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与就业: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_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与就业: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差论文,模型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05(2006)06-0055-05

一、研究背景

197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和18%,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快约8至9个百分点。按照“进出口总额/GDP”公式计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由加入世贸组织前的34%提高到2005年的64%。王梦奎(2004)认为,不能从“进出口总额/GDP”公式简单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结论,而根据世界银行通用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公式,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正,修正后的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实际上只有20%左右。但即使是修正后的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高于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平均值17%的水平。这表明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外贸依存度越高意味着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越大。

从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影响到一国或地区的就业情况。理论上来讲,出口是对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进口则是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替代。需求旺盛必然导致生产的扩张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就业人数增加。因此,理论上出口能够缓解失业并促进就业人数增加,进口则可能造成更多的劳动力失业。如凯恩斯就主张利用贸易顺差来保持国内充分就业。他认为只有当贸易出超时,对外贸易才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而哈伯勒等人则认为,如果进口本身是国内不生产的,或者进口产品中国内急需的资本品比重较大,就谈不上对国内就业产生替代。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较多,而研究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联系的还比较少。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所希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只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未免显得过于笼统,更不能证明在此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和途径是合理、健康的。本文将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对外贸易年进、出口总额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定量地研究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与国内就业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部分采用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78-2005年,共28个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及以前各年度统计年鉴。变量X表示我国年出口额,变量Z表示年进口额,变量Y表示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如表1所示。为了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分别对变量X、Z、Y取对数,这样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据的平稳性是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时间序列LX、LZ、LY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明,原序列均为非序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如表2所示。

对LX、LZ和LY三个变量进行格兰杰检验表明,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是城镇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进口额和出口额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城镇失业人数不是进、出口额的格兰杰原因。检验数据如表3所示。所以选取进口额LX、出口额LZ为解释变量,城镇失业人数LY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是合理的。

三、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20世纪8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ranger提出了协整(Cointegration)概念。对那些本身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如果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这些变量可能偏离均衡位置。而误差修正模型(ECM)则被用来分析长期均衡的偏离程度,并显示出对于这种偏离的调整信息。

协整检验表明,迹检验统计量(TraceStatistic)为45.81,大于5%的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29.8,拒绝了变量之间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最大特征值统计量(Max-Eigenvalue Statistic)为34.68,大于5%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21.13,也拒绝了变量之间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如表4所示。这表明变量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式(1),括号内数字为系数估计的渐进标准误差。

四、对模型的解释

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我国城镇失业总人数与年进口额和年出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出口失业弹性为1.75,即表明我国年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长1.75个百分点;进口失业弹性为-1.6,即若年进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使得我国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下降1.6个百分点。这样的计量结果与以往传统的理论分析结论有些不同。

协整方程表明增加进口能够促进我国城镇劳动力就业。长期以来,中国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大量先进生产设备、先进技术被源源不断地引进到国内。此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带动下,进口的快速增长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投资品。由于这部分进口商品和服务是国内不能生产的,因此并没有对国内生产形成替代[1]。相反,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利用充分开发了国内尚未利用的资源,刺激了国内生产规模的扩张,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魏浩(2004)研究也认为,进口对促进国内就业因情形不同而不同。他认为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进口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2]。

协整方程还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并不能促进国内城镇就业增加,相反,还会加剧失业。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来看,1986年纺织服装类商品取代了石油成为最大的出口类商品;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服装成为出口额最大的商品,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发展经历了由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两次飞跃。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本身就意味着相关生产领域劳动者失业的必然。

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构成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巩固,截止到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中国计算机类产品出口总额的84%,占计算机整机出口的92.5%;占移动通信产品出口总额的96.4%,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于机电产品为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外资企业往往具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管理技术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因此,这些企业对生产活动中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较小。此外,在激烈的竞争中,国有企业纷纷败北,导致了大量的工人失业。

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对外贸易出口可能不利于一国整体就业人数的增加。 Carneiro(2003)在研究对外贸易对巴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时发现,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福利对贸易部门的技术工人有利,因为对外贸易出口所引起劳动力需求增加的对象往往是熟练的技术工人[3]。Haroon Bhorat(2000)对非洲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与就业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出口导致了大量的非技术工人失业[4]。

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中,上一期城镇失业人数的增量对本期失业人数增加有正向的作用,二者弹性为0.75,即上期失业人数将对本期就业产生较大的压力。短期中对外贸易进口对就业的作用与长期相反,上期进口对本期就业也有较大负作用,进口的增加将导致失业增加,二者弹性为0.58。这可能是因为从短期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推动的。进口的增加在短期内还不能形成生产能力,可能会形成替代,从而导致失业增加。对外贸易出口在短期中对城镇就业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误差修正项表明,短期中,若上期城镇登记失业人数ly[,t-1]>1.75lx[,t-1]-1.6lz[,t-1],则本期经济系统会产生一个负向的作用,这个作用使得进口、出口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三个变量能够在长期中达到均衡;若小于则进行正向修正,修正力度均为0.28。这些修正的作用可能来自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企业等微观经济实体对市场反映的总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长期均衡分析表明:第一,计算期内,中国对外贸易进口促进了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年进口额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年失业人数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计算期内,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不利于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年出口额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数增长1.7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可能不利于中国城镇就业均衡目标的实现。

短期均衡分析表明:第一,上期失业人数将对本期就业产生较大的压力;第二,短期内由于对外贸易进口还不能形成生产能力,可能会形成替代,从而导致失业增加;第三,对外贸易出口在短期中对城镇就业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贸易政策被看作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中国对外贸易进口不仅没有对国内生产形成替代,反而释放了国内的产能、刺激了经济规模的扩张进而促进了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这的确有利于中国的良性经济增长。但就计算期内而言,对外贸易出口不仅没有促进城镇就业增长,反而对失业人数增加有较大的影响。这表明,虽然对外贸易出口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至少在促进宏观就业均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今后制定贸易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属于成长型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应该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首要目标。仅仅关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一个总量指标是不够的,因为失业增加的负效应将极大地消耗局部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因此一定要充分关注现行对外贸易进出口模式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以便在具体政策考量和制定上全盘发力、及时调整,也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在仔细权衡各种利弊的基础上进行政策选择。

首先,要充分利用对外贸易进口这个途径来引进国内稀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模式。在学习、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国内尚未利用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以促进经济和就业双增长。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现行对外贸易出口模式不利于城镇充分就业的弊端。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族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出口队伍中,改变外资企业独占对外贸易出口半壁江山的局面,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再次,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出口增长方式弊端日显,特别是当前出口产品利用土地、资金、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低的优势进行生产扩张的企业竞争模式应该调整。中国应该在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向我们的邻国印度学习,加大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产业的扶植和引导,实现从业人数多、经济效益高的双赢结局。

收稿日期:2006-09-15

标签:;  ;  ;  

中国对外贸易与就业: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_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