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钢集团职工医院药剂科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显著的药物。本文主要分析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资料、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应用、机制及局限性,旨在为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干扰素;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001-02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造成的,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可造成新生儿鼻黏膜、咽喉黏膜出血水肿,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等,引起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近年来,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感染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起到显著疗效[2]。本文拟对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1.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干扰素(interferon,IFN)在1957年被发现,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和淋巴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α-IFN和β-IFN,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活γ-IFN,由有丝分裂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与靶细胞有效结合,对细胞内的抗病毒基因进行激活,编码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AVP),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病毒作用[3]。
2.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资料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50%以上发生在1岁以内,其中2~4个月最为多发。该病季节性较强,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呛奶、发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表现为呼吸衰竭。肺部听诊表现为中细湿罗音、哮鸣音等。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发生率可达20%以上,不同地区发病率略有不同,可能与气候因素、地理环境等有关[4]。新生儿免疫功能,尤其是气道局部的免疫功能尚没有完全发育,分泌性IgA较少,从而导致新生儿容易受到RSV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3.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研究较多。苏惠兰等人[5]选择72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选择36例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与其余常规治疗的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干扰素治疗显效率可达86.1%,而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77.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显著。胡冰[6]的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素治疗25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4%,而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8%,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足以证明应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也有研究[7]采用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通过炎琥宁注射液联合γ-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7.0%,而仅用炎琥宁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5.5%,差异显著(P<0.05),说明干扰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也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何亚薇等人[8]的研究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35%(41/43),常规综合治疗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9.77%(30/43),两组治疗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机制
研究证实,干扰素含有多种活性蛋白质,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促进细胞分化、生长,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9]。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在发病后通过干扰素治疗能够起到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其治疗机制如下:(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相结合,诱导生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阻断病毒核酸激蛋白的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而且能够减少蛋白合成,使病毒生长受到抑制[10]。(2)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能够有效杀灭和吞噬巨噬细胞,促进抗原递呈能力的增强,而且能够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炎性细胞的分泌,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病毒的清除和身体的恢复[11]。
有研究证实,基因重组γ-干扰素通过雾化吸入或肌肉注射治疗,血清γ-干扰素水平会短时间内明显提高,γ-干扰素占明显优势的细胞因子微环境会不断刺激TH0和TH2细胞分化为TH1细胞,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12]。大量学者认为,雾化吸入干扰素这种新型给药途径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没能够使药物快速到达肺部,而且能够在肺部滞留较长时间,从而在人体内能够发挥较大作用[13],此外,雾化吸入不良反应要比肌肉注射要少,因而临床上可推广使用雾化吸入干扰素。
5.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局限性
由于干扰素对人体的作用是间接的,不能够直接对机体清除病毒,而是通过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因而干扰素在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时对已经受到感染的病毒无效,如果停止使用干扰素,原来细胞中的病毒会被释放和出现增殖,导致病毒量在机体内的增加,使患儿病情反复,甚至出现恶化,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新生儿治疗中出现反跳[14]。由于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反跳现象,因而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程会较长。从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心律失常等,其中肌肉注射不良反应较多,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则较少[15]。此外,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会受到病毒和新生儿机体自身因素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考虑新生儿机体和病毒因素,从而合理应用抗生素。
6.小结与展望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肺功能和身体健康,而干扰素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在药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能够起到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但是干扰素治疗也有诸多局限性,肌肉注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使干扰素能够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峻峰,杨冰岩,冯华俊.社区获得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1例临床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4):339-342.
[2]赵捷,杨勇,杨传忠.115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9):1114-1116.
[3]周一男.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附108例报告)[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5-75.
[4]王仁国.108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肺功能变化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4):80-80.
[5]苏惠兰,郭永新.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9):33-35.
[6]胡冰.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39-39.
[7]孟桂莲.炎琥宁注射液联合γ-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497-1498.
[8]何亚薇,冯斌.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6):405-408.
[9]何志萍.干扰素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3):127-128.
[10]申昆玲,张国成.重视儿童雾化吸入治疗的规范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11):837-839.
[11]程山兴.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26-827.
[12]祝垚.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82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2):1719-1721.
[13]甘燕,梁文.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115-116.
[14]黄春花.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39-39.
[15]程可萍,杨爱娟.112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潮气呼吸功能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9):78-79.
论文作者:杜振雄,谭柳群,刘邵德,李智坚,麦秋良,覃羡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干扰素论文; 呼吸道论文; 新生儿论文; 肺炎论文; 病毒论文; 抗病毒论文; 作用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