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对策探讨论文_陈宁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对策探讨论文_陈宁

广西南宁古里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旅游业也高速发展,关于旅游适应性的城市规划也就越来越重要。实际中,城市化和城市旅游业相互促进发展,在旅游业推进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城市化也壮大着旅游流,但是这样的旅游流也冲击着城市系统的各个要素,传统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旅游情况,需要实现功能、主体、目标等多方面的转变,建立旅游适应性机制,结合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合理的旅游适应性对策,完善优化城市结构体系,合理规划旅游空间布局,加强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旅游适应性;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一些城市中进行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旅游业发展壮大。城市规划是一项国家对城市化进程进行管理的主要工具手段,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城市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也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提升城市形象,而这两者之间也相互作用着,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同时推进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如何做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关注点。

1.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主要定义为农村向城市逐步靠拢转变的过程。近代以来,我国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压迫和国家内部的战争消耗,国内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甚至滞停,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实际情况的影响,我国呈现二元分割的城乡结构,这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探索出合适合理的建设路线和方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旅游不适应问题

2.1城市规划的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城市化作为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现象出现。与中国相比,国外一些国家已经较早地开始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旅游业的探究,并就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作用达成认可共识。20世纪90年代前后,诸多研究学者针对旅游城市化提出研究和看法。Mullin首先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概念,指出后现代社会中,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发展的主要动力。随后Lin LU、Jing-bing GE深入研究了旅游城市化,并提出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Gladstone DL依据美国的旅游城市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旅游城市化将引起城市发展的新变革。在国外开始研究不久后,我国诸多研究学者也开始了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解释了旅游城市化。陆林指出旅游是现代消费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新方法。朱竑认为旅游城市化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满足人们随经济生活水平而提升的旅游需求的产物。钟家雨等人认为旅游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新型重要途径。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旅游业成为重要的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旅游城市化越加明显,传统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只能对工业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但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对策较为缺乏,城市规划进程呈现出滞后于旅游城市化需求的情况,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城市化建设都会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旅游流对城市系统的冲击

旅游流是对游客在不同旅游地点参观迁徙现象的描述。从狭义的方面来看,旅游流既是游客流,而从广义的方面来看,旅游流还需要包含游憩流和旅游相关的关联流。现今存在的对旅游流的研究,多是对旅游流的时空特征、出入流规律、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1998年后,中国开始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旅游目的地也开始转向城市。越来越庞大的旅游流冲击改变着城市系统的结构,但是现有的城市规划策略对旅游流造成的影响却不能很好的控制响应,也因此造成了城市系统结构的不均衡,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不得不滞慢。所以,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十分重要。

2.3城市规划响应不足

城市规划在旅游适应性上的不足,其实在很早就受到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尚文生等人研究指出存在城市规划过度考虑城市居民价值标准,却忽略了游客需求的不足的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协调旅游城市化发展。陈勇提出现阶段面向旅游的城市规划只考虑到了诸如城市园林系统、城市服务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全面地考虑旅游发展需求。王琳认为,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关注到城市旅游的规范化、法规化,尽量克服城市规划中对旅游适应性规划的不足。周建明等人根据对旅游业发展中的城市规划的作用的研究分析指出,城市规划需要在城市形象、旅游环境、旅游价值等诸多旅游相关方面做出优化完善,以此弥补城市规划在旅游适应性上的不足。总结诸多研究学者的观点意见来说,城市规划面对城市旅游存在响应不足的问题,且存在对测试旅游流以及游客需求考虑不足等问题。

3.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调整

3.1“游憩”到“旅游”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就曾指定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命名为《雅典宪章》。文件提出,城市规划具有明确目的性,是为了解决保证居住、交通、工作以及游憩四种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对于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也使得除了保证居民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出行交通外,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关注点。当今时代,社会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和标志,游憩功能随之拓展,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逐步发展向旅游业。如今,很多西方城市已经从传统模式中的以生产为发展中心转向更加注重以休闲娱乐等消费为中心,例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洛杉矶,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等诸多城市,而在我国,也存在如杭州、青岛、三亚、丽江等诸多城市逐步趋向以旅游业为发展中心。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跟随着发展重点和推动力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城市的游憩功能逐步向旅游功能转变。

3.2“居民”到“游客”

从最开始被制定提出的《雅典宪章》开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马丘比丘宪章》,都明确地将以人为主体的思想作为基础。尤其在《马丘比丘宪章》中,更是强调了人们间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求以理解和贯彻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性任务。从实际意义上讲,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人”的定义更契合时代要求,是指从事工业性生产生活同时生活在城镇中的居民,而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网络满足并保护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必须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主导方向,在土地分划、公共设施、园林绿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结合城市居民的数量和规模,依据相应的人均标准,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便捷性进行考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城市化受到广泛关注,以游客为主体、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发展方向,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和任务也开始从以居民为主体转向以游客为主体。

3.3“空间”到“形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土地的布局利用以及各项城市要素的建设的管理和布置。吴志强曾提出,城市规划需要以空间问题作为基础,对可能涉及到的各类学科模块的空间属性进行研究探索,合理充分地融合城市的空间属性和相关学科的空间属性。可以说,城市空间始终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导致了城市规划出现了城市“硬”环境下的顽固思维。然而,我国当今社会条件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旅游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的旅游功能也拓展的越来越广泛多样,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深入地考虑城市以旅游为中心的系统结构的建设需求,提升城市旅游的形象、品牌、服务、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城市的“软”环境。

4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机制

4.1供需机制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不同旅游市场和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空间和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使这种供需适应机制形成动态形式。如今城市旅游显示出大众化、散客化和常态化的趋向,这种散客性的消费模式促进了游客自行提前对目的地做出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提出更深刻多样的休闲和文化等需求。

论文作者:陈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对策探讨论文_陈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