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论文_谭伦通

简述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论文_谭伦通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市政公用工程也相应发展,城市公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公用工程的实用效用决定了它是民生工程。在公用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对市政公用工程采取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特点

市政公用工程由于是政府投资,涉及到民生问题,一般来说具备工程投资大、影响因素多、政治性强等特点。

1.1工程投资大、参建单位多

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其投资都相当较大,参建的单位也多,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有的市政公用工程跨省或跨区,涉及到许多接口问题,同时在在建设过程中还包含拆迁征地补偿等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问题,因而市政公用工程对施工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力和依赖性比较强。

1.2影响因素多:城市市政工程项目复杂程度高,有的涉及拆迁问题,有的涉及既有管线问题,其他外部因素比如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气候环境变化、周边环境都很可能影响到整体项目的进展和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需要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时充分论证和通盘考虑。

1.3建设目标高、政治性强

市政公用工程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市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实施前要进行环境评价、能源评价等综合评定工作,一些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项目,必要时还要举行专家论证会、听证会。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根据市政公用工程的特点,结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

市政公用工程的产品是面向城市所有市民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城市所有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必须做到“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标准。我们知道,任何行业,质量标准都是评价其产品质量的尺度,因此在进行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随时严格检查在建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一切以质量检测的数据作为质量评价的标准,把握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的原则,控制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的规定值和允许偏差,把握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检验方法和频率,保证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2.2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的原则

任何工程项目的质量,其建设者都是人,质量控制的实现都是由人来掌握的,因此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发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建设者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并树立他们脑海中“质量第一”的思想,避免建设者的人为失误,从而做到以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者的工作质量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

2.3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预防为主”,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严格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的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预防检查,这是确保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有力措施。

3.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

(1)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

完善而协调的组织不仅可以使团队能够协调运作起来,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作,甚至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确保工程施工人员科学合理地工作,减少施工安全隐患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就需要施工企业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2)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工程的构建来说,企业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的直接构建者,因此,企业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企业施工人员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施工人员。对于企业施工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除了注重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使企业施工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施工质量保证意识。

(3)构建种类齐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不仅仅需要基本的建筑工人,电工、电气焊工、机械师、维修师、混凝土浇筑工人、钢筋工、管道修理人员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顺利进行,构建一支高素质、专门化的施工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为了确保工人素质的高水平,企业施工单位还需要对专业化的工人进行专门化的职业技能培训。

3.2对工程前期的质量进行控制

(1)对专门的规范、标准、工程项目责任制进行学习

一般情况下,如果进入了工程的准备阶段,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专门的规范、标准进行学习,以便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关准则,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避免由于出现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危险隐患。

(2)了解并掌握图纸

图纸对于工程来说,具有指导作用,是工程项目的蓝图,只有熟悉施工图纸,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设计原理进行施工。因此,企业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熟悉图纸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看懂图纸,掌握相关的技术,明确自己的施工任务。

(3)了解现场

在施工之前,项目部需要向相关施工单位索要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并且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熟悉施工环境,了解施工材料的供给情况。除此之外,项目部还要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周围的情况,避免由于管道、线路的损坏而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延误。

3.3检验施工过程中的原料、材料

(1)确保采购原料的质量问题

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事关工程的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安全,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检验采购的工程材料是否符合工程的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要确保采购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

(2)对施工材料进行妥善保管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材料进行检验、检测之后,需要将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建筑需要的材料进行专门妥善储存,一方面需要保证储存的材料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所需要的施工材料,保证工程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同时,还要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留底保存,对于不符合的材料需要进行再次检验,对于严重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杜绝使用。

3.4动态的质量控制

施工监理人员要依照施工时的情况对监理工作进行适时的调整,使其符合施工管理的需求,要使用一些较为灵活便捷的工作方法,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监理工程师要巡视和跟踪旁站,这是最基本的控制现场的工程质量的部分。施工现场所有的现场监理工程师都要做到“多巡视、查细部、盯重点”的原则。如果是监理特殊工艺或重要部位的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随时随地的跟班旁监。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进行处理,因为旁站并非旁观。

3.5验收中及时的处理质量问题

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是最后补救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竣工图的审批;对工程质量文件的审核;组织工程项目试运行;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组织竣工验收。完工后的验收是至关重要的,验收工作可以找出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或重大的潜在隐患。发现问题,总监理工程师要暂停工程,施工单位要停工整改,并且要协助相关单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降低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实际的施工中要严格做好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计划和开工报告的审批。

4.结语

总之,市政公用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程质量的形成,必然是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活动的结果,是城市市政公用工程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表现。只有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施工质量要求的市政公用工程,才具有供城市市民们安心使用的价值,并取得市政投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敬志.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山西科技,2015(3).

[2]杨娟,胡文强.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山西科技,2014(2).

论文作者:谭伦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简述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论文_谭伦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