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成都 610400;2.四川省审计厅 成都 610011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最近的几年,因为夏季雨季到来,一些城市就有了内涝问题的出现,人们生活就受到很大对的影响,同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严重的威胁。当前的城市的内涝和城市道路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原有道路建设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城市雨的渗透能力降低。因此当城市出现较大雨水降水时,就会出现内涝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雨水进行吸收以及渗透,城市的内涝发生几率得到很大的降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理念
引言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洪涝灾害,还能够实现对城市道路规划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交通功能。因此在建设市政道路时,要全面地考虑市政道路建设的各个因素,使工程施工目的更加明确,道路功能得以扩充。除了有针对性选择设计不同的道路等级之外,更要结合其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让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推广。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1.1、海绵城市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指把城市建设成海绵样,适应外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抵抗灾害,起到缓冲作用,是城市的一道人造屏障。雨水充沛时,能够将多余的水蓄积起来;雨水不足时,释放出储存起来的水分。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统筹协调水量。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多种途径,包括雨水径流的控制、雨水源头的控制、教育维护以及多功能景观的创造等方法实现水的控制利用。
1.2、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
2012年,我国结合欧美国家提出的低影响设计技术,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不仅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能够弥补一些城市在旱季缺水的难题。而随着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暴雨袭城,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应用应该在全国得到推广,截至2015年4月,我国有多个城市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应用、设施选择都相对单一,新材料的研发滞后,施工技术落后,因此对城市内涝的控制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革新,人们出行目的更加多,城市道路项目不断增加,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引起大家关注,因此合理的控制城市道路建设与排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从而能够确保在雨季的时候不会有大面积的积水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雨水的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雨水再次净化成为人们使用的水,这样做具有非常多的优势,能够不断的提高城市道路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修复生态系统。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建设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两侧和中央通常会设置绿化带,由于绿化带需要能够储存水,绿化带设计标高略低于道路路面,通常比路面低15~20cm,且在里面还有设置排水设备和措施,除此之外,一定的区域还需设置雨水汇集区,以便多余的水分汇集,这样既有利于绿化带的灌溉,也能够防止雨水对路面的冲刷。
3.1、道路断面的设计
城市的道路由于长期的不间断的使用,路面难免有破损断面。那么在处理这些断面的时候,就需要在道路的断面设计的时候,在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的时候,尽可能的在这些断面处布置绿化措施,这样道路范围内的雨水也可以很快的收集起来,地表水流量减少。
3.2、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例如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等材料,从而能够有效的满足车辆的行驶,并且也能够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不断得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路面需要将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路面的下层面是需要透水的,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水资源渗人到地表中。通常情况下路基主要是使用碎砂子,碎砂子最大的特点是多空隙,质地坚硬,承载力强,因此其能够承受很大的路面压力,同时也能够有利于水的渗透。路面积水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的补给地下水,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调节温度和湿度,这些材料做成的路面我们还有待试验和实践中的应用,得到确切数据。
3.3、下沉式绿化带设计
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的各项布置,主要是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会选择在道路的两侧进行下沉式绿化带的设置,下沉式绿化带主要是利用了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并且通过下凹空间进行雨水的储存,能够不断的增加地中雨水的渗透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弱流量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水域之间的转换,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总之,下沉式绿化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等,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道路两侧会设置下沉式绿化带,使其在地表径流汇入三湘江前做好截流工作,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3.4、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主要作为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可以分成平缘石以及立缘石,平缘石的标高以及周围地表齐平,可以使得径流雨水流入到绿化带或者是雨水口之中,立缘石和周边地面相比之下要高出很多,雨水利用漫流最终流向雨水口;(2)雨水口。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也是雨水收集的起点。在传统雨水口上可以设置截污装置,传统雨水蓖子用截污铁蓖代替,为了清洗方便,铁蓖的一侧可以打开,截污的挂篮就对径流中细小污染物进行截留,实现了雨水口的堵塞以及污染水质问题的解决。
3.5、种植设计
(1)对已有绿地雨水的植物配置上,对绿地所处的环境以及功能记性定位,场地的种植设计的总体要求要满足,兼顾其绿地的生态以及美化等的功能,安全隐患要杜绝 (2)植物在配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构建其地带性植物群落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进行合理的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进行搭配,落叶和常绿植物进行搭配;(3) 植物的群落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要进行正确的处理,使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稳定性得以增强,以免植物之间产生不良的影响。
3.6、车行道排水设计
现阶段的车行道多是沥青结构,此结构基本不渗水,路面的水只能逐渐流到绿化带,最终汇入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过多时,不仅容易造成行车安全事故,而且容易造成冲刷伤。采取透水路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渗水性,保证地下水的补给,可以有效缓解径流总量。车行道路面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材料分为三层:上层为透水沥青层、中下层为非透水材料。雨水透过上层后,沿着不透水层排入盲沟,最后进入路侧的分隔带。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很多个部门,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相互的协调、共同发展。做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让海绵城市得到广泛推广,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海绵城市从理论到实践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瑶.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张娟.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86.
[3]何维维.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6,(07):71.
论文作者:李旭峰1,潘旭东1,李琪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绿化带论文; 路面论文; 透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