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钢材检测试验中,常常遇到临界值的问题,此时就需考虑允许偏差,本文讨论了允许偏差的原理,和偏差允许范围,以方便处理临界值问题。
关键词:钢材;成品分析;偏差
1引言
随着钢材产业的升级,钢材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完善,所分析的数据准确性更高,在检测手段上,要求尽可能输出精确数据的同时,考虑钢材熔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材料不均匀性,对材料成分的允许偏差做了相应规定。由于质检员常用成品分析,掌握允许偏差的范围和原因,对判断钢材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2产生原因
工艺过程中,钢材采用的是熔炼分析,熔炼分析是指在钢液浇注过程中采取样锭,然后进一步制成试样并对其进行的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示同一炉或同一罐钢液的平均化学成分。
工艺完成后,检验员通常对钢材进行成品分析。成品分析是指在经过加工的成品钢材(包括钢坯)上采取试样,然后对其进行的化学分析。成品分析主要用于验证化学成分,又称验证分析。由于钢液在结晶过程中会产生元素的不均匀分布(或偏析),成品分析的值有时与熔炼分析的值不同。基于以上原因,就出现了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具体地说,由于钢中元素偏析,成品分析的值有可能超出标准规定的成分范围。对超出的范围规定一个允许的数值,就是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3成品分析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在GB222-2006《钢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中,未对取样方法做明确规定,而GB222-1984《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中提到取样应遵循的原则,此处引用GB222-1984中的规定,做具体介绍。
(1)用于钢的化学成分成品分析的试样,必须在钢液或钢材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试样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每一罐号钢材的化学成分,并应具有足够数量。
(2)化学分析用试样的样屑,可以钻取、刨取,或用某些工具制取。样屑应粉碎并混合均匀。制取样屑时不能用水、油或其他润滑剂,并应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和脏污。成品钢材还应除去脱碳层、渗碳层、涂层、镀层金属和其他外来物质。
(3)大断面钢材,样屑应从钢材横断面上刨取,或从钢材横断面中心至边缘的中部位平行于轴线上钻取,或从钢材侧面垂直于轴中心线钻取,此时钻孔深度应达钢材或钢坯的轴心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小断面钢材,样屑应从钢材的整个横断面上刨取,或从横断面上沿轧制方向钻取,或从钢材外侧中间部位垂直于轧制方向用钻通的方法钻取。
4五大元素分析方法
现将常用五大元素分析方法列举,在实际应用中,若出现其他元素要求,依据相关标准执行。
(1)GB/T223.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
(2)GB/T223.59《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3)GB/T223.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4)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5成分允许偏差表的正确使用
GB/T 222共给出了三个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表。其中表1适用于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表2适用于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不包括低合金钢、高速钢),表3适用于不锈钢和耐热钢。一种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只能使用一个表,而不能两个表同时混用。成品分析所得的值,不能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上限加上偏差,或不能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下限减下偏差。同一熔炼号的成品分析,同一元素只允许有单向偏差,不能同时出现上偏差和下偏差。
举例说明:
(1)某一牌号为HRB400的热轧带肋钢筋的成品碳含量检测值为0.26%,要判定它是否合格,我们查GB1499.2-2007会得知,HRB400钢筋的碳含量规定范围是不大于0.25%,若仅以此判断0.26%不合格是不正确的。我们应继续查GB/T 222中的表1,规定碳含量不大于0.25%时,允许上偏差是0.02%,按其要求,成品分析所得的值并未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上限加上偏差,此结果应判为合格。
(2)若测得某一牌号为HRB500的热轧带肋钢筋硫含量检测值为0.050%,要判定它是否合格,我们查GB1499.2-2007能够得知,HRB500钢筋的硫含量规定范围是不大于0.045%,据此就判定0.050%不合格是不严谨的。我们应继续查GB/T 222中的表1,规定硫含量不大于0.050%时,允许上偏差是0.005%,按其要求,成品分析所得的值并未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上限加上偏差,此结果应判为合格。
6小结
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临界值是化学分析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给化验员判定样品是否合格产生了很大干扰,具有一定难度。充分掌握各项指标的允许偏差范围,能够减少判定的错误发生。
论文作者:聂姣,庹攀登,唐艺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偏差论文; 钢材论文; 成品论文; 化学成分论文; 化学分析论文; 试样论文; 含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