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研究概述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学术界对此也极为关注。从总体上来说,日本学者对于“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态度是“谨慎”和“严苛”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考察和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两类。虽然部分日本学者囿于传统意识形态与“零和思维”,坚持“逢中必反”的立场,但大多数学者能够从理性的事实分析和客观的数据统计出发,正视“一带一路”倡议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利好”。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许多日本学者在承认中国崛起的同时,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现实,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共享难得的经济发展机遇。
关键词: 一带一路;日本学者;学术动态;国际贸易
自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在9年多的时间里,作为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的“一带一路”计划得以成功实施并不断完善。该倡议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及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具有政治互信、经济交融、和平共存的责任共同体,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盛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规模庞大,涉及范围广泛,且与日本某些发展战略存在类似之处,因此在日本,无论是政界、财经界还是学术界都非常关注该倡议。日本研究者鹫尾纪吉在文章中指出,当下日本各界对“一带一路”主要持三种态度,即慎重论、观望论和积极论。慎重论主要基于对“一带一路”发展模式的担忧,主张日本应消极对待中国的号召,尽量避免直接介入。观望论则认为应当避免主动表明日本立场,应根据该倡议的事实情况进行具体判断,酌情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论则主要是从经济效益及长远利益的视角出发,主张日本应当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后文简称“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合作国家间的合作。鹫尾纪吉的看法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日本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观点。具体而言,日本学界对于“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研究观点受时事政治影响较强;其次,研究者由中日韩多国学者组成;再次,相关研究往往会为日本如何采取应对提供参考思路;最后,日本学界的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视野,研究对象除了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主办国中国的影响之外,也包括该倡议对沿线国家、欧盟、东盟、美国及日本的影响。从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日本学者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对相关国家经济效益、政治外交、历史文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日本学者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视角是多方面的。部分日本学者从日美同盟或西方国家的视角出发,对“一带一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厉批判,并主张与中国的战略进行对抗。也有学者虽然承认“一带一路”倡议尚有不足之处,但从日本自身发展机遇的角度出发,认为日本需要在维持同盟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该倡议,并对该倡议实施正面影响。拙文拟在综合考察日本学术界“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关于该问题的关注点、侧重方向及立论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和归纳,以期对国内了解掌握日本学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现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针对“一带一路”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日本企业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日本各界非常重视。 横内大祐主要考察了投资保险业在“一带一路”计划中的作用。为日本保险业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在中国及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将有关保险分为计划施工期内保险和计划竣工后保险两类,中国在前者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占据半数,而后者中所占比率最高的是东南亚(39%)。作者认为,如果日本政府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日本的保险业就可以与中国及沿线国家寻求建立合作机制的方法,同海外知名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在沿线国家寻找中介以开拓新市场、直接与沿线国家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等都是日本保险业可以尝试的主要途径[1]。除了对日本企业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开拓海外市场之外,此外,日本学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还是着眼于之于该倡议中国及沿线国家的经济影响。
1.中国在该倡议中获得的经济发展
作为该倡议的发起国,日本学界非常关注中国在其中会获得何种收益。以重庆的发展为例,研究“一带一路”对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重庆即是中国内陆的主要物流集散地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针对中央的倡议,重庆提出三个发展目标:(1)将自身建设成长江经济带以西的经济中心;(2)大力支持西部开发、提升支援能力;(3)成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重镇。冈本信广认为,“一带一路”除了直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之外,也能刺激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尤其是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推动当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内陆地区对人才以及投资的新引力[2]。针对交通网络的发展,木图宏子在论文中分析了近年中国海运的动向。作者认为,虽然“一带一路”尚未使整个海运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是从长远角度看,随着中国对本国海运业的调整,中国的海运公司以及部分港口的货物装卸量将持续增加。但是作者也强调,中国大力支持海运发展会加剧国际海运市场的竞争[3]。木图宏子的研究则主要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由此反映出中国经济新动向。金泽孝彰主要以《“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数据分析指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量均得到提升,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机制的完善,进出口量仍会增加,且中国与沿线国家将会构筑新的生产供应链[4]。
2.该倡议对沿线国家带来的经济影响
关于“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产生的经济影响,日本学界的观点褒贬不一。日本学者对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前瞻性予以肯定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中国投资在沿线国家引发的“债务”问题。佐野淳也认为,围绕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经营权产生的相关问题,已经让沿线国家开始重视中国投资带来的“债务”风险,并尝试重新审视过于依赖中国投资的经济机制。尽管如此,作者也承认,沿线国家不会就此断绝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而且中国也会根据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对自身的投资援助政策进行调整。在作者看来,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最初针对TPP的对抗性机制转变为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因此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5]。在另一篇文章中,佐野淳也详细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作者认为,持续性的投资有利于中国及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且不断完善的交通物流网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利的投资环境。但是作者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国际信用度及“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内涵提出了质疑。此外,作者还认为随着美国特朗普政权继续采取经济保守主义政策,沿线国家对中国提供的平台的依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6]。针对铁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矶野生茂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实施的具体案例。作者在文中指出,建成连接中国、老挝和泰国的南北走向的铁路线,将有助于三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是,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在印度尼西亚修建高铁可能会导致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的出现。作者认为,在东盟国家修建铁路虽然可以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的发展,但对周边地区带来的积极效果较弱。而且,铁路的建成会直观地带动服务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人力资源向服务业倾斜则可能会导致其他产业因劳动力不足出现整体萧条。若想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适当地铁路沿线地区鼓励发展生产制造业的发展[7]。
从总体上来说,日本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难得契机的认识是较为一致的。但部分学者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利益分配、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某些见解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亦不无裨益。
二、关于“一带一路”的政治外交问题研究
借助BIM技术可以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BIM技术根据各设计方案建立仿真模型,然后直观地对各方案展开性能对比,明确不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在诸多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中选择最合理、可行性最高的方案。例如,山东省某建筑工程在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借助BIM技术对建筑所处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对暖通空调方案进行设计时,施工人员借助BIM技术中的CDF软件,对该建筑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内容进行了综合模拟,并在模拟环境中建立建筑仿真模型,通过分析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对各暖通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并调整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最终制定最佳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1.国别外交问题研究
东乡和彦将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外交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2016年,日本受奥巴马政府的影响,将主要资源投入到TPP的筹备之上,而对“一带一路”的关注程度较低。第二阶段从2016年开始至今,受特朗普政府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日本在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加强经济联系的方式[8]。大西康雄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日本应采取的外交对策进行了归纳。作者认为该倡议的实施将有助于中国继续扩大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扩大以中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议(FTA)机制,进一步增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并向世界推广中国的技术标准。就以上趋势,作者主张日本可以向中国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促进新FTA机制的优化,在中日投资重叠区域加强合作。对于技术标准问题,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摩擦,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的建议[9]。三浦祐介就“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带来的影响为中心,分析中美在东亚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动关系。作者认为虽然中国试图在国际经济架构中增添新的机制,但不应将其简单地视作对美国霸权的直接挑战。同时,作者也指出美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始终对中国存在顾虑,与中国在东海、南海的领土问题上存在矛盾,对中国经济是否可以稳定发展也缺乏信心[10]。森川央以2018年中美经济·安全保障研讨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发布的报告书为对象,介绍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该报告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中国实施国际战略的“桥头堡”,认为中国即使不挑战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也会尝试对其进行某些“修正”。此外,森川央还认为,美国担心中国通过在海外建设基础设施来扩大军事影响范围[11]。庄司智孝以越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一带一路”倡议所持有的外交立场。作者在文中指出,越南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越之间就开展合作进行过多次磋商,越南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倡议,但是,越南试图在东南亚继续保持“中立”的立场,对于实际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较为谨慎;而关于中美贸易摩擦,越南也不愿直接表态倾向任何一方[12]。
2.中国与沿线区域国家以及区域共同体的外交关系研究
围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平川幸子以中国的能源外交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关系发展趋势。在文中,作者首先回顾中国能源政策发展的轨迹,指出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的影响成为主要的石油和原油进口国。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控制了中东的海上通道,中国也转而在中亚地区找到新的能源供应途径。作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同中亚地区国家的外交中一直保持的低调姿态发挥了重要作用[13]。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就欧盟对“一带一路”所持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在欧洲国家眼中具有多种形象,即是商品供给国,也是国际竞争对手,更是潜力巨大的投资来源。另外,由于美国的逆全球化经济政策及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影响,欧盟对中国的在多边经济领域发挥应有作用的期望值正在不断提高。然而,欧盟虽然欢迎并支持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对欧洲的投资,但也在极力巩固与中国之间的对等贸易竞争关系,努力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构建有利的竞争环境[14]。
3.收益不平衡。农田防护林主要以生态防护效益为主,经济效益较低,而且采伐期长达20年之久,见效较慢,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远远小于生态防护效益。同时由于农田防护林的胁地、遮阴等原因,造成了林带附近农作物减产,影响了农民种植和管护林的积极性,使得农民不愿意新种植和更新农田防护林。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区域性乃至超区域间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倡议背后必然牵扯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及国际政治关系。仅就日本而言,尽管2018年中日两国关系出现转圜,但在中美贸易战愈发胶着之际,日本上下对华态度较为微妙。一方面,日本国内参与该倡议的呼声很高,企业界也普遍期待能够有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进行投资开发;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显然要顾及日美同盟的利益,在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上尽量保持不与美国产生矛盾。加之中日两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无论是方式上还是范围上都存在重叠覆盖的情况,日本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走向的影响尤为关注。除此之外,日本学者还将“一带一路”倡议对包括美国、沿线国家及区域共同体在内的多边关系发展的影响纳入到研究范畴之内,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国际政治外交影响。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文化脉络研究
历史文化领域中,日本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该倡议的发起国——中国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中国所具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第二类是从教育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推动文化交流的各类尝试;第三类视角则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来探究中国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实质影响力。
1.文化传统的积淀
关于历史传统,松本真澄主要考察了郑和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凝聚力,作者在文章中指出,郑和在现代中国具有较强的文化符号作用,回族出身的郑和既是回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① 关于郑和的民族问题在国内尚有争议;此观点为日本学者看法,不代表笔者意见。 郑和的文化符号作用在于他不仅代表多民族融洽相处的中国文化底蕴,还是中国自古积极推动国际化交流的实证[16]。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区域在亚洲,显然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海外华侨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针对这一问题,崔晨以“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行为大背景,详细分析当地华侨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作者认为,华侨可以凭借其在房地产、金融、保险、通讯及餐饮等产业享有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文中也提到,由于部分华侨同中国存在着语言及意识形态上的隔阂,政治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因素也会影响华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力度[17]。后藤武秀也以华侨为研究对象,重点阐释了华侨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之间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宗族概念,如温州林氏、四川李氏及台湾李氏宗庙在商业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可以促进中国与海外华侨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出不受国界束缚的大家族式的有机体[18]。
林业局窗口打造快速高效服务通道。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事项,只要申报材料齐全,可以当场办结的,立即办结;当场不能办结的,说明原因,并把需补齐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对方。同时,注重加强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和审批工作的督办,最大程度的提高审批效率,真正把林业窗口建设成为服务经济、方便群众的“民心窗口”,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工作效能的“示范窗口”,周到热情、便民利民的“形象窗口”。
当新闻人的底色与这种教化碰撞,人们就可以理解“果智法师”的一些举动了。在呼吁寺庙财产公开和民主选举时,虽然充满战斗檄文的火药味,但他尽量不触及具体人名。
2.“一带一路”与教育文化交流
在国际交往中,外语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一般而言,某国对于另一国语言的热衷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国对学习对象国的重视程度。三泽伸生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节点,比较分析了中东地区国家对中文教育的投入状况。作者以埃及开罗大学和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开设的中文课程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在2013年倡议提出之前,埃及尚未出现学习中文的热潮,倡议提出之后,选修中文或留学中国的学生数量未见明显波动。而土耳其虽然在倡议提出后出现过短期的“中文热”,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另外,作者还指出,与日韩相比,中国产品在土耳其的知名度较低,使得其软实力在当地的影响力相对较弱[19]。新保敦子研究了近年来中国小学英语教育机制的变迁,并与日本的英语教育进行对比。作者认为,中国更重视对英语教师的培养,使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提升较快。反之,日本则较为死板,仍存有偏见,即认为学英语只有依靠外国人教才能掌握。另外,作者也提到,中国在近年的小学教育改革中,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尝试将英语作为向国外传递中国文化的语言媒介,以此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能力[20]。王雪萍从文化外交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中国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实施的新方针,如加强培养掌握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吸引沿线国家学生留学中国、通过孔子学院等海外交流机制推广中文、同沿线国家共同构建文化教育合作机制等[21]。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主要同东盟(ASEAN)进行合作。酒向浩二分析了在东盟国家中,有关“一带一路”合作计划的进展状况。在湄公河流域国家老挝、泰国及柬埔寨,各项计划进展顺利;但在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相关计划进展迟缓或被取消。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湄公河流域国家政府权限较强,可以直接引进中国的建设计划,而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在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国相对较弱,相关计划因不断调整而被延误[15]。不得不承认,日本学者始终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在海外的进展状况,而且考察范围非常广泛,观察也很仔细,几乎面面俱到。
3.文化软实力的应用
尽管中国将“一带一路”称作“倡议”,但日本的很多学者仍习惯将其称为“战略”,或者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1)结合国际环境变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战略意义;(2)对该倡议的演变发展进行梳理和概括;(3)从日美同盟角度出发,研究该倡议与印太战略的关系。
四、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
藤丸真穂认为,“一带一路”同时具有多重目的,包括争夺地缘优势、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挑战现有的秩序等。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客观上也通过贸易、投资及援助等手段,在为中国带来直接利益的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做出了贡献。虽然西方国家批判中国不遵守既定的国际规则,但考虑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现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压低合作门槛,为其提供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尽管“一带一路”与TPP在性质上有些许不同,但这也是适应国际趋势的一种做法[28]。加藤青延结合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案例及部分沿线国家“亲中政权”的更迭指出,随着2018年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可能会使欧美提高对“一带一路”的警戒心,而这将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作者主张中国应该放慢步调,对现存合作计划进行优化,至少应该避免沿线国家陷入债务危机[29]。鸟谷一生分析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机制下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文中指出,虽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大,但从数据上看,中国的投资尚未对东南亚地区的实体经济构成影响。而且,由于人民币还未成为国际货币,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尚不具有建立一定规模的金融网络及生产供应链的能力。结合以上情况,作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尚未达到预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30]。从上述研究中不难发现,日本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估大多是客观的,能够以公正的立场看待中国的发展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欧亚经济圈的形成
由于布置的预习作业相对于以往的其他形式的作业来说,教师并未重视预习成果的检查。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着惰性心理,如果教师对其预习情况不闻不问,不进行督促性的评价和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淡化预习的概念,就会以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语文预习。因此,这样就会导致预习流于形式。
2.对中国提供的公共服务能效进行的评估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有六年,虽然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该倡议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由于该倡议还处于实施阶段,因此,对于其产生的最终结果,尚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部分日本学者认为,如果该倡议继续实施,那么最终将会在欧亚大陆创建新的经济圈。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投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实用性与性价比还有待评估。
五、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研究“一带一路”
在关于软实力的研究中,林依兰从旅游观光的视角出发,尝试用SWOT分析理论① SWOT(S (strengths)优势、W (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机会、T (threats)威胁)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笔者注。 对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作者经过分析,认为韩日两国对丝绸之路有着很强的历史认同,当地的旅游资源适合吸引韩日游客。但是由于当地交通仍有不便导致游客数量始终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可借“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22]。铃木规夫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文明内涵进行探析。作者认为古时中国提倡的“天下”概念,文化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当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亦是对这一文化概念的顺承,故此不应直接采用西方的国际体系理论来解释。另外,日本需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渲染中国扩大“霸权”,而是应在亚洲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亚洲”所具有的文化意义[23]。这些研究基本反映了日本历史与文化领域学者的研究立场和观点,视角独特,颇有旁观者清的意味。
平川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及日美关系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抱有警惕,甚至屡屡指责中国。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日美等既得利益国家对新兴势力所抱有的一种“天然”抵触情绪。作者对此类观点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虽然中国是出于自身经济战略目的对外进行投资援助的,但也在客观上为那些尚未纳入到现代物流交通网的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作者推测,中国崛起势必将形成一种趋势,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从亚太地区向中亚、印度洋、中欧及东欧西移,并最终促成“欧亚经济圈”的诞生[24]。欧亚经济圈的出现,需要将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行统合。金野雄五分析了“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体联盟(EAEU)的统合进展情况。作者对中国与EAEU间是否会形成FTA进行了研究,认为俄罗斯虽然可以借助FTA,大量输出矿产资源,但其在EAEU中维持的经济优势将会被中国所取代。中国可以在FTA形成后,确保能源和矿产的供应,并以“零”关税向EAEU成员国倾销其产品,但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担负主要的交通网络建设,而目前中国可调用的资金并不充裕,因此,统合仍需要中俄继续磋商[25]。中川十郎详细考察了天津和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生的变化。作者在文中指出,由于两地分别是海路和陆路的重要物流枢纽,且大量日本企业也加紧在当地进行投资建设,两地将在未来的物流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川十郎非常重视欧亚大陆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他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及印度的发展会使亚洲重新崛起,并以“Pax Chindia”② 这是作者的原创词语,大意为“中印时代”。笔者注。 或“Pax Asiana”取代美国的霸权(Pax Americana)[26]。鹫尾纪吉则通过实地考察中欧铁路、渝新欧铁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运营状况,认为欧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正在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作者主张日本政府及日企在持续关注“一带一路”发展的同时,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同中国及沿线国家构筑新的合作关系[27]。
1.“一带一路“所具备的战略意义
中川十郎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发展中具有的战略意义。作者首先回顾了TPP、AEC、RCEP、FTAAP、SCO、EEU、AIIB等区域性经济机构的现状及动向。接着指出,相比“一带一路”而言,在美国脱离后,日本主导的TPP11虽然涵盖北美、南美、部分东亚及南亚、大洋洲地区,但却不能在欧亚大陆发挥足够的影响力。最后,作者从亚洲崛起的角度出发,将“一带一路”战略比喻为“欧亚物流战略”,主张日本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AIIB[31]。椛岛洋美在文章中引入“地区主义(Regionalism)”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分析了TPP和“一带一路”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区主义”兴盛过三次,分别是在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及1990—2010年代。由于促成“地区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作者认为无论是TPP还是“一带一路”,二者都具有稳定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职能,所以,应在顺应国际潮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32]。关志雄则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主张该倡议具有“双赢(win-win)”特征。作者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全面开放并扩大对外投资,发展内陆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需要建设发达的物流网络,除了刺激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之外,也将促进邻国及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33]。
2.探究“一带一路”战略的演变过程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变迁过程,白春骝在论文中总结了相关成果和问题。同时,作者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认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会进一步加强;而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继续推行逆全球化政策也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34]。姚海峰就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进行梳理。文中指出,自签订CAFTA之后,在贸易方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量增加了14倍,而进口量也增加了10倍;在政治方面,中国与越南的陆地领土问题将得到缓和,且中国获得了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及会议的机会,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而“一带一路”将成为CAFTA的延伸,中国将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35]。巴特尔研究了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和AIIB的动向及其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并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战略意图。作者认为,随着中国与周边及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将会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圈。作者预计,未来评估中国实力时,单纯参考中国一国的数据会过于片面,还需要将受中国影响的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列为参照指标[36]。薛军在文中,把“一带一路”视为国家战略,并在总结其演变的同时,结合中日两国知名专家对该战略的解释,主张该战略是一种地区主义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针对TPP的对抗手段或所谓的地区经济统合体[37]。
3.分析“一带一路”与“印太”区域主要大国的战略对冲
关于战略对冲问题,山崎恭平以日本和印度为对象,研究了两国针对“一带一路”展开的对策。作者认为,印度是中国和日美都试图争取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印度也期望在印度洋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因此会将中国视为主要的经济对手,但其对日美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日本则在对外援助方面经营时间很长,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向中国或印度提供技术或资金项目的帮助。作者主张日本应当借助中日关系转圜的有利时机,充分协调同中国、印度及美澳等国的关系,从而维持印度洋地区的秩序稳定[38]。贵家胜宏着重探究了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对冲问题。作者认为,美国因实行保守主义,其国际影响力将会逐渐削弱;而中国则因向国际社会积极提供公共资源,其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以上形势持续的前提下,作者将日本视为可以接替美国继续在亚太发挥影响力的行为主体,这也是日本在同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亚太地区扩大影响力的有利时机[39]。国家战略问题是个宏观而庞大的议题。学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和见解,有些观点和观点之间的碰撞产生一些迥异的结论,其中亦不乏新意,引人思考。
六、结语
中日两国互为邻邦,彼此的任何变化都会受到来自对方的“天然注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由中国提出的,涉及双多边、区域间甚至跨区域的大型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各界均对其表现出空前的关注。纵观日本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其内容非常丰富,视角也较为多元。但概括而言,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形式大致呈现为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两类。而且日本学者就“一带一路”的态度也非常清晰,一类学者仍囿于传统意识形态与“零和思维”的隔阻,坚持“逢中必反”的论调。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能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从理性的数据出发,正视“一带一路”倡议给区域经济带来的“重要利好”。以此种认识为基础,这些日本学者在承认中国崛起的同时,希望日本政府能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总的来说,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日本学界的态度还是非常“谨慎”和“严苛”的。但无论“唱衰”或“点赞”,了解日本学界的相关动态对我国未来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因特朗普政府推行逆全球化政策,日美关系出现了变化,日本的自主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中日关系转圜及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也使中日两国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尽管日本试图对中国的海外发展进行限制和围堵,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参与国不断增加,加之美国影响力的相对削弱,过于强调战略对冲可能导致日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为了避免过激的对抗波及经济,日本也在尝试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一带一路”,一方面,尝试对其机制进行微调以符合日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尝试主动改变自身以适应新的经济合作机制。我们认为,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中日两国未来的合作前景依然可期。
在佛教中,“坐化”是指坐姿逝去。这种背景信息对英语读者来说很陌生,所以译者最好加上解释。这里译者用普通英语单词来表达文化负载词“坐化”,使读者对中国佛教文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横内大祐.一帯一路と損害保険の資源性について[J].損保総研レポート,2017(11).
[2]岡本信広.「一帯一路」は内陸部を発展させられるか?-重慶を事例に-[J].Erina report,2015(12).
[3]本図宏子.「一帯一路構想」下における中国海運業の動向 -「海運強国」に向けた政策·企業動向-[J].運輸政策研究,2016(19).
[4]金澤孝彰.「一帯一路」下の中国の対"沿線国"貿易動向(2013—2017)[J].経済理論,2018(9).
[5]佐野淳也.一帯一路、沿線諸国による見直しの動きを どうとらえるのか[J].JRIレビュー,2019(4).
[6]佐野淳也.一帯一路の進展で変わる中国と沿線諸国との経済関係 (特集 中国の新常態への移行:顕在化する諸問題とアジアへの影響) [J].JRIレビュー,2017(4).
[7]磯野生茂.「一帯一路」として言及される ASEAN 鉄道プロジェクトの経済効果 分析[M]//アジア経済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一帯一路」構想とその中国経済への影響評 価』研究会報告書,2017:73-99.
[8]東郷和彦.「一帯一路」構想と日本外交[J].京都産業大学世界問題研究所紀要,2018(33).
[9]大西康雄.「一帯一路」構想の展開と日本の対応[EB/OL].(2019-04-24)[2019-09-04].日本貿易振興機構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アジ研ポリシー·ブリーフ,第123期.https://www.ide.go.jp/Japanese/Publish/Download/PolicyBrief/Ajiken/123.html?media=pc.
[10]三浦祐介.米主導経済秩序に挑む中国[一帯一路]構想[EB/OL].(2015-09-04)[2019-09-04].エコノミストEyes.https://www.mizuho-ri.co.jp/publication/opinion/eyes/pdf/eyes150904.pdf.
[11]森川央.一帯一路への警戒を高める米国~米中経済·安全保障検討委員会 2018 年報告の概要~[EB/OL].(2019-01-28)[2019-09-04].国際通貨研究所.https://www.iima.or.jp/docs/newsletter/2019/NL2019No_1_j.pdf.
[12]庄司智孝.ベトナムの「一帯一路」対応――戦略的考慮に基づく慎重姿勢[EB/OL].(2019-08-08)[2019-09-04].《NIDSコメンタリー》第103号,防衛研究所.http://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commentary/pdf/commentary103.pdf.
[13]平川幸子.中国のエネルギー政策と地域主義外交 ―「一帯一路」のモデルとしての中央アジア―[J].アジア太平洋研究,2018(30).
[14]日本貿易振興機構ブリュッセル事務所 海外調査部,欧州ロシア CIS 課.「欧州における中国の『一帯一路』構想と 同国の投資·プロジェクトの実像」[EB/OL].(2017-01-19)[2019-09-04].日本貿易振興機構.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_Reports/01/f509d9060998eaad/20170119.pdf.
[15]酒向浩二.中国「一帯一路」のasean展開 メコンで進捗もインフラ開放性や財政健全性に課題[EB/OL].(2018-07-20)[2019-09-04].みずほ総合研究所.https://www.mizuho-ri.co.jp/publication/research/pdf/insight/as180720.pdf
[16]松本ますみ.「一帯一路」構想の中の「鄭和」言説:中華民族 の英雄か,回族の英雄か[J].国立民族学博物館調査報告,2017(11).
[17]崔晨.“一帯一路”と東南アジア華僑華人[J].政治行政研究,2018,9(2).
[18]後藤武秀.【研究報告】「一帯一路」経済圏構想に見られる中国型アジア秩序とそれを支える血縁ネットワークの復活:地域文化学会 シンポジウム「地域文化と東 アジアの国際関係」参加報告[C]//アジア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52卷),2017:191-194.
[19]三沢伸生.【資料紹介】「一帯一路」構想に伴う中東の諸大学 における中国語教育の状況──エジプトとトルコの 事例──[C]//アジア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52卷),2017:195-202.
[20]新保敦子.中国における一帯一路構想の下での 小学校英語教育[J].学術研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編,2018(3).
[21]王雪萍.中国の「一帯一路」構想と文化外交──国際教育交流を中心に──[C]//アジア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52卷),2017:163-173.
[22]林イラン.中国の「一帯一路」と観光政策:シルクロード観光における日韓観光客誘致の可能性[C]//日本国際観光学会論文集(第25期).2018:97-104.
[23]鈴木規夫.〈アジア〉概念の再検証と再構築: 〈一帯一路〉 をめぐる諸文明の凝集性[J].武蔵野大学政治経済研究所年報堀(第15期),2017(10).
[24]平川均.中国の「一帯一路」構想とアフロ·ユーラシア経済圏の可能性[J].昭和女子大学国際文化研究所紀要(第23期),2017(3).
[25]金野雄五.ユーラシア経済連合:―統合の現段階と一帯一路との関係―[J].比較経済研究,2019(56).
[26]中川十郎.『一帯一路の現状と将来』 :陸の拠点「西安」と海の拠点「天津」より考察する[J].22世紀研究所評論集(日本語版)(J13期),2018(7).
[27]鷲尾紀吉.「一帯一路構想」に関する予備的考察:一大ユーラシア経済圏の形成を中心に[J].中央学院大学商経論叢(第32期),2018(3).
[28]藤丸真穂.一帯一路構想に関する論点について -国際公共財という視点を用いて-[J].商学研究論集(第50期),2019(2).
[29]加藤青延.中国の「一帯一路」政策:その版図拡大の波紋[J].武蔵野大学政治経済研究所年報(第18期),2019(2).
[30]鳥谷一生.中国「一帯一路」戦略下における貿易·投資の現状について:対ASEAN経済を中心に[J].現代社会研究(第21期),2019(1).
[31]中川十郎.『「一帯一路」から見たアジア·ユーラシアの未来戦略』 ―TPP, AEC, RCEP, FTAAP, SCO, EEU, AIIB から考察する―[C]//名古屋市立大学 22世紀研究所評論集,2017:1-9.
[32]椛島洋美.リージョナリズム再考 ──TPP、一帯一路構想は何が新しいのか──[J].横浜法学(第27期),2018(12).
[33]関志雄.動き出した「一帯一路」構想-中国版マーシャル·プランの実現に向けて-[J].野村資本市場クォータリー,2015(2015年春号).
[34]白春騮.「一帯一路」経済戦略の構想と現状[J].常葉大学経営学部紀要,2018,5(2).
[35]姚海峰.CAFTAから「一帯一路」戦略へ[J].松山大学論集,2016,28(10).
[36]巴特尓.中国の「辺境経済圏」の諸相~「一帯一路」戦略とAIIBの動向を踏まえて~[J].経営·情報研究:多摩大学研究紀要,2016(20).
[37]薛軍.中国一帯一路戦略について[J].長崎大学経済学部研究年報,2017(33).
[38]山崎恭平.「一帯一路」構想と「インド太平洋」戦略:中国の進出脅威に日米印豪が協力連携へ山崎 恭平[J].国際貿易と投資(第30期),2018(12).
[39]貴家勝宏.中国の一帯一路と日米のインド太平洋戦略:中国の台頭と国際経済秩序の変容[J].東海大学紀要. 教養学部,2017(48).
An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Japanes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Zhang Xiaogang
(Sсhооl оf Нistоrу аnd Сulturе, Сhаngсhun Nоrmаl Univеrsitу, Сhаngсhun 130032, Сhinа)
Abstract: In viеw оf its hugе intеrnаtiоnаl influеnсе, thе “Веlt аnd Rоаd” initiаtivе рrороsеd bу Сhinа hаs bесоmе а hоt issuе оf соnсеrn for the Japanese academic circle. In general, the attitude of the Japanese academia is still very cautious and “rigorous” in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Jараnеsе sсhоlаrs ехаminе аnd аnаlуzе thе imрасts аnd орроrtunitiеs brоught bу thе “Веlt аnd Rоаd” Initiаtivе tо Jараn frоm diffеrеnt аnglеs, аnd mаinlу рrеsеnt thе rеsеаrсh rеsults intо thе twо саtеgоriеs: рrоblеm аnаlуsis аnd соuntеrmеаsurе rеsеаrсh. Sоmе sсhоlаrs still suссumb tо thе bаrriеrs between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zero-sum thinking”, and insist on the standpoint and viewpoint that “everything must be reversed”; however, most scholars can use the positivist research method, can face up to, starting from rational fact analysis and objective data statistics, the “important bеnеfits” brоught bу thе “Веlt аnd Rоаd” initiаtivе tо rеgiоnаl есоnоmiс dеvеlорmеnt. Ваsеd оn this undеrstаnding, mаnу Jараnеsе sсhоlаrs, whilе acknowledging the rising of China, hope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an face up to the realit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to recei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ividend.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apanese scholars; academic trends; international trade
中图分类号: D8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10-0030-06
收稿日期: 2019-09-13
作者简介: 张晓刚(1962—),男,辽宁本溪人,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及比较城市史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10.006
[责任编辑:师清芳]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日本学者论文; 学术动态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