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建筑是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能源和资源进行节约和控制,同时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生态资源和技术在创造美好人文环境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从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本文就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建筑节能设计占据了建筑设计很大一部分,然而绿色建筑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自能源 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共生,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的破坏。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2)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3)绿色建筑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亲切舒适、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三、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基本原则
3.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的构造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涉及到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保养阶段等。建筑设计人员不仅应考虑应该充分利用环境因素来指导建筑的设计,还应充分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地保护当地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无害低耗、舒适健康的空间。
3.2创建健康舒适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实现人性化设计,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努力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充分合理考虑居住者的需求。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3.3 保护自然环境和适应自然条件
绿色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下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应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同时,还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来将建筑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持连续一致。
3.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优化管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占有,合理优化和利用资源配置,延长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选择适用的产品、材料和技术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其适应性及使用性能,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点
4.1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1)建筑外墙外保温
外墙在整个建筑外包面积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对建筑物的能耗的影响也最大。设计时应首先控制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合适的结构和材料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建筑外墙外保温有利于避免冷桥热桥的产生,并对主体结构有防护作用,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更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优先选择外保温体系。
(2)外窗节能
外窗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两个方面考虑。传热系数是衡量由温差引起的的通过外窗的热流量的参数,是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综合体现。传热系数越大,则会导致窗户的保温隔热能力就越差,通过窗户的能量损失就越多。而遮阳系数则是体现玻璃阻隔太阳热幅射的能力。绿色建筑为了能到绿色效果,其选取外窗方面,应当选择高保温隔热性能的外窗构造及合理的遮阳系数。控制外窗传热系数的技术主要是集中于增加空气层的数量、提高空气层的厚度、使用惰性气体填充、添加保温隔热膜、采用真空玻璃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窗框等。而控制外窗玻璃遮阳系数的重要措施则是通过采用光谱选择性的阳光控制膜,如LOW -E膜和SUN―E膜等。
(3)屋面保温系统
建筑的平屋面采用种植屋面系统,对坡屋面则可考虑采用例置式节能系统。建筑采用节能屋面,在冬季采暖期间,内表面温度远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根本不会产生表面结露现象。而对于夏冬两季,节能坡屋面的保温层上下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都低于其对应的饱和水燕气分压力,因此不会产生冷凝现象。针对种植平屋面的绿色节能措施,鉴于其保温材料上下两表面都设置了防水层材料,保护层又覆盖了较厚的土层,造成整个屋面层的水蒸气渗透动力较小,可能发生内部冷凝。
4.2合理布局,改善微气候
(1)利用建筑物组合,争取有利风向
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的不同的组合对空气流通的不同作用合理确定建筑群的平面形式以及竖向布局,从平面形式来说,有自由式、错列式、斜列式等,这些方式能够使得建筑物前后形成正负风压,有利于组织风压通风,从竖向布局来说,应当错落有致,但较低的建筑要布置在夏季迎风的前端,从而有利于季风的渗透。
(2)建筑物朝向要有利于采光
基地应选择在向阳的地段上,“坐北朝南”是我国北方民居的建筑朝向定式,对于严寒和寒冷区住宅朝向,应以南北向为主,这样可使每户均有主要房间朝南,对争取日照有利。各地城市最佳建筑朝向范围不同,因此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对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量有利。另外选择满足要求的日照间距。住宅建筑高密度的开发和建造容易造成楼栋之间因间距不足形成日照遮挡,为此各地区均有针对本地区所处地理纬度、日照卫生标准及城市环境条件而确定的日照间距标准。
(3)利用植被改善微气候
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它们能提供足够氧气,而草坪能够提高绿化率,但供氧效果不佳。
4.3可再生能源利用
(1)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通过利用该类型空调可以使使住宅外的空调外挂箱消失,提高建筑外立面原有的平整。地源是一种通过利用地热资源的高效节能、零污染、低运行成木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土壤式、地下水式等多种应用方式。
(2)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而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系统以其易于安装、功率稳定、寿命长久等优势而成为当前重要的光伏应用。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绿色建筑,重视建筑节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符合科学发展而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是由多学科交观的指导思想。叉和结合后形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发展建筑节能技术也为多学科间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勇,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绿色建筑,2011(4)
[2]杨彬. 关于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
论文作者:邓瑞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建筑论文; 屋面论文; 节能论文; 系数论文; 日照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