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评分离:基于学校视角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江苏省连云港市管办评分离制度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云港市论文,评分论文,江苏省论文,调查报告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0036-05 一、调查方法 2014年8月21日起,历时近两个月,在我市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海州区、连云区以及高新区等主要县区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3份。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包括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等,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男教师683人,占34.8%;女教师1280人,占65.2%。女教师居多,这是由于调查学校涉及初中、小学较多所致。 从调查对象所在学校性质来看,市区学校占52.5%,城镇学校占8.8%,城郊学校占18.1%,农村学校占20.6%。总体来看,城市、乡镇教师约各占一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对象所处学段来看,高中段教师占7.7%,初中段教师占42.1%,小学段教师占47.1%,幼儿园教师占3.1%。总体上看,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约各占一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来看,46岁以上教师占12.1%,36-45岁教师占43.5%,26-35岁教师占37.6%,21-25岁教师占6.0%,20岁以下教师占0.8%。其中,26-45岁教师占80%以上,这部分教师有多年的教育经验,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对教育比较了解,其观点和看法也较为成熟,因而,他们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从调查对象的职务来看,校级领导占4.4%,中层干部占14.3%,普通教师占79.3%,教辅及后勤人员占2.0%。总体上看,以普通教师为主,兼顾各个层面人员,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真正代表“民声”的。 从调查对象的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占74.3%,专科占17.9%,中专或高中学历占7.5%,其他占0.3%。总体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大多数,这部分人研究深入,专业知识丰富,具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视野,其观点有助于管办评分离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从调查对象职称情况来看,正高级占0.9%,副高级占29.3%,中级占47.6%,其他占22.2%。总体上看,中级教师占半壁江山,这部分教师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正处于上进和奋斗期,非常关心新型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制度知晓程度不高,有近三成人员不了解 一项改革制度的推行能否顺利,要以制度相关者的知晓程度为前提。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管办评分离制度不了解的占29.6%,通过学校会议传达渠道了解的占32.3%,通过网络、报刊渠道了解的占21.0%,通过个人口传了解的占7.7%,只有9.4%的人员是通过纸质文件了解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大部分学校的敏感性较强,能够及时传达教育领域的制度改革,较好地维护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但同时,也有近三成的调查对象对管办评分离制度不了解。 2.制度赞同者众,政府管教育的突出问题是统一模式 据问卷调查,对于“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态度,完全赞同占60.8%,不完全赞同的占33.6%,不赞同仅占3.4%,还有2.2%的调查对象认为与己无关。这充分说明,管办评分离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民心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是完全可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 关于目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认为“统一模式”的占39.7%,其次是“干预太多”(占27.5%),再次是“评价方式单一”(占22.7%),最后是“管理太细”(占10.1%)。这说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存在“大一统”现象,对学校管理的干预太多、管理太细,导致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丧失,容易导致“千校一面”。 3.政府放权应重于分权、监权,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发展促进作用大 “政府教育统筹权”包括分权、放权和监权,在这三者之中,调查对象认为,依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放权、分权、监权。要想让学校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舍得放权,“对凡是可以下放又能事后监管的权力要一律下放”。当然,放权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有“监权”做保障;分权也并不等于“一分了之”,而是要有“分而有合”的大局观作保证。 调查显示,有37.9%和52.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只有6.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另有2.9%认为与己无关。而认为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占81.4%,只有11.3%和5.1%的人认为促进作用不大、有没有办学自主权都一样,另有2.3%的人认为有反作用。在促进作用方面,认为办学自主权可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占调查对象的41.5%,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占34.5%,也有14.2%的人认为将导致学校的不均衡发展,另外,有9.8%的人认为影响不大。以上数据说明,在“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专心办教育、社会参与评教育”这三个方面中,“学校专心办教育”至关重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非常渴望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只有拥有了办学自主权,才能专心办教育,才能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4.社会参与评教育很有必要,共同体建设必不可少 管办评分离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及难点在于“评”,采取“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应该是比较理想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遏制教育部门“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蔓延。调查显示,有48.6%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参与评教育非常必要,有38.7%的人员认为有必要,只有7.5%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另有5.1%的人认为社会参与评教育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可见有近9成(占87.3%)调查对象认为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是有必要的,但是,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有资质评教育?评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哪些?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促进性等如何保证?……总之,建立科学合理、能引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不等于校长的自主权,而需要建立健全诸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家长委员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政府学校社区共同体等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办教育。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最需要建立的是政府、学校、社区共同体,占调查对象的53.1%;其次是建立学校理事会,占25.8%;第三是建立校务委员会,占15.1%;最后是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占6.0%。呼声最高的是建立政府、学校、社区共同体,这说明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管办评分离制度的理解是到位的,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分工而不分家”,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5.教育督导监督有余而指导不足,权力问题成制度建设主要障碍 从调查数据来看,认为目前教育督导成效显著的只占25.9%,认为监督有余而指导不足的占45.6%,认为指导有余而监督不足的占13.8%,认为没有成效的占14.7%。可见,目前教育督导的“监督有余指导不足”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督导理应涵盖“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督”是“导”的前提,而“导”是“督”的保障,仅行使“督”的权力而缺少“导”的职责是不够的。 在调查对象中,认为影响“管办评制度”建立的最大障碍是权力问题的占调查对象数的35.6%,认为是认识问题的占26.4%,认为是责任问题的占22.4%,认为是利益问题的占15.6%。影响管办评分离制度建立的最大障碍是权力问题,这说明只有“分权、放权、监权”落到实处,才能各自履行好相应的“责”,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才指日可待,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才能得以充分激发。 6.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有待提升,办学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制度建设的突破口 调查显示,对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调查对象的7.9%,比较满意的占39.9%,一般满意的占39.6%,只有12.6%的调查对象感到不满意。虽然从总体上看,感到满意的人占八成以上(87.4%),但感到非常满意的人尚不足一成。我们认为,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满意,让广大的一线教师感到幸福;只有教师的幸福感指数高,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办成让社会满意的教育。 调查显示,关于管办评分离制度落到实处的突破口,认为是办学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占50.1%,认为是管理权与评价权分离的占34.0%,认为是办学权与评价权分离的占15.9%。当然,办学权与评价权的分离虽然不是主要突破口,但也不能忽视。 三、政策建议 构建“管办评分离”机制,关键是进一步理顺并重构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育系统能高效率的运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推行“管办评分离”制度,需要管理模式从“三位一体”走向“主体独立”,构建如下的管办评分离机制系统。管理与办公室评价分离:学校视角下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江苏省连云港市管理办公室评价分离制度调查报告_调查对象论文
管理与办公室评价分离:学校视角下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江苏省连云港市管理办公室评价分离制度调查报告_调查对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