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玲1 吕梦源2 廖丽娜2
(1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采血室 徐州 泉山 221006)
(2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急诊科 徐州 泉山 221006)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结果:优化流程组患者急诊室到会诊时间、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保证最佳救治时机
【关键词】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胸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87-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1]。研究证明,尽早地通过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是目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行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优化护理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采用正常绿色通道模式(即急诊绿色通道-病房-导管流程)收治患者,共50例;优化护理组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筹备胸痛中心期间优化护理流程模式收治的AMI患者,共50例。
1.2 方法
1.2.1常规的急诊模式 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30min的临床病史,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持续性抬高,在发病12h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采用急诊-病房-导管室的模式,即患者入院后经急诊室送入病房,由病房内科医师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医师行急诊PCI术。
1.2.2优化的护理模式 所有患者采用急诊-导管室模式,由专科急诊医师接患者,在途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护理组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监护、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护理,并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及时与本部专家微信沟通,在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随即联系导管室医师,要求导管室医师在20 min内到达导管室做相应准备,并在患者入院后快速完善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复合心脏病三项、血气、凝血4项等检查,并对有PCI指征患者快速送至导管室(全程由急诊护师护送),途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并且备用抢救药品。
从接诊至行PCI术后,护师全程以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关心安慰鼓励病人,并且解释病人提出的疑问,使病人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使病人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忧虑紧张和恐惧情绪,促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oor-to-consult, DT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oor-to-lab, DTL)、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time, DTB)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绿色通道组病人DTC、DTL、DTB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优化护理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AMI患者最有效的体制。急诊PCI最重要的就是缩短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血管再通的治疗进行的越早,患者的获益就越大,时间就是生命。
我院急诊科在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后,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缩短了“急诊—血管开通”的时间,让更多的患者在可救治的“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救治[2]。
【参考文献】
[1] 刘漫香.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价值与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2,1674-4748(2012)7C-1951-02.
[2] 柴湘平,贺志飚,彭再梅.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1,24 (8); 564-565.
论文作者:张素玲1, 吕梦源2, 廖丽娜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导管论文; 绿色通道论文; 时间论文; 急诊室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