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特点及其解决策略_命题逻辑论文

论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特点及其解决策略_命题逻辑论文

探讨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及其解题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阅读理解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要能够找出作者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物发展顺序和程序;辨识内涵的主旨或观念;辨认、辨识、比较事实、证据和观点以及定义和假设信息;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评价和判断;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事实和证据得出结论;进行逻辑推断等阅读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选材非常广泛,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基于此,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阅读材料的本身内容,而忽视对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设置的研究,结果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现状,下面以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为例,剖析其命题题干设置的类型、选项特点以及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细节理解题

阅读理解试题中,细节理解题是最简单的一种,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多数属于中低难度的基础题,答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依据,或对文章中结构较为复杂或难于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加以考察,文章中通常没有与正确选项相同的词句,是通过对文章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语言转换,针对其某一事实的结果、原因、前提、对比、时间、空间等细节来设置问题。

细节理解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是原文信息,但答非所问。(2)符合常识,但不是文章的内容。(3)与原句极为相似,但在程度上有所变动。(4)意思上与原文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5)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解答该类题型时首先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句,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和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寻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比较所给选项与文中细节的异同,将所设问题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和推理,最后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答案。该类题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对应性、准确性、区分性和完整性。解题的同时要注意逐项排出选项中的干扰信息,将“无此细节”和“与此细节相反”选项排出。例如:2013湖北卷A篇:

53.What does the author put in her diary no?

A.Notes and beautiful pictures.

B.Special thoughts and feelings..Special thoughts and feelings.

C.Detailed accounts of daily activities.

D.Descriptions of unforgettable events.

该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第一句“Now,I only write in my diary when I need to write down a special thought or feeling.”推出答案选B。选项A、D文中无此细节,由第一段第一、二句“Some years ago,writing in my diary used to be a usual activity.I would return from school and spend the expected half hour recording the day's events,feelings,and impressions in my little blue diary.”推出D项是作者13岁前写日记的习惯。

二、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的确定

历年高考阅读理解均有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进行命题,旨在考察考生通过对原文快速浏览正确获取语篇的大意,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加以归纳理解以及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情节,体会作者的主要意图,充分运用逻辑概括能力,透过字里行间获取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中心论点。

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特点为:(1)以偏概全,忽视文章的结构。(2)混淆中心与支撑细节或材料的区别,用事例作为文章的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3)忽视文章表意的倾向性。(4)漏掉最主要的特征词。

做该类题型时,辨认主题句并由此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解题的关键。每一篇文章均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段落由表述某一主题的一系列句子组成的。而对于整篇的文章来说,具体段落的段落主题又是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寻找具体段落主题的方法是: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由于文章的结构不同,主题句出现的位置通常有三种情况:(1)采用归纳法撰写的段落,表述的事例在前,概括性的观点居后,主题句则位于段末。(2)运用演绎法撰写的段落,先提出观点,后举例论证,主题句则出现在段首。(3)如果作者采用由事例——观点——事例的写作方式,则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中间。(4)如果文章没有明显的主题句,则根据内容的提示,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段落大意。在找出主题句的基础上,对各段落主题句的整体归纳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2013天津卷D篇:

55.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A.Happiness lies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B.Each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own fate.

C.Success leads to happiness.

D.Happy is he who is content.

该题考查文章主旨大意,文章先是分别介绍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感到幸福的事情不同,接着给出了作者对幸福的定义:“My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is ‘the capacity for enjoyment.’ The more we can enjoy what we have,the happier we are.”接着以自己和祖母的生活为例,对幸福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最后,作者提出:“Happiness isn't about what happens to us—it's about how we see what happens to us.It's the skillful way of finding a positive for every negative.”可见,作者认为快乐与事情本身无关,并呼吁人们珍惜所拥有的,尽量从积极的一面看待一切。由此推出答案选D。A项是对最后一段第二句话的曲解,B、C项文章没有提及。

三、文章标题的确定

文章的标题是段落中心思想的最精炼的表达,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点明文章主题。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多为一个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要求能够覆盖全文,其确定的范围要恰当;精确性强,不能随意改变语言的表意程度及色彩;措辞醒目,具有启发性,逻辑关系严密。同时,标题有助于学生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文章标题错误选项设置有如下特点:(1)概括性不够,以部分代替整体。(2)过度概括,即选择的标题过于笼统,从而无形中扩大了范围而导致不能对应材料的主旨大意。(3)以事实、细节代替抽象的主旨大意。

文章标题的确定要在原文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所要确定的标题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有密切的关系;再看它对文章的概括性和覆盖性如何;然后要注意题目是否过大或过小。例如:2013湖北卷C篇:

62.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Actions or Excuse?

B.Overweight or Underweigh?

C.WHO in a Dilemma

D.No Longer Dying of Hunger

该题考查文章的标题。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主题:“...more people die form being overweight,or say,from being extremely fat,than from being underweight.It's good life that's more likely to kill us these days.”接下来作者指出我们不能为肥胖找借口,并以芬兰为例说明人们深刻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并采取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作者提出其实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采取行动比较困难。最后一段作者呼吁:“Do as I say—not as I do.”故选项A正确。

四、写作目的或意图的推理判断

对写作目的或意图的推理判断要透过文章中所提供的基本事实、观点,依托语篇结构的内在联系,利用归纳、分析、综合等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去体会文章中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意思。要求学生既能懂得独立句子的意义,还要了解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一定的推理判断,结合常识及社会生活经验,从而最终领会文章写作目的或意图。

写作目的或意图的推理判断题选项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主观臆断代替合理的判断推理。此类题目的正确答案往往无法从文中直接找到,但文中一般会提供支撑此推理判断的依据,学生解题时,通常脱离文章的主题或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写作目的或意图的判断,从而最易导致主观臆断。(2)以事实代替推理。推理要求选项不能是文中明明白白展示的观点或细节,这是文章提供的事实,推理只能是隐含的通过思维整理得出的深层内涵或结论。(3)推断不合理。依据材料所给的内容来推理判断是解题的一大关键,但有些学生因对文章分析不透,结果逻辑推理不合理,从而导致错误。

对写作目的或意图的推理判断,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细节,整合与题目有关的有效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进行推理时,需仔细阅读文章,不能脱离原文而凭借个人的看法或主观臆断来取代作者的观点。其次,对于暗含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验明的倾向、意图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判断,抓住材料实质性的东西。例如:2013北京卷A篇:

59.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________.

A.persuade people to buy the product

B.advise people to save on heating hills

C.repor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heaters

D.compare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heater brands

该题是对作者写作目的进行考察。文章前四段叙述了这种加热器的种种优点,接着讲到了优质服务和价格折扣,再结合最后一段“Take action right now.”可知,本文意在劝说人们购买这种产品。由此推出答案选A。

五、作者态度的推理判断

作者的态度是指对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是赞同、同情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之中。

作者态度的推理判断题错误选项设置有如下特点:(1)以解决常识性问题的态度来代替文章中作者的态度。(2)以局部对待问题的态度来代替文章整体所表达的态度。(3)以事例或细节代替作者的态度。(4)与文章主题无关的态度。(5)混淆对待事物一重性、双重性及多重性之间不同的态度。

在任何一篇文章中作者均会以某种形式让文章中的人物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时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寓言作品的寓意,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行为的最终评价或者作者的个人感受;有时它又是以确定文体、文章来源或主旨标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对作者的态度进行推断时,要注意作者的措辞及表示倾向性的语句,尤其要注意那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语言以及流露作者感情、态度、观点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关注标志文体风格的语言、文章的结构等暗含有助于推理判断的信息。例如:2013全国卷I C篇:

67.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58% of reader?

A.Favorable.

B.Uncaring.

C.Doubtful.

D.Friendly.

文章第五段的最后两句:“Forty-two percent of people asked permitted they turned to the back of the book to read the end before finishing the story(I'll come clean:I do this and am astonished that 58 percent said they had never done so.)”由此可知,作者对58%的人说的话感到吃惊,也就是他对他们说的话真实性表示怀疑,所以答案选C。

六、词义的推测

高考试题中生词量有增无减,生词常常成为学生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试题中有部分题围绕某些关键的词语加以设计,来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生词的理解。

词义的推测选项的设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旧词新义,考察词汇表中未出现过的词义。(2)合成词、转化词与派生词。(3)“灵活”的常用词增多,这些词必须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4)“新鲜”的外国人名、地名、专用名词增多,这些词有些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5)超纲生词。

根据命题的不同形式,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猜测词义:(1)根据释义猜测词义。(2)通过下文所举的例子猜测词义。(3)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4)根据词语之间的对等关系或相反关系来猜测词义。(5)根据同位语来推测词义。(6)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7)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8)依据常识及生活经验猜测词义。(9)注意旧词新义。(10)利用词性转化。例如:2013湖北卷B篇:

56.The word “luxury” in Paragraph 3 means ________.

A.something rare but not pleasant

B.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imagined

C.something expensive but not necessary

D.something that can only be enjoyed by boys

该题为猜测词义题。由第三段可知,在经济萧条时期长大的Sheila,她的父母觉得让女孩上学是luxury,对Sheila来说,浪费时间或者金钱是犯罪,是难以想象的;而女儿Perri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长大,她可以偶尔享受一下小小的luxury。由这些来看,luxury是指“昂贵但不必要的东西”。所以答案选C。

七、图文阅读理解题

该类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前提下对图形、图表的解读能力,分清所考察地点的所在的位置或两地之间的关系,以及图表所呈现的相关信息。

图文阅读理解题选项的设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把不同的图文信息放在一起,混淆视听,增加学生解题难度。(2)有些答案需图文结合,在推敲辨别后才能得出正确选项。(3)考查学生对地图、图表等方面的解读能力。(4)考查学生对实用性广告、图示内容等方面重要信息的甄别能力。

解题时需迅速浏览图示或图表,寻找图、注释和文章中的描述等主要信息,了解作者的命题意图。然后做题时要图文结合,尤其要特别关注图示上的人名、地名、方位和有关数据,把图示注解、文字说明作为一个整体,做到图文相互关照,相互验证。例如:2013重庆卷B篇:

61.According to the web page,Federico Mayor Zaragoza ________.

A.has won many awards for his work in politics

B.has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a university

C.has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field of science

D.has made achieve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该篇阅读理解来源于专题网站,根据题干考生应直接到文中Federico Mayor Zaragoza部分去寻找相关信息,该部分告诉我们他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成就,所以答案选D。

总之,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理解材料本身的内容,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设置特点及其解题策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细节、主旨;作者意图、态度;词义的猜测和图文的解读能力,让学生既能从所学语言材料中获得知识,又能在老师具体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标签:;  ;  ;  

论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特点及其解决策略_命题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