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张卫华 康静

浅谈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张卫华 康静

张卫华 康静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郑厂小学 252665

摘 要: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德育 小学 主体性

德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构成了两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方面。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德育过程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致使学生谈起道德认识头头是道,做起道德行为不知所措。我们知道,学生是德育过程的主体,忽视这一主体,德育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地位。因此要搞好德育工作,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德育过程中,我认为应以下四方面来进行。

“何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指学生作为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所具有的属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过程大体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不成熟阶段。他的主体性正处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这属于教育与发展过程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二是较成熟阶段。这是在社会包括教育作用影响下学生达到的一定发展水平,能独立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的主体性的阶段。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有效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之由不成熟往成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广大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尊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注意到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好坏归结为道德认识,而忽视了道德的需要。其实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动机往往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往往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发出来的。比如,有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有的想当小干部,有的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绘画才能……因此,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些合理要求。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只有尽可能地支持和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逐步形成道德行为才有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使道德信念的形成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它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往往起着激发动机和引导方向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决心并要去实现的信条。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主,并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1.追求广泛的学识。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广泛的学识。自古以来,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职业的基本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达到目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引导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平台。

2.品德教育不容忽视。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材而且要成人的教育。不少教师认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诚然,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但学生现在身心还没有发育健全,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中小学生的继续深造,现在主要取决于分数,这就导致家长无形中会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家长的这种心态使学生无意识中误以为学业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家长认为只要学生不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秩序就是好孩子。而在中国,不少家长的理想就是孩子的理想,这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即使上了大学也极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现状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应注重中国博大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文学分析能力。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使他们的想法及其行为不与社会公德背道而驰。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要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道德修养水准状况。个体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

四、尊重学生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在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四条原则:

1.自愿选择的原则。把选择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但不命令。

2.独立自主原则。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

3.实践锻炼的原则。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

4.积极探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创造意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论文作者:张卫华 康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张卫华 康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