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大坝乡中心校 四川凉山616151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给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逐渐的提高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的策略,希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导学;策略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概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学生应当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笔者这里谈的“导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指引和督促,让学生自主的自觉的进行探究和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好的问题导学,能激发学生自读求解的兴趣,寓“获知”为“乐读”。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设计问题导学的“题”大致可经历“初读——研读——提高”三个阶段,使整个过程遵循语文教学整体阅读的基本特点,即“(模糊的、浅显的)整体——部分——(明晰的、深刻的)整体”。
一、设定初读目标,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读文章的起始阶段,制定的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简单易完成。在初读阶段,只需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概的内容就可以了,在此阶段的问题设置应该是围绕着文章的结构和一些基本的文章内容来展开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阅读。具体地说就是问题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中的信息,如作者、写作路线、作者情感、文章大意等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做到整体上感知学习内容,了解文章写作结构。在初读阶段,问题的设置难度当然不能过大,并且问题的密度也不易过大,只需要简单的两三个问题就行,太少学生的阅读紧迫感和阅读动力不足,学生的阅读态度和效果就不佳;问题太多,容易导致学生害怕、厌恶,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让学生灰心丧气,从而放弃阅读。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密度,做到适中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一篇文章时,就可以把“题”巧妙的设计成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默读课文,思考回答:1.你了解哪吒吗?2.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怎样闹海?3.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有熟悉到陌生,可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让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完成阅读,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阅读的问题也会顺利的完成,达到既定的阅读目标。
二、巧设研读标准,突破教学重点
经过文章的初读之后,学生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是进入研读阶段了,在此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对感知材料的具体和深化。在初读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基本问题和概念问题,而在研读阶段则具有了一定的探究性,用哲学上的话来讲就是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阅读问题的设计上,要深挖教材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进行设定,在紧扣教材的重难点时,还要把问题设计的形式要多样化和多样化些(如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选择题、是非题等),导出学生学习中的矛盾。总之,在此阶段的问题设计上要达到对内容深度剖析,问题的设计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范例的学法,给学生自学的导向,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在阅读《三袋麦子》时,在研读阶段设计的问题就可以如下所示:
1.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是不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却有差别?
2.他们在收到礼物后分别是怎么做的?
3.一年以后,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4.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5.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6.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你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做?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探究,能完成情境体现,能激发自身的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在阅读中看是静态,实际上是在翻江倒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扩充,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理解和再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过程。在研究的阶段一定要深挖教学内容的中心,《三袋麦子》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要自觉的树立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明白在处理竞争与合作的时候,要知道两者相辅相成,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并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要学会公平竞争和正当竞争,要做到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在合作中求得共赢。
三、精心设计提高阶段的问题,盘点阅读收获
在阅读的最后阶段,要对前两个阶段的问题进行整合和总结,并深化多文章的理解,做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进而提高自己。在此阶段,主要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反思和收获,能了解文章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并从文章的主旨之中有所反思和收获。
如在阅读《军神》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对于问题的设计就要更为直观和概括了。在充分的阅读之后,让学生们被刘伯承的高贵品质和刚强的意志触动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名言名句来概括出对刘伯承的评价,并说出我们与刘伯承相比,缺点什么?以后如何改进,成为一个像刘伯承那样的拥有刚毅性格的人,让学生真情流露,做到情感的升华和熏陶。
小学生学习习惯虽然不佳,但是好奇心较强,想象力丰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情,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让其发挥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快速的成长成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课标、教材、语文的“整体阅读”性精心设计问题,“题”的形式多样化,深浅适宜,导出学生学习中的矛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尝到甜头,就能诱导学生去读文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式、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邵利平.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02)
[2]赵玉莹.小学语文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无线音乐,2013(02)
[3]马建勇.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25)
论文作者:阿的子哈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学生论文; 阶段论文; 哪吒论文; 教师论文; 文章论文; 在此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