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效率_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司治理论文,效率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4)02-0046-06

一、引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一系列契约(比如债务契约、组织章程、报酬方案、各级经理之间的工作安排、业绩评价方案、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决议等)的结合体。这些契约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董事会与总经理、上司与下属等各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些委托代理关系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效率,因而公司治理从这个角度看也表现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1〕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难以解决的代理问题,降低公司治理效率,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存在不对称信息,〔2〕因而不对称信息的流动状况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2〕〔3〕比如,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内部交易侵占、牺牲小股东利益等均是由于不对称信息不能流动出来而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典型例子。

由于私有信息或不对称信息是有价值的,因而,当人们披露这些信息不能获得价值时,不但丧失了披露自己拥有私有信息的动机,而且不对称信息的价值驱使着人们采用隐藏、利用或伪造数据等方法来获取相关的利益,阻塞了不对称信息的流动,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在公司治理中,契约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会受到各方获取价值及价值取向的影响,而获取价值的方式及价值取向会受到环境,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影响。〔4〕这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契约各方的价值取向与获取价值的方式不同,由此对披露自己所拥有信息的方式与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企业对各管理层次规定的权利、义务和工作的紧张程度不同,导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采取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引发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不对称信息作不同的理解、解释和处置,使不对称信息的流动受到影响。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文化对公司内信息的流动有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研究发现文化与信息的流动是存在联系的,文化不仅影响企业内信息的流动,而且影响企业经理的行为;〔5〕(P.400~417)文化对传递信息的方向、传递信息的特征和传递信息量的大小都有重要的影响;〔6〕(P.807~828)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社会制度相同,由于文化差异很大,因而对企业信息的流动及由此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实证研究表明,日本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低于美国的企业。〔7〕(P.383~405)

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对称信息的流动及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从深层次上分别对中国、日本和美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特征及不对称信息流动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二、我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一)我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流动的特征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家族文化对我们方方面面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也必然影响到我国公司的治理和治理效率。英国文化人类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和文化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家庭是中国文化强有力的源泉。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定了每一个人的尊卑名分,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名分大小、地位的尊卑说话行事,不允许超越。〔8〕(P.102~112)〔9〕这种等级制度式的家族文化要求每一个人应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它既体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也必然会进入企业的文化结构中。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仁的原则;阴阳的原则。

1.仁的原则

即人性,顾全集体。仁要求不断地追求完美,形成有序的集体。有家就有家长和家庭成员,形成一定的等级序差;家长和家庭成员必须相互关心,相互忍让,以保持家内的和谐。因此,在家中,各成员的无序行为是无法忍受的,各成员必须保持家内和谐,结盟顺从和顾全面子。

2.阴阳原则

即平衡、忠诚。阴阳原则要求人们从思想上将对立的事物统一起来,使一切都处于平衡中;对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喜是悲,都不能过分地喜或过分地享乐,也不能过分地悲或过分地愤怒,使喜悲达成平衡;对出现的任何分歧或差异,都不要横加指责,应用求同存异的方式解决。

因此,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个和谐有序的集体,并不只是体现为血缘关系。为此我们把家的概念扩展为广义的“家”,即它是通过某种亲和关系,形成对内相互关照,对外进行竞争的一个群体。亲和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也可以是利益关系或权利关系等。亲和关系决定了家的封闭性。广义的家可以没有家名,有时只是一种利益驱动或一种默契就形成了。比如,员工与上司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上司与上司之间等为共同取得权利或利益,相互牵连,相互利用均可能组成不同的“家”;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各成员为本部门的共同利益而对外竞争可能组成了一个“家”;企业内的某些人与企业内或企业外的其他人,相互勾结也可能组成一个“家”。因此,在我国家文化背景下,企业内部通过各种形形色色的权力与利益关系,相互设租与寻租,形成了各种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有形或无形的“家”,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企业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

由于要保持“家”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就需要对内和谐,对外竞争,又由于信息是有价值的,因而这决定了不对称信息总是流向家内的,而不可能自家内流向家外,否则会减少自己所属的那个家的利益。因此,如果不能增加家的价值,家内的不对称信息只流向家内,通常是流向家的核心(即家长),而不会流向家外。由于我国企业中各种亲和关系的极端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的流动(比如信息的传递与披露)所面临的极端复杂性,这种极端复杂性表现为企业中的信息通过家内成员流向了各自所属的家,而不会流向家外,由此导致了家内和家外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当然,在“家”内遇到强烈的利益冲突或在家发生破裂时,不对称信息就可能会从家内流向家外。根据上述的这些分析与讨论,本文构建了我国企业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圆圈代表了企业中各种不同形式的“家”,其中大圆圈代表整个企业,小圆圈代表企业内由各种亲和关系组成的广义“家”,箭头代表信息的流动方向,根据该模型,可以从深层次上解释和分析我国公司的治理效率。

(二)我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1.家对不对称信息的封闭性与公司的治理效率

由于我国企业内形成了众多的“家”,因而每个人总有一个人际圈子,必然属于某个家。家的每个成员通常都只能忠于属于自己的那个家,很少有人愿意与不属于自己的那个家的人合作,否则将被视为这个家的叛徒并最终受到这个家的孤立与打击。人们之所以会以家的形式建立起小群体,是因为这个家以某个利益或利害关系结成一个小集体,既相互利用和关照,也相互制约和牵制,导致内部交易信息不能向外流动,从而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应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授权与监督管理的关系等失去效力和效率。也由于家对内部交易的不对称信息的封锁与封闭,使得在这个家之外的人,如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甚至是反贪局等要获得不利于家内成员的不对称信息,其成本是如此地高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在这个家破裂之后才能获得。

我国企业中形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家”对各自家内信息的封闭性特征说明,要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的效率,必须打破企业内各种复杂关系所建立的小“家”,比如,通过制度建设打破这些小家内各成员的必然联系、通过企业文化来统一或达成这些不同小家之间的共同价值观〔4〕等,家内的信息才可能流向公司的各级治理机构,并为公司的治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否则,在信息不透明或缺乏信息支持下的公司治理是没有效率的治理,或是效率低下的治理。

2.监督检查人员融入“一家”与公司治理效率

若委托人(如股东、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上司和上级等)要求对自己的代理人进行审计、检查和评价,由于每个代理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关系网作为一个家,相互关照,所以,为轻松和谐地通过监督检查,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将相关的检查人员拉入到家的圈子之内,使其成为这个家的成员。为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在检查评价开始前或在检查评价中遇到问题时,代理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作内部交易,如何找人私下求情,如何贿赂人(比如吃喝玩乐,送财、送钱、送色,提供旅游和培训等),将其拉成一家。一旦监督检查人员被拉入到家内,以后有关的检查与评价就变成家内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内遇到的任何麻烦事将按家规的方式协商处理,而不是用检查与被检查的方式去处理。由于检查、评价和审计等监督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对代理人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在当检查和监督人员加入到代理人所属的家后,对代理人提供的任何信息,通常都一定能得到确认,这无疑阻止了家内不对称信息向外的流动。

面对我国企业内各种利益关系驱动代理人与监督检查人员相互设租、相互寻租和相互隐藏信息的特征,要想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的效率,就必须设计和建立相关的制度与机制,将各种检查监督机构,比如,内部审计师、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和政府的监管机构等的独立性作为制定法规和职业道德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任务,凡违背了独立性的检查和监督,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以强制性地杜绝这些相互设租、寻租和隐藏信息的行为,否则,即使花了很高成本而设置众多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在他们被拉入存在问题的家内后,不但没有改进信息的质量,反而增加了设租与寻租的机会,必然导致公司治理的失灵,甚至完全失效。

3.清官与公司治理效率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非常希望出现大量的清官。虽然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有大量的清官,但问题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事实说明企业中即使存在很多的清官,也难以改善公司的经营效率。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核心是信息问题,原因是清官作为家外人,尽管家内的问题很多,各成员也吵得很厉害,但家对外人的封闭性(如“家丑不可外言”)和家内各成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有各自的辩解理由,使得清官不可能弄清楚家内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难以判断出谁讲的是真话,谁讲的是假话。此外,作为家内成员(通常是下属)的命运是由上司决定的,所以,家内成员的处境是很不安全的,〔10〕(P.61~69)每个人的利益都与自己所属的那个家,特别是与家长的关系连在一起的。在这种动机驱动下,要家内的成员去揭示老板的真实行为,特别是不良行为是不太可能的,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家内的成员总是帮老板说好话,或者躲开清官的提问。这些事实深刻地反映了家内人员与家外人员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也说明了企业内尽管存在的问题很多,甚至可能非常严重,但审计师和各类监控人员即使作为廉洁无私的清官,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因此,没有家内的准确信息,清官也苦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和采取正确的行动。

我国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对称信息流动的特征说明,并不是只要存在有大量的清官,就能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的效率。要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的效率,除必须对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风险与报酬等作强制性的规定外,还必须通过建立或改进公司的信息系统,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战略决策在提出、制定、实施和评价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支持,并留下可以追踪的信息与线索,否则,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三、日本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一)日本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流动的特征

在日本,并不强调血缘关系,亲生儿子未必就自然获得继承父亲之“家”的权利,但被认定为具有“亲子”身份关系的养子反而可以获得继承“家”的权利。获得血缘关系不等于获得了身份关系,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使得日本企业的员工有动机向他人一提及自己所在的公司或研究所时,总是说“家里的工厂”,“家里的公司”或“家里的研究所”等。日本员工不是把公司当成身外的事物,而是把公司当成“我家里的公司”,我本人只是我“家”的一名成员。〔8〕〔9〕尽管日本人一谈话就划定了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把对方推到了“圈子”的外边,但这个圈子的范围是以公司为界,以企业整体作为一个家。由此可构建出日本企业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大圆圈代表整个企业,同心圆圈代表各层次的员工,箭头代表信息的流动方向。

图2 日本企业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

(二)日本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由于日本企业员工的利益归属于整个企业,因而日本企业员工所属家的圈子是整个企业,这驱使他们将自己拥有的私有信息或不对称信息流向了企业的中心,保证了整个企业信息通道是畅通的。日本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这种不对称信息的流动特征有利于提高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特别是提高公司治理中的战略决策质量,比如,日本企业的“U”形决策模式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在“U”型决策中,企业的高层管理当局或最高决策机构提出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下达到基层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协商和充分讨论;然后逐级向上反映和汇总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批准并发布执行。这种由上而下,再由下向上的U型决策模式,既融合了高层管理当局具有更多市场环境信息的优势,也融合了中下层员工拥有更多企业内部操作层信息的优势,因而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此外,由于决策中融合了很多来自中下层的信息,一经确定实施,无论是支持决策实施的信息,还是实施中或实施后的反馈信息都非常畅通。因此,在日本企业这种信息流动模式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公司决策质量与实施的成功性,并由此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公司的这种信息流动模式并没有使信息有效地流入证券市场,这可能是日本证券市场不如美国证券市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美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一)美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流动的特征

美国文化体现为契约精神与市场规则。在美国的商业环境下,市场的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不仅在市场中有大量的信息,而且信息透明度也较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公司的雇主和员工双方均可凭自己的意志,依据各自所获得的信息,特别是市场供求的信息签订契约;一旦获得更适合自己能力和专长的职位信息时,个人可依据契约的规定解除契约,以求得更合适的职位和更大的利益。这样一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一个推销员可能在前一天大肆鼓吹福特汽车公司所产赛车无与伦比,但第二天却可能完全转向,把丰田公司所产的汽车说成是举世无双,其优势远远胜过福特。〔8〕一些研究也表明美国企业的员工继续留在公司工作的比率要低于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比率。〔9〕

尽管美国企业的员工是在企业里工作,但由于美国高度的契约精神与发达的市场制度,企业与员工签订的报酬等契约条款是依据市场的竞争,并通过市场定价做出的,企业的价值也是由市场定出来的。美国企业正是在这样一个有效市场的支持下,才使得企业的各利益方的利益与效用能够通过市场(具体体现为契约)来决定。为了得到市场的合理评价,企业及企业员工等有动机主动向自己所属的市场披露自己的能力和业绩等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各利益方所拥有的大量私有信息流向了市场。由此可以构建出美国企业中信息的流动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大圆圈代表市场,小圆圈代表企业员工个人,箭头代表信息的流动方向,根据该模型可知,美国企业中员工所属的家不是企业,而是他所属的市场。

图3 美国企业中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型

(二)美国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的流动与公司治理效率

由于美国市场的有效性,美国企业的员工可以根据市场对其能力和业绩等信息的评价去获得相应的价值,但市场存在公允价值的前提是市场中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否则,即使个人努力奋斗创造出了业绩,若市场不知道,是不可能定出满意价格的。因此,美国企业及企业员工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有动机主动向市场披露自己的能力和业绩等信息,而且市场的有效性使虚假的信息欺骗不了市场,迫使人们不去披露虚假的信息。图3所示的信息流动模型也解释了除公司治理外,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治理,如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等都要求必须充分地披露信息,信息必须透明,而且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也促成了美国人善于在很多场合充分地表露或显示自己的能力、经历和业绩等信息。

美国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对称信息的流动模式对美国的公司治理效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美国公司治理中的决策方式是由上向下,即最高决策机构利用市场中存在的丰富信息做出决策后,作为命令下达给下属或下级组织执行,就连预算计划和控制报告信息也都发展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标准的格式,直接将其传达给各部门去实施。其次,美国文化使得人们有动机向市场披露信息,因而,这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中对大量信息的需求,有助于降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由此也促进了美国证券市场的高度发展。

五、中日美文化背景下不对称信息流动模型的比较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构建的不对称信息流动模型,可做如下的比较分析。

1.企业中“家”结构的比较 我国的企业,由各种亲和关系结成了形形色色的家,其结构最为复杂;日本的企业,家是整个企业,结构最为简单;美国的企业,家是市场。

2.信息流动的比较 我国企业,各种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有形或无形的“家”,使得企业中的信息通过家内成员流向各自所属的家,而不会流向家外;日本企业,由于员工将整个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各方的利益归属于整个企业,所以企业各方的信息都流向了整个企业;美国企业,由于存在一个相对有效的市场,企业各方的利益是由市场决定的,因而美国企业的员工有动机主动向自己所属的市场披露信息,由此促成了信息向市场的流动。

3.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比较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日本企业中家的圈子是整个企业,因而日本企业内的信息流动渠道是最畅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最低。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文化中也包含家的概念,但家的圈子不是整个企业,企业员工的利益归属于企业中某个有利益关系的小圈子,因而圈外的人相对圈内的人来讲,其信息不对称程度是非常高的。对美国企业而言,由于存在比较有效的市场,决定了美国企业的员工不能去欺骗市场,否则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但美国市场也不总是完美无缺的,利用私有信息进行交易或披露不完全信息有时对代理人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这意味着美国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会高于日本的企业,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7〕(P.383~405)

六、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对企业内不对称信息流动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和公司治理模式与效率是不同的。因此,要提高我国公司的治理效率,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公司治理模式,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与此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模式,才可能取得较高的公司治理效率。

标签:;  ;  ;  ;  ;  ;  ;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效率_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