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的心理健康干预论文_邓艳

邓艳

(华润武钢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湖北武汉6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于乙肝病人中应用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2016.12~2019.1,从我院选取12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可分别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以常用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护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实施护理干预前实施比较分析,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通过在乙肝病人中应用心理健康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乙肝病人;心理健康干预;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37-02

乙肝属于一种病程较长、复发率高、治疗费用高以及具备一定传染性的慢性疾病。目前任仍无特效药物可彻底治愈该病症,多采用控制疾病持续发展加重的药物。一方面由于治疗乙肝药物的价格高昂,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因为乙肝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因此患者在面对上述情况时,身心健康极易受到严重打击,继而导致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并对治疗和病情康复均产生了严重影响。由此可见,针对乙肝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护理方法和证实护理措施发挥的作用,在本论文中主要从我院选取12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健康干预的具体方法和应用价值予以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12~2019.1,从我院选取12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可分别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35例和25例,22岁为最小年龄、58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35.5±8.5)岁,婚姻状况已婚和未婚的患者分别有51例和9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大专以上分别为23例、11例以及26例,住院时间介于18天到59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9.3±9.5)天;观察组有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34例和26例,23岁为最小年龄、59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36.5±8.5)岁,婚姻状况已婚和未婚的患者分别有50例和1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大专以上分别为24例、12例以及24例,住院时间介于19天到6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9.9±9.6)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学历以及住院时间等常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其护理内容主要指注意事项告知、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护理,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护理干预。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并对患者的倾述过程予以认真的倾听,结合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宣泄机会,从而起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作用[1];(2)家庭干预。积极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积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予以足够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从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和积极实施治疗的氛围。此外,护理人员可通过列举相关治愈额患者或康复良好的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心理;(3)感觉护理干预。目前,感觉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可包括听音乐、谈话以及图书阅读灯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从而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积极、热情等状态[2];(4)行为护理干预。积极固定患者运动,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等放松锻炼措施,积极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5)情绪护理干预。其护理内容主要指积极对患者展开指导,促使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切实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鼓励患者以积极正面的状态面对日常生活和病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可通过暗语增加患者的安全感;(5)认知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展开沟通,沟通过程中,促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本身,并通过派发宣传手册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3]。

1.3观察和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实施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4]。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实施护理干预前作比较,护理干预后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乙肝病人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全程乙型肝炎病人主要指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传播途径可分为多种,比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性传播等。肝区疼痛、恶心、畏食、腹胀以及乏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发作无季节性,具有较长的病程,属于一种慢性病,且具有传染性、易复发、难以治愈等特点。由于乙肝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所以当患者诊断为乙肝病人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且受乙肝病程较长的影响,需长期接受治疗的影响,显著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且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5]。

就心理健康干预而言,该护理措施主要从常规护理干预、家庭干预、感觉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情绪护理干预以及认知护理干预等方面入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了有效评估,并采取了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降低了外界因素刺激患者的情况,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了治疗效果[6]。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获知,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实施护理干预前作比较,护理干预后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心理健康干预,乙肝病人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继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潘小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医,2018,32(10):739-740.

[2]岳小萍.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3):232-233.

[3]吕显荣,杨朝丽.心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1):53-54.

[4]周翠绿.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237-239.

[5]Modabbernia A, Ashrafi M, Malekzadeh R, et al. A review of psychosocial iss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Archives of Iranian Medicine, 2013, 16(2):114-22.

[6]许惠玲.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05):123-125.

论文作者:邓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乙肝病人的心理健康干预论文_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