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试论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史的时间并不长,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则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究竟什么时候出现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一。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我们认为,那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处于某种原始状态,也就是说,当时的各种类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种不具备科学思想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它与当今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距太远了,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借鉴参考价值。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千百万人民群众为教育对象并为他们服务。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模式,它是随着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发生了许多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归纳起来有四种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的宣传、灌输模式逐渐转变为双向沟通模式,也就是说由单向的思想传递模式转变为双向的思想交流模式。
以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传达给人民群众,向他们灌输种种有利于我们的思想,以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应该肯定,“灌输”理论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乃至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理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的初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因而受到特别的重视。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面灌输,更要善于灌输。因此“灌输”的理论并没有过时。但是学者专家们也认识到,强调灌输的理论并不意味着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硬塞进人们的头脑,而是为了提供一种合适的理论环境,并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去理解,掌握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从教育的模式上说已经开始了由单向到双向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现,单纯的灌输,而不看教育对象的思想反馈,有时候这种做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不能科学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及检验外界对教育的干扰程度。一些专家开始引进传播学、信息学、系统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大众,必须让我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情况、道理和思想观念被更多的人所“共享”。实现党和政府的任何一项工作,既需要思想的沟通(包括信息的沟通)又需要政治宣传活动(即理论灌输),两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因为没有思想的沟通,人们就无以决策,无法行动;而没有宣传和灌输,思想就不能统一,难以产生真正的一致行动。宣传和灌输常常以思想的沟通交流作为前提,没有思想的交流、信息的沟通,宣传鼓动或思想灌输就显得无意义或效果不佳;思想的交流常常以宣传或灌输作为自己的目的,或者说灌输常常以思想(或信息)作为中介,让人们在接受思想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灌输或宣传。必须强调的是,双向思想交流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取代宣传或灌输的单向模式,而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它的充实;灌输的方法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在今天和今后都将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是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最重要的区别。
二、思想政治教育由光凭经验、直觉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学化、理性化,是这门年轻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经验是很重要的,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正是在我党我军的政治教育的经验和传统上,甚至马列主义的传播经验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经验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但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化理论运用与吸收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人们才逐渐认识了这门科学,把握了这门科学的规律,从而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认为,最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1927年,他提出了要使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论点,其中包含了思想教育的科学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我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但这门学科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因为不能认为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最早明确提出“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是在1980年4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接着,在原一机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探索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途径。同年,钱学森同志在《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把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光明日报》还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展开了讨论,各大报纸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报道与论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学者和专家也在各种会议和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论文。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建设的热潮。面向人民群众,注意人民群众的思想反馈,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是科学化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全体人民进行完整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使人们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为此,它必将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需要的科学。成为调整人们关系的科学,成为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的科学。
在学科建设上,解决了理论基础和学科相关理论的重要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的理论,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理论,关于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上把握人的本质理论等等。在坚持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同时吸收和借鉴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国内外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从80年代开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引人,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心理品质等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了一门有自己特色的现代科学。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换句话说,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活动在注意党性原则,为中心服务的同时,也注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反映着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群众,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开始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表示我们忽视了党性原则,而是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反过来为党性原则的贯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尊重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权利和需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千百万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物质和精神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新时期里,我党十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注重研究人的思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通过教育感化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思想和品质,良好的世界观、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良好的性格和意志,习惯和兴趣,身体素质等,最终形成坚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