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论文_杜董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论文_杜董秀

杜董秀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6000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课堂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没有完成任务,在教学中老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如何学会朗读,使朗读在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 指导 规范语言 点拨 多样化 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一篇文章中优美的词句、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都要从读中领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会学生朗读就显得很重要。可是在课堂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没有真正地完成任务。或是不规范的普通话,使朗读效果不佳;或是语文课堂中“讲问答”挤掉了学生朗读的空间;或是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而缺乏目的性;或是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那么怎样进行朗读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进行指导呢?

一、规范学生的语言

朗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虽然我们把普通话已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但不是很标准,甚至带有方言,有时不知如何组织普通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造成了学生没有自信,不能大胆交流,只有在回答老师问题时简单的说几个字。于是出现了在朗读时学生字音读不准、用普通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是在朗读中还夹带着方言等一些现象,影响了朗读效果。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很差。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二、适时的点拨

平常我们的朗读指导方法机械、单调、生硬,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如隔靴搔痒。老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反而被老师引导得“一头雾水。”这样问题就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朗读就没有韵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仅要把停顿、重音、语气、速度有机地结合,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学生理解某些关键字句的含义,知道为什么千山万水的路途在作者的眼里,只是“一水间”、“数重山”这需要很好地交代作者的写作背景;知道“明月”在古人的心中有何种意义,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由现实角色转入文章角色,更容易加深理解,让学生知道作者回望故乡时,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同时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因为古人的诗韵味深厚,只可意会。在读中去领悟,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就会声情并茂、意味悠远地展现出来。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

三、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如《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范读中,第一段以急切之势开头,读出作者当时的迷茫和困惑,也引领学生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段和第三段作者细致、形象地描述了“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老师要从急转入缓,引导学生感受时间从我们身边是怎样悄无声息的就消失了,领悟时光易逝。第四段一连的追问,文笔起伏有致,学生要感受到作者的焦虑,在老师语速缓急交错中让学生明白时光易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学生不再机械式的模仿,在理解体会文章真正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小朋友们模仿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放进水瓶里;在《太阳》中可以模仿太阳从海上“跳”出来,从草里“冒”出来。不仅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同时对文章重点句子、词语的把握也相当有价值,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些学生怕自己读不好,或逐渐淡漠、或不敢出声。这就要老师及时地鼓励,还需要一些手段,如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帮扶,现在多媒体早已经运用到教学中,适时恰当的运用,诱发朗读的兴趣。如《猫》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地一边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猫多姿的图片,学生听着看着,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都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如老舍先生写的这几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把猫的性格古怪、淘气可爱读出来,让每位同学都能抒发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总之,好的朗读教学,可以声情并茂、回味悠长;可以引人入胜,如身临其境;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论文作者:杜董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论文_杜董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