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中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

关于上海市中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

王浩[1]2002年在《关于上海市中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文中指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今天,校长的作用不断凸现出来。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1994年上海市对校长人事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两个区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的试点,目前校长职级制已经在全市中小学校长中全面铺开,这项教育政策势必对整个上海的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全国中小学校长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研究将关注点集中在上海市实施校长职级制后,如何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以建立一个不断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阐述上海市实施校长职级制的情况,分析、归纳了上海市校长职级制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政策依据、评价体系等,试图全面总结上海在实施校长职级制中的经验,为后面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则是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与重点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校长职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总结出校长职级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对上述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在对美国校长评价制度与上海校长职级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美国中学校长评价的特点并找出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五部分则是围绕校长职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其内部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并试图为校长职级制度构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赵同祥[2]2013年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普遍具有行政级别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这种体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管理特点,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校长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推行职级制管理,是对我国传统校长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中小学校长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目前,校长职级制改革已经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鼓励,一些先行先试地区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项改革尚未在大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推广实施,试点地区的具体实践也存在许多问题。分析原因,既有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与不足,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阻力。为了保障校长职级制在国家层面的顺利推广,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以职级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校长管理体系,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进而因地制宜地稳步推广。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潍坊市的职级制改革为主体,参考了上海、中山等地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具体做法,并借鉴国外校长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总结了当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成效和主要问题,并从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的制度设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利用职级制改革的经验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构建一种可资借鉴的制度安排,以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校长群体内部的规范治理,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内涵解读: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第二部分,经验借鉴:国内外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分析;第叁部分,体系构建: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管理的制度设计;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职级制科学运行的配套制度。

王黎黎[3]2012年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文中提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中小学校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优劣。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建立是事业单位实行人事分类管理的写照。从1993年上海市的两个区率先试行这一制度到现今,众多的城市也相应实施开来,由此证明这项制度存在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运行模式以及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校长职级制的建议。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界定了校长职级制、校长专业化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的概念。并对校长职级制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阐述,总结前人的经验,为后续的论文做好基础。第二部分,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充实了校长职级制的理论基础;并从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自身发展、学校发展以及教师发展叁个层面上总结其具有的实施意义。第叁部分,对各地校长职级模式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校长职级模式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引发对校长职级制未来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思考。

彭勇[4]2005年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校长人事制度的变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1994 年上海市开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宣布将推行这项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新生事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本研究以上海市,北京市西城区,广州市海珠区、天河区,广东省中山市,山东省诸城市等省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由来、发展阶段以及各地区实施的基本概况。在了解各地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职级实施对象,职级划分,职级申报和评审,职级待遇和经费投入,职级考评组织机构,职级制实施监督机制,职级制目标达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建议,引发对该制度未来发展趋势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全树龙[5]2017年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制定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积极推进校长专业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管理一直借用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实行校长行政级别制管理。新形势下,校长行政级别制的管理方式已不符合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利于促进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也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长职级制改革势在必行。校长职级制是一种新型的校长管理制度。校长职级制根据校长专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对具备不同德望、知识、能力、业绩的校长进行科学分类,从横向上将校长与教师、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区分,形成独立的职务体系;从纵向上划分为若干等级,形成一定结构和跨度的职业阶梯,对不同等级的校长实施不同管理方式。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推行对于加快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家办学,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始于1993年,20余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校长职级制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部分利益主体对职级制改革存在抵触情绪;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不足;政府权力下放不到位;校长职级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等。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展不利,既有职级制改革路径选择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足方面的原因;既有校长群体对职级制改革认可、支持不足方面的原因,也有职级制改革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原因。为了保障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坚持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其次,加大国家对职级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再次,保障校长群体的相关利益,调动校长群体参与职级制改革的积极性;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加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社会支持力度。

尤俊[6]2018年在《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领导人员队伍,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校长职级制是一项重要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它为校长建立了专业的职级评定标准、独立的职务通道,有利于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成为国家力推的改革举措和全国多地积极开展的实践探索,也成为了近年来学界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比较分析法,调查了解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总体状况,分析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阻隔及成因,提出加快推进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建议,为安徽省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各地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状是:在政策层面上,早在2001年就已制定了改革的宏观政策,提出时间较早。在实践层面上,自2013年以来已有六个地级市进行试点改革,其中马鞍山市博望区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率先改革,已形成适合本区域的较成熟的实施方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成效显着,影响较大;但就全省总体状况而言,改革启动时间较迟,改革的地区范围较小,改革仍处于自下而上、小范围试点改革的初期探索阶段。目前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存在的阻隔主要有:改革的总体进展缓慢;职级制度设计有缺陷,包括实施对象和范围不统一、职级序列设置不尽合理、评价指标科学性不足、评价方法未多元化、评价人员专业性不强、职级工资标准较低等;改革的配套制度不健全;部分参与者有抵触情绪。形成阻隔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有缺陷;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支撑;财力保障不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根据安徽省改革的实际状况,在参照外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建议:增强改革意识,加快改革进程;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级制制度;完善职级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保障职级制改革的经费投入;加强职级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张琳琳[7]2018年在《我国农村公立幼儿园园长晋升制度的问题与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园长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园长专业发展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园长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晋升是激励园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园长主要是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进行晋升,在专业发展视角下,晋升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晋升制度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对参与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国培计划及助力工程计划的东中西地区农村公立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首先,本研究对现有晋升制度与园长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其次,在政策文本分析基础上,本研究从晋升空间上考察园长目前的晋升情况,从园长专业认可程度及专业发展需求两个维度分析现阶段园长专业发展情况,进而考察现有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对园长专业需求、专业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晋升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从专业发展视角下看,目前农村公立幼儿园园长晋升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本质上幼儿园园长是有别于幼儿园教师的独立专业;第二,按教师职称晋升的园长晋升制度导致农村公立园园长的晋升空间较小;第叁,按教师职称晋升的园长晋升制度对园长专业发展促进作用小,园长按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是不合理的。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应实行专门针对园长的晋升制度即职级制以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推进我国高素质园长队伍建设。

罗琴[8]2012年在《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长期套用行政机关管理制度,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淡化了校长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缺乏激励校长自主办学的机制,难以产生优秀的专家校长;中小学校际间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区分明显,学校级别差距大,导致优质学校的校长不愿意到薄弱学校任职,因为那意味着降低了校长级别,整体来看不利于薄弱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推行校长职级制、建立校长职级评价体系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也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长职级制的内容是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形成校长职务等级序列,建立与校长职务等级相匹配的校长职级工资制度。校长职级制的试点与推广,需要完善校长职级评价,而校长职级评价与校长考核评价存在差异,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为制定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因此,论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当前校长评价的现状。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校长考核评价与校长职级评价的以下方面: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实施、评价结果的处理。最后从校长作为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出发,构建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的实施建议。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中,校长作为教育者,指导学校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科研教研,指导学生学习;校长作为领导者,统领学校发展战略,领导学校特色文化发展,规范校长自身的行为;校长作为管理者,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学校财物资源、学校与外界的公共关系。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应组建评价中介机构和多元化的校长评价主体,专业培训和心理调控评价人员,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校长工作的内容,建立校长职级评价的监督制度。

陈雪琴[9]2016年在《白银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人事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激发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长任用机制。校长职级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从1993年首次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试点行列,逐步完善了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试点工作卓有成效,校长职级制改革成为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作者在学习和研究校长职级制相关概念、理论、历史沿革和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白银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国内外校长职级制的经验借鉴,结合白银市实际,提出白银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体系优化策略与各项保障措施。本文的重点和主要创新:重点是白银市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成因分析;主要创新在于结合白银市教育实际,从国内外校长职级制实施情况入手,借鉴了成功经验,提出白银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体系优化策略和保障措施,为下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苗洪霞[10]2006年在《进展·问题·对策——关于校长职级制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校长管理制度阻碍了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于是校长职级制应运而生。但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并没有按照制度设计的预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本文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让校长职级制真正成为校长管理制度的理想范式。

参考文献:

[1]. 关于上海市中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D]. 王浩.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2].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D]. 赵同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D]. 王黎黎.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4].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D]. 彭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D]. 全树龙. 曲阜师范大学. 2017

[6]. 安徽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研究[D]. 尤俊. 合肥师范学院. 2018

[7]. 我国农村公立幼儿园园长晋升制度的问题与改进研究[D]. 张琳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18

[8]. 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价体系研究[D]. 罗琴. 西南大学. 2012

[9]. 白银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问题研究[D]. 陈雪琴. 兰州大学. 2016

[10]. 进展·问题·对策——关于校长职级制的理性思考[J]. 苗洪霞. 职教通讯. 2006

标签:;  ;  ;  

关于上海市中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