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两则-----驴子的故事论文_林晓英

哲理故事两则-----驴子的故事论文_林晓英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

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它大声呼叫,希望主人来救它,主人听到后带了许多人准备救它。可由于井深,救起来有一定困难。于是有人建议,凡正是头老驴,不如埋掉了事。主人听从了建议。此时,驴子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当第一锨土倒下去时,驴子凄惨地叫了一声,可随着一锨锨土倒下去,驴子反而非常平静。原来,驴子将倒在自己身上的土轻轻抖落,然后用蹄子踏实。就这样,随着土越来越多,它的身体也一点点抬升。最后,在埋葬它的人们的"帮助"下,它获救了。

这是一头多么可爱的驴子!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驴子面对厄运,求生的信念非常坚定,它先向主人大声求救,接着在面临死亡时,又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以此为指导,采取了正确的行动,终于化险为夷。

驴子面对厄运和死亡,没有放弃对生的追求,它发扬了永不言弃的精神,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创造了条件,从而为自已找到了活路。而驴子的主人,歪打正着,有意埋驴却救了驴,这正说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驴子掉进枯井,本身就是非常不幸的事,而在求救中人们又想埋掉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驴子所遇外部环境可谓糟糕之极。可是,驴子却靠自身的努力,化不利为有利,搭救了自己。这个"奇迹"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条件,不管是有利的外因还是不利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驴子的求生过程也生动地说明: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变。条件要一点点创造,主人和其他人的到来,给了驴子求生的希望,而一锨锨的土和一点一点抬升的高度,最后给了驴子新生。

直面现实,从客观的现实条件出发,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改变条件,变不利为有利,这也是驴子身上可贵可爱的东西。驴子掉进枯井后呼叫求救,这为生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人们用土埋它时,它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正是不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使驴子逃过一劫。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驴子求生的正确认识并非先天具备,当第一锨土倒下时,它凄惨地叫了一声,接下来才有了认识上的突破,不再坐以待毙,而是寻求求生之道。这说明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之后,它用正确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终于使自己得救。这正是认识对实践积极的反作用。

一头驴和一头骡子都驮着货物,它们在骡夫的驱赶下正走在平路上,此时,驴尚可驮得动货物。可走到陡峭山路上时,驴再也受不了了,它求骡子帮忙分担一部分货物,可骡子并不理睬驴的恳求。不久,驴因不堪负重而亡。在此渺无人烟处,骡夫只能将驴驮的货物及剥下的驴皮加到骡子身上。这下骡子的负担骤然加重,它只能自认倒霉。

驴子之死固然可怜,而骡子所为,实在悖理。

骡子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驴子苦乐;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典型的形而上学。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故想问题、办事情应着眼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如果骡子与驴携手,则实现共赢。可遗憾的是,它没有看到驴子和自己利益与共,是一个整体。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结果导致一死一累,两败俱伤。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矛盾双方虽然对立,但又是统一的,假如骡子给不堪负重的驴子帮一个忙,骡子也不至于重不堪言,驴子也不至于命丧黄泉。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骡子不能正确处理驴子与自己的关系。没有做到尊重和关心驴子,没有更好地维护驴子的利益,自私自利,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骡子有过一次减负〈表面看是增,实为减〉的机遇,但由于其自私而与其擦肩而过。能不能抓住机遇,这与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就有可能象骡子一样反而加重负担。

一驴一骡,驴子由于力量所限,不堪负重而死;骡子则因短视、自私而受累。其原因当归为二者力量配置不合理,货物负担不符合实际。其实,按照骡子的力量不应有这种结局。同样是一驴一骡,如果骡子肯帮忙,二者力量配置合理,货物组合适宜,那么,驴也不死,骡也不累。这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事物的总体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带来事物性质的改变。

论文作者:林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哲理故事两则-----驴子的故事论文_林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