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论文_付伟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论文_付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30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单位构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一个班集体呈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特征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那如何用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教育人是每一个高校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关键词: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

引言

伴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但高校承担着教育大学生的责任,必须明确大学生的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提升。班级作为高校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只有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才能形成健康文明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效支撑。

1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新的环境、新的需要在促使我们思考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1.1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高等学校的数量已经达到2845所,在校生规模已达3460万人。这些大数据背后日益凸显了高校人数多、难管理的不争事实。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已经成为一道艰深命题。长期的实践证明,以班级为单位加强管理,以班级文化为桥梁加强教育,无疑是有益的探索。换句话说,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犹如“隐形的手”,有利于启迪智慧、美化心灵、优化行为,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高素质人才。反之,亦然。

1.2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其中明确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发挥班级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战场地位,这已然成为高校共同的认知。

1.3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要

当前,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已经在2013级全面实行学分制。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也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而导致班级的凝聚作用日渐削弱,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渐淡漠,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学分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1.4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最佳参考。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班级里的充分展现。换句话说,作为校园亚文化,班级文化得益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但又通过个体的影响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即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2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般说来,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文化总和,在狭义上是指班级所有成员认同并践行的行动目标、行为规范、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等。从班级文化的层次划分上来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外在的班级文化,通过班级环境、班级公约和宿舍卫生等方面体现,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中能直接感知到的部分,如各种班级规章制度、成立的组织结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形式,即“班风”,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最大的财富,良好班风构建需依托老师引导和学生努力,还需依托“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融入现代化建设体系,培育现代国民精神”①。这三个层次构成了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精神文化是根本,制度文化是保证,物质文化是外在形式,缺一不可,互相促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较于小学、中学,大学班级文化有着独特特征,班级文化呈现独立、融合和凝聚特征,这是基于校园生活环境、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班级组织形式的架构,学生需要独立处理完成生活、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理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不同地域同学的思想碰撞融合,班级文化活动凝心聚力作用,增强了班级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班级文化建设的的措施

3.1高校领导层要思想重视,聚集用力

作为高校的领导层,要注重搞好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并精心谋划,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制定好高校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以此为目标具体指导好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目标下,不断改进具体的教学制度,使文化建设方案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相一致,为各班级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高校要持续抓好校训、校风建设,办好有崇文特色的校刊,持续抓好学风和考风建设,号召全体教师注重师德和师风,培养学生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多举办一些有公益性质的文体演出节目,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为丰富高校文化建设内涵积累可贵的经验。

3.2教师要作为班级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一样,都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要具体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规划,要有精神层面上的目标和预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锻炼,还要有制度层面的目标,如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同时,还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传播人文知识素养,要用好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和理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注重言传身教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一个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日常言行负责,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自行解决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在集体中注重营造人文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3.3高校学生要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归根结底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这里针对的主体毫无意外的应该是学生。所以,一个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的优劣,评判的主要依据是其学生的学风养成和精神风貌。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要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让他们组织并参与高校的各项文体活动,从中锻炼才能和磨炼作风。

3.4紧扣班级文化三个层次,创新

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狠抓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增强学习环境的育人功能,教室的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阵地,是“硬件”,应该进行人文方面美化和保持卫生整洁;微博、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软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文化必不可少,是形成优良班风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并在制度下良好运行,才能形成人人遵章守纪、争创良好班风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主题班会,潜移默化培养班级精神文化,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3.5以成才为核心,把握不同时段

在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上,有目的性地开展主题鲜明、切合实际的专题活动。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我们开展了“越秀越给力”、“新生运动会”等基础性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我们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开展“中级财务案例分析大赛”、“毓贤读书会”等;对于大四学生,我们就开展就业、考研、出国讲座以及“最后一次班会”、“班级创意毕业照大比拼”等毕业季活动,加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起到了良好效果。

结语

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更需要做好引导。首先,发挥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确立大学目标,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其次,“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依托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自己的心灵,武装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牛凤燕.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转换[J].理论学刊,2018(05):162-168.

[2]牛凤燕.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转换[J].理论学刊,2018(05):162-168.

论文作者: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论文_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