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
广东广州 510250)
摘要:目的:明确护理干预与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之间的关系,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基准,采用抽签的形式,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员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ICU住院天数、痰培养结果、胸片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借此探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及死亡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ICU住院天数、痰培养结果、胸片结果的数据均优于观察组,其中的差异值P<0.05,符合统计学数据要求。对照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24.0%(12/50),死亡率为16.0%(8/50),观察组的数据为10%(5/50),4.0%(2/50)。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其中2=4.8714、3.7430,P=0.0265、0.0482<0.05,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具有极为有效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VAP,则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死亡。VAP的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预防VAP的发生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展开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分析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2018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例,展开了护理干预对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2018年的100例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的形式,对10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基本数据如下:女22例,男28例;年龄42~52岁,平均年龄(46.51±3.05)岁;机械通气时间1.0~4.0 d, 平均时间(2.5±1.6)d;观察组患者数据为:女20 例,男30例;年龄46~52 岁,平均年龄(47.62±2.31)岁;机械通气时间0.4~4.0d,平均时间 (2.1±1.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呼吸机治疗时间等一般数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ICU 管理
保持ICU病房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通风换气,更换空调滤网,并对环境、床单位、各类仪器消毒,对使用后环境及床单位加以臭氧及紫外线消毒。展开定期细菌学检测 , 将携带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并且执行无陪护护理方案,对ICU 病房的人员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护士在展开护理治疗时要按要求佩戴口罩,穿隔离衣、充分手卫生。对外来人员加强培训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抽查考核记录,营造无菌操作环境,减少和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1.2.2 呼吸道管理
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确保导管气囊的严密性。本科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维持气囊25-30cmH2O,并每四小时监测,避免消化道和呼吸道内容物的反流,同时定期更换呼吸机的管路,一般每七天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按需吸痰,体位引流,机械排痰,保患者呼吸道的顺畅。同时为了降低肺部感染,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持续性的湿化处理,保持近端气体相对湿度100%,确保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行有序,促进纤毛运动。
1.2.3 口腔护理
确保患者口腔的清洁度,人工气道患者每天四次口腔护理,无人工气道者每天三次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分泌物PH值选着合适的漱口液,避免口腔细菌下移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2.4 其他护理
1.2.4.1 用药干预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确保正确的用药剂量、频率,并定期查看感染指标,避免出现耐药菌株。
1.2.4.2 体位干预。
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患者在尽量保持半卧位状态,减少食物反流诱发的呼吸道感染。定期机械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1.2.4.3 饮食干预
均衡患者饮食,定期查看患者营养指标,确保患者有充分的热量,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促进其身体恢复。对于危重患者,要依情况给予鼻饲,每四小时监测有无胃储留及上消化道出血倾向,遵嘱使用胃粘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1.2.4.4 心理干预
加强ICU 患者的有效沟通,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清醒患者鼓励呼吸功能锻炼,给予其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指导正确咳痰,缓解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ICU住院天数、痰培养结果、胸片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判定标准:
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
第一,使用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病;
第二,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
第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白细胞计数>10.0×109 /L或<4.0×109 /L,伴或不伴核转移;
②发热,体温大于37.5℃,呼吸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
③起病后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出新的致病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采用2检验。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1:患者体温变化及白细胞计数情况(参考诊断标准)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及白细胞更趋于正常水平。
对比2:痰培养结果(无致病菌生长、鲍曼不动杆菌生长、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肺炎克雷伯菌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肺炎链球菌生长)(株)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痰培养中的致病菌更少,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更低。
对比3:胸片结果(无新发浸润阴影及言行病变,有新发浸润阴影及言行病变)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无新发浸润阴影及言行病变数据更高,病变率更低。
对比4:ICU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
结果显示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率24.0%(12/50);16.0%(8/50)较观察组10%(5/50);4.0%(2/50)更高。护理干预在其中起到了极为有效的预防治疗效果。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具有极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治疗方式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旦使用操作不规范,就会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在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勤洗手、勤通风,做好标准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ICU病房的人流量,营造舒适无菌的护理环境,最大程度减少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确保患者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体温、白细胞计数、痰培养结果、胸片结果等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该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实证明在有效的护理干预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可以有效降低,因此在临床医学中要加强对护理干预的重视,从ICU管理、呼吸道管理、口腔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的精细度和时效性,以进一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魏雯雯.护理干预模式预防ICU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275.
[2]肖莎.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7):176-177.
[3]陈晓微,王玮,鲍丽娟.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507-508.
论文作者:李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肺炎论文; 性肺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白细胞论文; 死亡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