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满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英语论文,小学生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个人都有寻求知识,获取成功,发挥创造和享受欢愉的心理需要。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对这些需要的反应更为强烈。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呢?近两年来笔者在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和学习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教学活动三方面作了几点尝试和设想。
一、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未有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情绪倾向,在英语学习中,一旦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英语的活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有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优化组合多种教法,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录像和自制课件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通过情景的创设来促进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使学生直接感受真实的情景,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
以教学PEFC Book3第40课关于圣诞节的对话为例:可先在黑板上贴出漂亮的“圣诞老人坐雪橇”背景图,播放轻松、愉快的圣诞歌曲,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国外圣诞节的情况,从而引出Christmas这个单词。教读单词后,让学生猜所送礼品:Hello,boys and girls.I'm Father Christmas.Merry Christmas.同时微笑点头,拱手道贺,然后拿出一个口袋,让学生猜袋里有什么礼物:What's in the bag?Can you guess?学生会问:Is it a car?教师说:No.另一学生又问:Is it a cake?教师再说:No.并伸出右手作邀请状:Let's go and see.再根据幻灯的不同情景,进行师问生答:What's in…?Let's see.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和模拟过圣诞节的情景,既能快速引出会话中的道贺语及应掌握的句型,又极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信息输入,教学变得简单易行。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抽象内容的甚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详见下表)。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star,moon,run,smile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又调动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识别速度表
识别内容
识别速度(秒)
实物
0.4
彩色图 0.9
简笔画 1.5
语言描述2.8
总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出发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所授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直接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轻松愉快且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1.把师爱带入课堂,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语言教学是在内容和情感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基于这两个层次,笔者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努力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教师只有将师爱融于教学中,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克服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活动,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学习行为都应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坚持时时激励学生。用"Great!/Well done!/Good!","You're very clever!/"Don't be nervous./I'm sure you'll do better…"这些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语言,以及翘拇指、拍手掌、摸头和拍肩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成功的肯定,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
2.将竞争带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设计有竞争性的游戏或活动。例如,在模仿每课会话内容进行表演时,要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教师应随时记下比赛结果,对学生的成绩和获奖次数进行评比,设最佳奖,如对获奖达六次的学生可免去口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口语,争做“最佳模仿者”。在这种竞争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
下面是我在所带班级做的实验的结果。五年级全班55人,能在第二天顺利模仿出第一天所教内容的学生有31人,占全班总人数的60%。通过用上述方法训练三个月后,虽然会话难度有所提高,而能顺利模仿的却有44人,占班人数的80%。一学期后,这一数字达到了94%。并且每天上课检查会话表演时,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见,把竞争引入课堂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胜欲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勿庸置疑,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教学氛围,不断为学生创造获取成功心理体验的机会,满足他们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三、设计丰富多采的英语活动,满足学生发挥创造、享受愉快的心理需要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会本领的,所以,在教学中将语言材料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是必要的。让学生在学中动、动中学,充满乐趣地学习语言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eye,ear,nose等身体部位名称时,可用快速发口令"Touch your…"这种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学生也不觉得记单词枯燥了,而且学得快,记得牢。模仿活动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模仿fish摆尾,模仿驾驶car,模仿rooster鸣叫时,学生不仅会很快记住这些单词,而且表演起采惟妙惟肖,全班学生都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翻卡、分组表演、听音传球、猜一猜、做机器人、师生客串角色、Bingo、打电话、说悄悄话等游戏活动来取代枯燥的单词、句子模仿。
总之,教师要设法让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全员参与、主题突出的教学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活化教材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大脑及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使他们在自己喜爱的学习活动里感受到探索的乐趣,满足其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
2.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对我们来说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学生缺少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启发和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让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充分展示的机会。
在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可挑选部分学生开展英语广播、英语小品、朗诵、演讲、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使他们更深入地领会所学的知识,发展运用语言的技能。待学生有一定书写基础后,就可以让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自己动手制作课文图画、设计校园中的中英文对照牌,并且还可以开辟“英语园地”专栏,办英文班报等,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也借此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了解、交流学习的空间。
这些活动,既可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又为学习增添了情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的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想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赋予英语教学以生命力,英语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