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梅 烟台西城希望小学 山东 栖霞 264000
朗读是一种活动,它集语言、智力、情感相互作用为一体,是每位教师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朗读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要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朗读时体现出个性,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富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对朗读艺术美的内在追求,使学生在熏陶中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把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美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做游戏的形式入手,先准备好一个瓶子,里面只有半瓶水,要求孩子们不用手碰瓶子,各自想办法喝到水。在孩子们各抒己见之后,我接着说:“有一只乌鸦也遇到了这样的事,它会怎么做呢?”这样,孩子们热情高涨,你说我也说,很轻松地完成了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也复习巩固了本课的生字词。
二、提出朗读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自制能力都很差,教师如果只是泛泛地要求孩子们读一读,效果不会很理想。有的孩子只读一遍就开始搞小动作,有的孩子甚至利用自由读的机会小声说话。所以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有的放矢,针对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如:读准字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同桌俩互相当小老师,互相检查诵读情况,看谁读出了文章的感情等。孩子们有了学习的任务,才能按要求去落实。
如《春雨的颜色》这一课,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扮演麻雀、小燕子和黄莺,要求扮演的同学不仅要读出它们争论的语气,还要做出相应的表情。在教学时抓住麻雀、黄莺、小燕子的对话,抓住“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等问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让学生边品析边轻声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在各自的朗读体会与进步的喜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收到的效果比老师多讲好得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得到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三、重视教师的范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起着舵手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让孩子得到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培养语感。在朗读上,孩子的感情比较细腻,想像比较丰富,教师如果指点得到位,自然能把学生领入情境中朗读。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要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我的朗读,边想象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的情景,从而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四、演读课文,升华感情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课文时,在孩子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同学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帮助乌鸦想办法喝到水这一教学环节。这样,孩子们不仅乐学、乐演,并且在演的过程中又一次与文本对话,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反复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采用齐读、轮读、指名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常读、多读,加强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开朗诵会,培养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让孩子们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借此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训练的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换调味品,使学生不断地有摘新果子的感觉,这样就能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真正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朗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美英 《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五个要”》.《江西教育》,2011年,12期。
[2]洪连玉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论文作者:韩淑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孩子们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乌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