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海绵城市的提出,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义重大,与城市园林绿化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园林绿化工作中,海绵城市能够涵养水源、净化土地,乃至恢复生物的栖息地。为此加强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的探索势在必行。本文就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技术
引言
海绵城市概念就是在城市建设当中增加相应的功能,使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降雨、废水等具有污染性的水体,再结合水体净化措施对此类水体进行净化,循环供给给城市各用水点,起到降低供水负担的作用。由此可见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价值较高,但要落实此概念,就必须了解海绵城市技术,这是实现此功能的重要途径。
1园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遵从一定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因地制宜。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的构建并不是模仿一些优秀的规划设计就可以实现的,其往往需要结合本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设现状进行重新构建,同时考虑到地理、气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到指标明确、内容清晰,实现雨水湿地的合理构建与真实选择。(2)做好规划。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设计属于水中迁移的自然活动主体类型设计,所以关注的是园林的优先使用价值,通过雨水的组织与环境调整,以此来达到雨水合理排放以及综合利用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整体规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整体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才能够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功能与价值,同时系统构建的针对性也可以得到加强,充分体现出规划的优势与作用。(3)以生态为主。在实施园林规划时,需要着重做好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以此来实现雨水积存以及自然渗透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保持水循环的可持续性,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达到生态功能维护的目的。
2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2.1下沉绿地的广泛普及
现如今,我国多数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其绿地高度通常高于路面,通过条石将绿化带与道路分割开来,这种做法无法有效地将雨水吸收利用。而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吸水性,所以,为了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运行效果,其下沉式绿地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下沉式绿地建设能够将园林园林景观中的各个绿地具备一定的吸水性,有效避免了石条分割。同时下沉式绿地还能够提高整体的蓄水容积,不只是提高绿地吸水性,还能提高绿地的整体净化,对于雨水的处理更加高效,有效缓解了水体发黑、发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将其建设成湿地、生物滞留以及湿塘等设施。比如,华侨大学通过对水系保护以及生态修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全校园覆盖的海绵系统,真正做到了大雨不洪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以及热岛缓解等目的。除此之外,因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比较大,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解决城市的用水问题。所以,南方城市对于海绵城市技术的普及相对更加适合。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具体是建于园林绿地的低洼地带,利用树皮以及地被植被来进行覆盖。雨水花园不仅可以将水分补充到地下,而且能够减少暴雨地表径流带来的洪峰。绿地分布时,建设雨水花园,导致绿地高程比周围地面高程低,有助于周边雨水径流汇入。雨水花园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建设成本与建设常规绿地的成本差不多,有效降低绿化用水,优化城市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雨水花园还能够作为临时蓄积雨水的地方,碰到暴雨时,若不能及时渗透,可以蓄积接近十厘米的雨水,之后缓慢的深入到地下,雨水花园当中具体是耐水湿的植物。
2.3园林植草沟的合理设置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可以通过植草沟的构建实现绿化效果,以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海绵体”的呈现价值效果。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在地表沟渠栽培一些种植物,以此通过沟渠更好地实现收集水、净化水、排水等功能。在城市园林植草沟的设置中,不仅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还要将园林植草沟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增加其互通性以及关联性,进而提高其规模效益。同时,对于相关植物的选择应多方面、综合、全面的考虑。进而保证在雨季能够起到正常的作用。避免因积水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通过合理选择园林植草沟中的植被,还能起到有效蓄水效果,进而在城市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
2.4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就是在屋顶上种上花草树木,把屋顶创建成为具有较高美观性的屋顶花园,通过预留出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及砂层来蓄积雨水。大量的降水利用屋顶绿地的吸收作用,增加了进入到地下市政管网的时长,延缓并且降低了排涝的高峰。与此同时,还能够把绿地当中所蓄积的雨水应用到灌溉、清洁中,循环应用。屋顶绿地在科学合理应用降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降水形成内涝的危险。此外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作用,有效调节生态环境。屋顶绿化不单纯的是指对房屋顶部进行绿化,还能够在各种市政桥梁、露台等不适宜大面积造园的构筑物顶部种植花草树木。屋顶绿化属于一种全新的立体式的景观绿化形式,变成了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
2.5生物滞留带的科学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还可以从生物滞留带的构建方面进行考虑,生物滞留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对雨水的调节控制功能,通过园林中的植被、土壤净化雨水,改造径流,以此形成治理区。同时,通过植被、土壤、隔离带等过滤雨水,进而避免因雨水流速过快而导致下渗效果减弱的情况。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园林绿化中土壤、植被的调整,使其对于雨水有着足够的过滤、处理功能,以此达到对雨水的净化效果。并将净化后的雨水输送到各个环节中,进而满足海绵城市的正常运行。
2.6彩色透水混凝土
彩色透水混凝土主要是具有吸水、透水功能的彩色混凝土。雨水可以通过彩色透水混凝土向下进行渗透,良好的缓解地面积水问题。在二三级公园道路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碎石路面、面包砖路面等。有效对地表径流问题进行缓解的方法还包含屋顶立体绿化与垂直绿化。设计路面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路面坡度进行设置,道路两旁要利用植物护坡的方法。如果雨水并不多,那么水资源就可以通过可透性路面深入到地面下层;如果雨水较多,就需要通过路面两旁的坡度朝着路边的水渠尽快的进行排水,进而有效的解决地面积水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我们自始至终都要以生态平衡为切入点,综合考虑,打造符合标准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功能,能防洪防涝,净化水质,改良土壤,修复动物栖息地。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娟.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117.
[2]石战.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04):155-156.
[3]高春君.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8(19):201.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绿地论文; 屋顶论文; 效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