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体现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社会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毕业后对环境自我把握的能力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中职教育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需要牢牢把握这个时代的独特性,如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就业导向、大职教观、和谐社会等新的理念,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能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具有一定柔性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技术推广及社会服务活动等有机结合的一种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已见成效,但尚未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可、推广和应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其必然性,探究其发展趋势,着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模式。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基于课题《职业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Z2017Z0005为依据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国外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CBE)、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工读交替制”和俄罗斯的“基地企业”等几种形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等几种形式。现有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以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和社会的合作为核心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共性。这些模式的应用,对中等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有关各国经济社会、中等职业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2.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2.1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市场原则的影响和制约,使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具有突出的市场属性,这种属性是基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相统一要求而形成的,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变革、历史沿革、教育演化的必然。中职学校应积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紧紧瞄准市场,关注潜在市场,根据企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适销对路的专业,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另外,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最后,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职业岗位在不断变化。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显然不能一成不变。但一个专业的建成需要人财物诸方面的持续投入,需要教学经验的不断积淀,专业设置如变化太快又不利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的持续建设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解决这一矛盾的可供选择的方法是:专业相对稳定,方向随机转换。即在主干专业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或培养新的专业生长点。
2.2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因此,课程序化的教育学思考强调的是有生命的机体,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机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从学习理论与教学论的角度阐述,这一行动体系的课程学习至少应有以下基本指向:首先,学习的参照系统是情境,应尽可能促进学习主体了解和熟悉典型的职业行动情境,为今后的职业行动打好基础。这意味着,教学目标应该注重为了行动而学习[1]。另外,学习的逻辑起点是行动,应尽可能促进学习主体自己行动并能通过思考再现行动,要树立行动即学习的理念。这意味着,教学原则应该注重通过行动来学习。另外,学习的总体要求体现为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应尽可能促进学习主体独立实现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行动过程。这意味着,教学过程应该注重行动过程的完整。同时,学习的辐射范围体现为行动时空的整体性,应尽可能促进学习主体从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和社会层面对职业行动的整体把握。这意味着,教学维度应该注重行动时空的整体。
2.3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教育层次并行
我国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水平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数量、规格和层次上有多样化的需求。中职教育要面向社会办学和以就业为导向,显然必须增加教育层次,突破教育层次单一化的瓶颈,以多样性来增强适应性。首先,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中职教育。尽管受到政策上的严格限定,本科层次的中职教育已经开始试办,一些省市选择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在众多的试办模式中,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以下两种模式较为可取:一是试办四年制的技术本科,培养技术精英,并使之能与国际上同类人才匹敌;二是以招收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为主的两年制专升本,以满足少部分优秀专科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要。应当指出的是,试办本科层次的中职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而不是盲目地迎合人才的高消费。要防范试办过程中的各类异化现象发生,特别不能让所培养的人才由最初的应用技术型而被导向工程型甚至学术型。另外,探索研究生层次中职教育的实现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如MBA、MP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建筑学硕士和临床医学硕士等,侧重于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应用性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归入中职教育的系列和范畴[2]。对他们的培养,关键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综合能力与人格素质的关系,使之成为融复合知识、综合能力、人格素质于一体,各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人才。
2.4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途径,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研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具体表现。
结论:
简而言之,中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中职学校应当增加教育层次,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开办虚拟学校,面向大众培养人才,同时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介入社区教育,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3]。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3]吴启迪.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努力开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教研版),2018,(7).
论文作者:李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导向论文; 专业论文; 层次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