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人民医院 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1月份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38例患者,把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手术配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占(5.26%),对照组3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占(15.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配合护理能够确保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后路钉棒系统;胸腰椎骨折;手术配合与护理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中一种常见损伤,一般多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越早接受早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椎板减压,越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选取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1月份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38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取得了满意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1月份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38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22岁到58岁,平均年龄(37.12±3.28)岁;损伤部位T6到L121例,损伤部位L2-517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手术配合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前护理:手术前一日,护理人员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巡视探访,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对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讲介绍包括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手术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手术前12小时禁食、禁水,保证睡眠。患者及家属的疑虑积极解答,疏导患者因为手术产生的心里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护关系,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1.2.2手术前物品准备:器具的准备,骨科常规器械包、钉棒系统器械包、脊柱专用器械包、高频电刀、C 臂机、铅衣、磨钻、负压吸引装置,备止血海绵、负压引流球、手术体位垫抗菌线等;手术室消毒备用,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到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5%到60%。
1.2.3手术操作、配合及护理: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手术部位等基本资料。建立静脉通路,将套管针留置,确保输液通畅,帮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采取俯卧位体位护理:头偏向一侧,双上肢屈曲向前平放在头两侧,胸腹部下摆放俯卧位垫,防止受压影响呼吸以及减少出血,双膝弯曲10°~15°,双膝到双踝下垫软垫,防止双膝的皮肤受压和双足背由于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足趾悬空,用约束带固定。同时将气管导管固定,气道保持通畅。男性患者注意阴茎、阴囊不要受压,女性患者注意乳房不要受压,把电极板贴在小腿的腓肠肌处。导尿管注意勿折、勿压[1]。
1.2.4手术中配合护理:手术前半个小时上手术台准备手术器械以及物品,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铺好无菌单。用手术前患者的X线片确定手术切口位置,表层皮肤切开后电刀将皮下组织切开,剥离椎旁边的肌肉,把H节段充分暴露上下各一个脊椎,侧边把横突充分暴露,同时加深部自动撑开器,填塞纱布压迫止血。咬骨钳将进针处的皮肤皮质咬掉,螺钉的进针点处开口器准备,同时检查螺钉孔道在椎弓根内进入情况,克氏针植入,同时C臂机透视检查植入标准螺钉确认无误,剩余的3根螺钉用相同的方法植入。植入后一定要确认螺钉的长度、位置。持棒器把适合的弯度及长度的棒植入。螺母先暂时扣紧,撑开钳和压棒器在夹头间产生撑开和压缩作用,左后拧紧螺母。最后将横向连接杆植入并且检查完全锁紧棒。检查手术部位有无出血状况及出血点,双击电凝止血同时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水把伤口冲洗好,放置引流管。医护人员清点器械、敷料、脑棉、缝针等相关物品,与手术前物品单核实,检查准确后按层次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在全麻苏醒前将患者翻身,直接平卧在手术平车上,平车放置防护栏并且固定好患者,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患者全麻清醒后,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且与病房护士严格按照转运交接单所有内容逐项进行交接,确认没有问题后双方签字,同时交待患者、家属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2]。
1.2.5术后并发症: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一旦手术安装的角度、位置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患者神经、脊髓的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是否出现疼痛、麻木加重等状况,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患者的引流液应高度重视,引流液的引流量、引流的颜色、切口的敷料干洁程度都是发现脑脊液渗漏的关键,患者术后出现头晕呕吐、引流24小时的引流量超过1000mL,引流液的颜色早期为淡红色,后变为淡黄色,这说明换壳既有可能出现了脑脊液渗漏发生,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采取俯卧位或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减轻脑脊液外渗,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治疗。患者的术后容易感染出现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应多加注意,同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3]。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的满分为5 分,评分越高其疼痛的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数±用(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平均分、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占(5.26%),对照组3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占(15.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要求比较高,需要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此次研究体会到此类手术需要的器械多并且复杂,手术前应提早准备,掌握各器械名称及用途,同时合理摆放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的及时传递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物品的严格管理,检查以防止遗留到切口。手术后包括患者的搬运、检测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
胸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现在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的手术方法。其特点主要是创面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有效的减少了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可以尽早下地进行锻炼,帮助肢体恢复[4]。在临床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护士要提早将手术物品准备好,做好手术中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做好物品传递。
参考文献:
[1]菅东霞,王爱珍.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33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49-150.
[2]潘燕,李月莲.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2):356-357.
[3]赵云仙. 48 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4:55 ~ 56.
[4]周羡英,吴志环. 改良式俯卧位在腰椎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5:92 ~ 93.
论文作者:莫朝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腰椎论文; 术后论文; 后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