.2 隔离电源的类型
        2.2.1 单端式变换器
        2.2.2 双端式变换器
    2.3 全集成电源的实施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桥隔离式DC-DC电源芯片系统设计
    3.1 片上变压器
    3.2 全桥逆变器及其基本控制方式
        3.2.1 软开关
        3.2.2 常见的全桥逆变器控制方式
    3.3 隔离式电源芯片反馈控制方案
        3.3.1 电压模控制
        3.3.2 电流模控制
        3.3.3 基于全桥拓扑的电源芯片的控制方案
    3.4 功率级拓扑结构及其工作稳态分析
        3.4.1 DC-DC变换器的功率级拓扑结构
        3.4.2 DC-DC变换器的工作稳态分析
    3.5 隔离电源芯片的控制电路设计
        3.5.1 负反馈控制电路
        3.5.2 频率切换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模块的设计及仿真验证
    4.1 电流偏置电路
        4.1.1 电流偏置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4.1.2 仿真验证
    4.2 带隙基准源电路
        4.2.1 与温度无关的基准源
        4.2.2 仿真验证
    4.3 欠压闭锁电路
        4.3.1 基本结构及原理
        4.3.2 仿真验证
    4.4 锯齿波产生电路
        4.4.1 锯齿波电路原理及结构
        4.4.2 仿真验证
    4.5 自适应移量脉冲移位电路
        4.5.1 基本结构及原理
        4.5.2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版图设计与后仿真验证
    5.1 版图设计
        5.1.1 传输芯片的版图设计
        5.1.2 接收芯片的版图设计
    5.2 整体仿真
        5.2.1 上电过程与电压调整率
        5.2.2 负载瞬态响应
        5.2.3 频率切换
        5.2.4 整体效率曲线
    5.3 损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基于GaN功率管的高效AC-DC转换器芯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AC-DC适配器架构
    1.2 GaN功率管优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创新点
        1.5.1 电容隔离
        1.5.2 全集成控制
        1.5.3 滞环控制模式
2 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
    2.1 有源箝位反激式拓扑方案的必要性
        2.1.1 准谐振反激式变换器
        2.1.2 软开关的出现
        2.1.3 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
    2.2 环路控制方式
        2.2.1 电压型控制模式
        2.2.2 电流型控制模式
        2.2.3 滞环控制模式
        2.2.4 各种控制模式的比较
    2.3 脉冲调制方式
        2.3.1 脉冲宽度调制(PWM)
        2.3.2 脉冲频率调制(PFM)
        2.3.3 跳脉冲调制(PSM)
        2.3.4 各种控制模式的比较
    2.4 隔离方式
        2.4.1 光耦隔离
        2.4.2 电感隔离
        2.4.3 电容隔离
        2.4.4 各种隔离方式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性设计
    3.1 系统定义
    3.2 系统主要架构
        3.2.1 系统控制图和芯片PIN脚描述
        3.2.2 系统主环路控制
        3.2.3 系统工作原理
    3.3 有源箝位原理
        3.3.1 死区时间设计
        3.3.2 开关管导通时间设计
        3.3.3 箝位管导通时间设计
    3.4 电容隔离方式
    3.5 本章小结
4 核心电路设计
    4.1 芯片整体划分
    4.2 有源箝位模块设计
        4.2.1 开关管开通时间控制电路设计
        4.2.2 箝位管导通时间控制电路设计
    4.3 模式控制模块设计
        4.3.1 RUN信号控制模块
        4.3.2 频率检测模块
        4.3.3 阈值电压产生模块
        4.3.4 开关次数控制模块
    4.4 其他模块
        4.4.1 取电模块
        4.4.2 上电复位模块
        4.4.3 隔离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仿真和版图设计
    5.1 系统性仿真
        5.1.1 仿真环境的搭建
        5.1.2 系统的稳态仿真
        5.1.3 系统的切载仿真
    5.2 版图设计
    5.3 系统后仿
    5.4 系统封装
    5.5 比较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及高动态数字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天器电源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2.2 数字电源技术发展现状
        1.2.3 高动态性能数字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2.4 国内外文献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软件定义的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
    2.1 引言
    2.2 系统架构设计与验证
        2.2.1 传统航天器电源系统架构
        2.2.2 分布式电源系统架构设计
        2.2.3 分布式电源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2.2.4 智能功率单元实验验证
        2.2.5 分布式电源系统动态性能实验验证
    2.3 基于数模两域集成控制的分布式脉冲电源系统
        2.3.1 分布式脉冲电源系统两域集成控制架构
        2.3.2 数模两域集成控制器设计与分析
        2.3.3 两域集成控制动态性能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CM模式下一次电源电流跟踪延迟消除技术
    3.1 引言
    3.2 电流模式数字电源中的电流跟踪延迟效应分析
        3.2.1 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
        3.2.2 考虑电流跟随延迟的小信号建模
    3.3 针对电流跟踪延迟的频域补偿策略
        3.3.1 RHP零点的等效迁移
        3.3.2 补偿器设计
    3.4 基于扩展PWM策略的延时消除策略
        3.4.1 占空比限制法原理
        3.4.2 占空比扩展法及扩展脉冲宽度调制
        3.4.3 对比分析
    3.5 仿真及实验验证
        3.5.1 电流跟踪延迟及其对SSM的影响
        3.5.2 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开环性能分析
        3.5.3 传统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实验
        3.5.4 频域补偿后的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实验
        3.5.5 消除电流跟踪延迟的数字预测电流模式控制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DCM模式下二次电源数字电荷平衡控制技术
    4.1 引言
    4.2 基于电流观测的电荷平衡数字控制
        4.2.1 参考电流的分析及计算
        4.2.2 ACO和 ACC算法设计
        4.2.3 系统频域稳定性分析
    4.3 衰减电流模型及寄生参数效应分析
        4.3.1 开关开启态等效电路
        4.3.2 变压器瞬态等效电路
        4.3.3 开关关断态等效电路
    4.4 寄生参数补偿策略研究
        4.4.1 衰减电流观测器和衰减电流控制器设计
        4.4.2 考虑电流衰减的离散时域模型分析
    4.5 仿真与实验验证
        4.5.1 观测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对比分析
        4.5.2 输出电压动态响应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压外推的数字电荷平衡控制技术
    5.1 引言
    5.2 微分型电压外推算法
        5.2.1 基于电压外推的数字电荷平衡控制
        5.2.2 基于ACCB和VECB的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
        5.2.3 其它拓扑的扩展应用
    5.3 仿真及闭环频域分析
        5.3.1 闭环小信号模型的幅频响应
        5.3.2 输出电压稳态分析
    5.4 实验验证
        5.4.1 负载扰动动态性能实验
        5.4.2 输入电压扰动动态性能实验
        5.4.3 参考电压扰动动态性能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多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开关电源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开关电源的研究状况
        1.2.2 开关电源控制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开关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1 开关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2.2 开关电源常用拓扑结构
    2.3 反激式变换器在电流断续下的工作原理
        2.3.1 反激式变换器电流断续下输出电压计算
        2.3.2 DCM模式向CCM模式过渡
    2.4 反激式变换器电流连续模式与断续模式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反激式开关电源主电路设计
    3.1 高频变压器参数设计
        3.1.1 高频变压器磁芯材料选择
        3.1.2 高频变压器磁芯型号选择
        3.1.3 高频变压器各项参数设计与计算
    3.2 开关变换器功率开关管的选取
    3.3 整流滤波电路与PFC电路设计
        3.3.1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3.3.2 PFC电路设计
    3.4 开关电源系统仿真
        3.4.1 主电路模型设计
        3.4.2 PWM输出模型设计
        3.4.3 仿真结果波形
    3.5 本章小结
4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控制与反馈环路研究与设计
    4.1 PWM控制方法
        4.1.1 PWM工作原理
        4.1.2 PWM控制方式分析
    4.2 主电路传递函数
    4.3 反馈环路的设计
        4.3.1 电流反馈环路设计
        4.3.2 电压反馈环路设计
    4.4 反激式开关电源补偿网络研究与设计
        4.4.1 常见的补偿网络
        4.4.2 补偿网络的设计
        4.4.3 补偿网络的参数计算
        4.4.4 仿真验证
    4.5 控制器设计
        4.5.1 电流内环设计
        4.5.2 电压外环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反激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5.1 反激式开关电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1 主控芯片选型
        5.1.2 DSP芯片电源以及辅助电源
        5.1.3 时钟电路
        5.1.4 复位电路
        5.1.5 JTAG接口电路
        5.1.6 驱动电路设计
    5.2 控制电路软件设计
        5.2.1 CCS介绍
        5.2.2 主程序设计
        5.2.3 中断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制作与实验结果分析
    6.1 反激式开关电源样机制作
        6.1.1 开关电源PCB设计注意事项
        6.1.2 PCB的整体布局
    6.2 开关电源实验测试
        6.2.1 PWM波形调试
        6.2.2 输出电压波形调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7)深海地震勘探长缆供电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海洋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地震仪器指标和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意义
    1.5 长缆供电关键技术介绍
        1.5.1 长缆供电模型研究
        1.5.2 高效率、微功率DC-DC模块设计
        1.5.3 低功耗采集传输电路设计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供电模型研究
    2.1 理论建模
        2.1.1 长缆系统供电方式
        2.1.2 长缆供电网络结构
        2.1.3 长缆供电模型
    2.2 模型解法
        2.2.1 牛顿迭代算法
        2.2.2 反推算法
        2.2.3 计算结果比较
    2.3 模型准确性初步验证
    2.4 系统带节点能力受限解释与验证
    2.5 系统功耗分析与相关仿真
        2.5.1 深海长缆系统功耗
        2.5.2 高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u_0)、节点功耗、电源线线阻对拖缆长度的影响
    2.6 预测拖缆供电长度
    参考文献
第3章 DC-DC模块研究与设计
    3.1 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
    3.2 高效率DC-DC降压模块研究
        3.2.1 DC-DC降压原理
        3.2.2 影响DC-DC模块效率的因素
        3.2.3 DC-DC模块设计涉及的技术
        3.2.4 DC-DC模块效率测试
    3.3 大功率DC-DC升压模块研究
        3.3.1 带升压模块的供电模型
        3.3.2 升压模块位置对有效供电长度的影响(以一个升压模块为例)
        3.3.3 升压模块的效率对供电长度的影响
        3.3.4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个升压模块位置优化研究
        3.3.5 升压模块设计和相关测试
    参考文献
第4章 低功耗水下数据采集传输硬件电路设计
    4.1 水下传输系统拓扑图
    4.2 低功耗传输板设计
        4.2.1 传输板功能框图
        4.2.2 传输协议
        4.2.3 低功耗器件选型
        4.2.4 传输板上FPGA逻辑设计
    4.3 低功耗采集板设计
        4.3.1 采集板功能框图
        4.3.2 采集板芯片选型
        4.3.3 采集板逻辑设计
    4.4 光电板设计
        4.4.1 光电板功能框图
        4.4.2 光电板芯片选型
        4.4.3 光电板逻辑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章 测试与验证
    5.1 传输板测试
        5.1.1 传输板FGPA逻辑仿真
        5.1.2 传输板功耗测试
        5.1.3 传输板误码率测试
    5.2 采集板测试
        5.2.1 采集板功能验证与动态指标测试
        5.2.2 采集板功耗测试
    5.3 光电板测试
        5.3.1 光电板功能测试
        5.3.2 光电板功耗测试
    5.4 变功率模型测试与验证(15级节点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发展动态分析
        1.2.2 氮化镓器件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氮化镓器件及其驱动
    2.1 氮化镓器件组成及原理
    2.2 氮化镓器件的性能特点
        2.2.1 氮化镓器件的电气性能
        2.2.2 氮化镓器件的反向特性
        2.2.3 氮化镓器件的热稳定性能
    2.3 氮化镓器件的寄生效应及驱动问题
        2.3.1 氮化镓器件封装中的寄生电感
        2.3.2 布局走线中寄生电感对氮化镓器件的影响
        2.3.3 氮化镓的几种常见驱动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器件损耗分析
    3.1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及原理分析
        3.1.1 工作于DCM的工作原理分析
        3.1.2 工作于CCM的工作原理分析
    3.2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3 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各工作模式下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3.3.1 工作于DCM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3.3.2 工作于CCM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3.4 变换器中氮化镓器件的开关特性及损耗分析
        3.4.1 氮化镓器件开通过程及损耗分析
        3.4.2 氮化镓器件关断过程及损耗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设计
    4.1 主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4.1.1 变压器设计
        4.1.2 功率器件的参数设计及选型
        4.1.3 输出滤波电容选型
    4.2 箝位电容设计与选型
    4.3 控制电路设计
        4.3.1 控制环节的外围电路参数设计
        4.3.2 死区时间控制电路设计
        4.3.3 采样电路设计
    4.4 氮化镓驱动电路设计
        4.4.1 氮化镓供电电路设计
        4.4.2 氮化镓驱动芯片选择
        4.4.3 氮化镓驱动电路及主功率电路布局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仿真分析及样机实验
    5.1 样机的技术指标及研制
    5.2 仿真分析
        5.2.1 变换器参数设计仿真验证
        5.2.2 主开关管零电压开通仿真验证
        5.2.3 变换器工作模式验证
        5.2.4 箝位电压纹波仿真验证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

(9)开关电源芯片核心电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开关电源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反激式电源芯片系统设计
    2.1 反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
        2.1.1 反激式电路
        2.1.2 脉冲宽度调制
    2.2 芯片的典型应用及内部电路框图
        2.2.1 芯片内部电路框图
        2.2.2 芯片核心电路设计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芯片核心电路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电源管理模块
        3.1.1 欠压锁存电路
        3.1.2 内部电压产生电路
        3.1.3 上电复位电路
        3.1.4 带隙基准电路
    3.2 误差放大器设计
        3.2.1 运放的选择
        3.2.2 确定运放结构
        3.2.3 密勒补偿
        3.2.4 参数计算
        3.2.5 误差放大器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分析
    4.1 芯片测试与分析
        4.1.1 芯片测试平台
        4.1.2 芯片测试结果与分析
        4.1.3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10)环流回馈型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同步整流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反激变换器同步整流反向环流问题分析
    2.1 反激变换器及其整流电路
    2.2 同步整流技术
        2.2.1 同步整流的介绍
        2.2.2 同步整流MOSFET
        2.2.3 同步整流的驱动方式
    2.3 同步整流反向环流问题的产生原因
    2.4 反向环流损耗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向环流常规解决方案与环流能量回馈方案
    3.1 常规解决方案
        3.1.1 谐振电流的零点检测电路
        3.1.2 外驱动芯片控制的环流抑制电路
        3.1.3 电流控制的环流抑制电路
    3.2 常规解决方案的缺点
    3.3 环流能量回馈方案
        3.3.1 实现原理与工作过程
        3.3.2 两项附加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流回馈型反激变换器设计
    4.1 工作原理
    4.2 工作过程
        4.2.1 线路原理图
        4.2.2 电压电流波形图
        4.2.3 工作过程分析
    4.3 影响整流MOS管一周期内开启次数的因素
    4.4 整流MOS管选取依据
    4.5 损耗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路设计与测试结果
    5.1 电路参数的设计
        5.1.1 设计指标
        5.1.2 功率级设计
        5.1.3 控制环路的设计
        5.1.4 反馈回路的设计
    5.2 总体线路设计
    5.3 PCB版图设计
    5.4 实验测试环境与样机
    5.5 样机的性能测试
        5.5.1 输入特性
        5.5.2 输出特性
        5.5.3 样机启动
        5.5.4 样机的动态响应
        5.5.5 实验电压电流波形图
        5.5.6 样机一周期内整流MOS开启次数
    5.6 样机的效率测试
        5.6.1 全负载范围内的效率提升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一种小功率高效率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串联补偿反激式PF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 权兵.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快响应用的宇航数字DC/DC变换器设计[D]. 李岩.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3]基于全桥拓扑的全集成DC-DC隔离电源[D]. 雷伍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GaN功率管的高效AC-DC转换器芯片设计[D]. 张宇锋. 浙江大学, 2021(01)
  • [5]航天器分布式电源系统及高动态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 张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6]多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曹子轩.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7]深海地震勘探长缆供电技术研究[D]. 余宏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 [8]基于氮化镓器件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分析与设计[D]. 惠海.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开关电源芯片核心电路设计研究[D]. 邓文涛. 厦门理工学院, 2020(01)
  • [10]环流回馈型同步整流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D]. 陈姝含.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2020(06)

标签:;  ;  ;  ;  ;  

低功耗高效反激式DC-DC转换器的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