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_档案学论文

数字化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_档案学论文

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档案论文,数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07)04-0005-05

档案学科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它给档案学科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可能固守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才能促进档案学科的健康发展。

1 数字时代档案学科的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信息不断数字化,管理手段不断现代化,信息传递不断网络化,服务对象及利用需求不断扩大,使得档案工作正在从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电子文件管理为主的方向转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自身要发展,仅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要求的,必须走信息化、数字化道路,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应根据档案工作的变化有一个全新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及其对档案工作的频繁渗透,促使档案学科要逐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该说,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和发展应走一条理论与技术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国内与国外相融合的道路[1],重点围绕着传统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建构档案学科。

1.1 继承和发展传统档案管理理论

传统档案的管理实践和由此形成的档案学理论是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基石,也是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用传统档案理论来维持档案理论的生存,用它一代一代地延续这一文化,可以说如果没有传统档案理论这种类似遗传因子的东西沟通逝去和活着的一代,档案理论就只能始终处于一种原始状态。”[2] 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理论是在传统档案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研究和传统档案学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在档案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必须从传统研究中吸取营养和合理的成分,为数字时代档案学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为档案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奠定科学基础,使档案学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1.2 注重应用研究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国档案学应用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和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决定了档案学研究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3]。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研究已不再像对传统档案学研究那样囿于基础研究的范围之中,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档案工作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档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方法,为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动力和可能。数字时代档案工作日趋微观化和强调操作性的特征,要求研究者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中一些具体问题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局部性问题,对某一具体方法技术能熟练应用。在这样的技术与时代背景下,注重应用研究成为数字时代档案学研究的重点是必然的趋势[4]。

数字时代的档案学学术研究在加强应用研究、技术研究的同时,不能轻视基础研究在数字时代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其具有的开创性、理论性、抽象性、系统性、宏观指导性等为应用研究在宏观上揭示了档案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促进了档案学应用研究的开展,推动了档案学学术研究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1.3 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研究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由于它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的易变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等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因而,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构建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方法,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为档案学研究提出了特定的研究对象——电子文件和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要求档案学理论随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发展。“既然管理对象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至管理思想的更新当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5]

研究电子文件的形成、特点和价值,依据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总结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发现电子文件管理规律,提出电于文件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用以指导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践,从而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这既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在数字时代继续发挥保存记忆、维护历史原貌的历史使命,也是档案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6]。

因此,数字档案馆将是21世纪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00至2005年在学术期刊网上发表带有“数字档案馆”标题的论文就有260多篇,研究内容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概念与功能、技术与标准、建设模式、资源建设、法律问题、服务方法、建设难题与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数字档案馆研究业已成为档案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对它的研究已不属于单一的某一个学科领域,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之广,社会影响之大,早已超出传统档案馆研究的范畴。

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发展,传统档案馆的某些管理方法和原则,将会在数字档案馆的管理系统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其中本质性的东西不会丢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档案馆是对传统档案馆的继承。当然,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之间并不仅仅是继承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就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传统档案馆所不具备的功能,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比传统档案馆有了质的提高。例如,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从网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人类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只有在数字档案馆时代才能真正得到实现;用户获取信息能更加迅速、准确;数字档案馆使传统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内容不但包含了传统档案馆馆藏内容,而且还有所扩展,可将Internet上的信息经过整理后作为本馆的虚拟馆藏。所以,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内容要比传统档案馆更为丰富,利用将更加方便。总之,数字档案馆既是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7]。

1.4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运用现代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8]。“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发掘、摘取档案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9] 档案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两个支柱。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质量,促使档案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1.5 注重跨学科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学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日益加剧,充分重视和研究档案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档案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跨学科研究就是坚持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加强对现代管理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哲学、文书学、秘书学、社会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吸收和借鉴它们的科学理论、思想、技术和知识体系,为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学动力。

2 数字时代档案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

从数字时代档案学科的构建中我们不难发现,档案学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应本着特色与创新的思路,走一条以学科研究方向确立为动力、学术队伍建设为基础、学术研究为核心、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产学研一体化和合作交流为途径的发展道路。

2.1 确立数字时代档案学科的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发展的首要问题。学科研究方向不明确,对数字时代档案学科建设的内涵不确定,将会导致档案学科建设与时代的脱节。档案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要遵循继承、发展和交叉三条原则。继承是尊重档案学原有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肯定原有的学科发展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独创性的档案学理论;发展是在坚持对原有档案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基础上,瞄准档案学科发展和档案工作前沿,准确地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依据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档案学研究方向,将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化等学科方向作为档案学研究的突破口,培育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新型学科,进一步拓展档案学科的生存空间;交叉就是知识有机重组,加强档案学各子学科之间、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提升学科优势,创建交叉学科。

因此,数字时代的档案学应在保持自身传统与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吸纳国内外一切优秀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根据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及自身实力,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2.2 加强档案学科队伍建设

开展学术研究,学术队伍是关键。要使档案学与时代同步发展,必须重视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梯队建设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形成学术团队,汇聚学科力量,使学科建设成为凝聚、吸引优秀人才的根据地。学术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档案学人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与学科背景,而且要有创新能力,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理念;不仅要有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能深刻分析档案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不断提出解决新矛盾的合理对策。学术队伍是档案学科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学术队伍的构成上要不断吸收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构建一个知识优化、素质全面、结构完善、勇于创新的学术研究群体。

2.3 广泛开展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作为档案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创立和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锻炼学术队伍、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形式。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不能困在原有的理论范式之中,应该减少阐释性和整理性研究,增加探索性研究,重视原创,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论,瞄准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前沿课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以“硬件”成果为目标,推动档案学学术研究全面、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档案学科的拓展,把数字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给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作为理论研究的突破口,研究档案工作对象和档案工作环境的变化,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指导档案学理论研究。

(2)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在数字时代应从档案工作的实际经验中获得素材,加快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档案工作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很快得到传递,研究者能迅速地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地形成应用理论,以指导实践。

(3)应用技术研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的保障技术;与计算机档案管理有关的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多媒体档案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长期保存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0]。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档案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未来电子文件管理将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电子文件的鉴定、归档、整理、利用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保障问题,电子文件网络及其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文件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长期保存问题,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迫切需要进行探索性研究。因此,档案学学术研究要面向社会,面向实际,时刻关注客观情况的变化,注重档案学理论的拓展,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2.4 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研究型人才是数字时代档案学科建设的龙头。国家有关部门在宏观上要控制好我国的档案教育结构,完善档案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扩大硕士生、博士生招生规模,加大研究型人才培养力度,使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从整体上得到优化,为档案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实现从档案实体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的跨越,推动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要根据档案学、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时代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广、研究能力强、智能高、能应付各种条件变化的新型档案专业人才。教学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加强研究型教学。

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跳出流行的、既成的和固有的范式与思维模式,刻意求新,达到创新的目的。其次,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打破片面追求统一答案或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第三,在加强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应加大技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善于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和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培养一批具有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馆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技术专长的研究型人才。第四,倡导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并且能够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向权威挑战,对定论产生怀疑。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档案学专业的框框,从多角度、多学科、多视野、多范式看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5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档案学科中的产学研一体化是指有关人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研发有关产品,甚至把它推向市场。档案管理突出技术应用和管理实践的学科特点也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可能。目前档案界教学与研究人员普遍缺少市场意识,很多有价值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却没有得到市场开发经营的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不仅可以把档案学科发展中形成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社会,也可以用实践检验和丰富教学科研的内容,实现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实践的结合。从总体上看,在档案学科建设中,理论脱离实践或实践轻视理论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面向应用和实践进行科研选题是解决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实践关系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11]。

2.6 扩大交流与合作

档案学科建设不仅涉及研究人员个体或群体素质的提高,还涉及各研究领域群体力量的加强,更涉及整个档案学科队伍整体活力和凝聚力的培养与形成。因此,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对档案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高校档案学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信息流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赖,进而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队伍培训等方面协同攻关,共同提高。高校档案学专业与各级档案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档案科技前沿问题的能力,密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丰富和提高档案研究人员的素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档案学科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国际档案学术会议、举办国际档案展览、互通各国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国际间的合作研究等方式,可以互补长短,使我们开阔眼界,面向世界,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

在学科建设中,应主动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当代学科发展的特征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加剧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增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是具有相邻关系和同族关系的学科,这决定了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近年来,尽管图书馆、情报和档案学界都强调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但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上却并未出现多少成功的案例,相反,“各自为战”的现象仍十分突出[12]。因此,有必要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一级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科研资源(包括研究力量、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相关研究课题(特别是一些技术问题、管理方法)的重复研究。同时,还要加强档案学与管理学、电子政务、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习和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档案学科内涵,扩大档案学研究领域,使档案学科更具活力。

总之,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和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突出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化等概念,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证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才能使档案学保持勃勃生机。

标签:;  ;  ;  ;  ;  

数字化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