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循证护理对结肠癌患者的疗效探讨论文_陈靖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摘 要】目的:探讨在结肠癌患者术后诊疗过程中进行循证护理能否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法随机分成A组(循证护理)与B组(常规护理),40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结果:A组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住院天数为(11.10±1.21)天,均优于B组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循证护理;结肠癌;并发症;应用价值

结肠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受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改变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危及生命安全。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但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同样重要。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后从中抽取80例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法随机分成A组和B组。

A组(n=4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7:13;年龄范围(45—81)岁,平均年龄(63.26±8.24)岁;手术类型:15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单纯造瘘术。

B组(n=4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8:12;年龄范围(44—83)岁,平均年龄(63.41±8.13)岁;手术类型:16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单纯造瘘术。

A组和B组结肠癌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循证护理。首先根据患者术后饮食、伤口疼痛、并发症、心理等情况提出循证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合理分析循证问题,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方案。按照制定好的护理方案依次实施护理内容,使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减少以及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在饮食方面,大部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根据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情况遵医嘱尽早恢复饮食。应给予患者蛋白质、热量高以及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食用。在精神及心理方面,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采取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缓解其身心,耐心的与患者交流,了解相关需求并尽量满足。在术后疼痛方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在并发症治疗方面,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征兆,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1)出血——术后24-48小时为术后出血的高发期,在此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切口、引流管、意识及生命体征,发生出血后及时采取手术、输血、给与静脉补液等干预措施;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严格禁食,实施胃肠减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3)造口坏死——术后(2)肠梗阻——密切关注有无肠梗阻症状,包括呕吐、腹胀、及时将造口开放,连接造口袋,对造口部位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以便采取措施。

B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后予以患者抗炎、护胃、补液等对症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手术结束后六小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相关活动,如:翻身、拍背。督促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密切监测病情发展情况,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住院天数,组间对比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对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出,A组数据低于B组,p值小于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对比2组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注:数据组间对比(p<0.05)。

A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10±1.21)天。B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6.89±1.34)天。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对比差别较大,p值小于0.05。

3 讨论

结肠癌病灶位于结肠部位,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比较高发,一般男性患病几率高于女性[2],在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中,结肠癌排第三位[3],病理类型包括未分化癌、黏液腺癌以及腺癌,呈溃疡型和息肉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顺着肠壁环行转移,沿着肠管上下蔓延,还会浸润肠壁深层[4],通过血液、淋巴管向远处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疗效和安全性虽较高,但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常规护理由于缺乏循证依据,科学性不强,干预应用效果一般。相关资料显示[5],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使术后并发症减少。

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首先提出循证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体现了护理措施的严谨性。将患者实际情况、护理需求以及护理人员以往的临床经验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过程中,能够营造团队协作的氛围以及激发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进而优化护理质量。

本文结果部分显示,A组结肠癌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住院天数更短,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循证护理应用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出院,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义芬,刘莹,张雪梅.循证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4):614-615.

[2]邱丽霞,毛楠,胡珍.循证护理对老年结肠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10):922-923.

[3]李淑云.循证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143-2144.

[4]米卫华.循证护理对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43-145.

[5]朱畅惠.循证护理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4,33(36):147-148.

论文作者:陈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术后循证护理对结肠癌患者的疗效探讨论文_陈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