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管理的规范与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户外活动论文,幼儿园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户外活动时如果管理混乱,不仅影响到活动的实效,更会给幼儿的身心带来各种伤害。目前,户外活动还存在着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弱,教师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有标准:户外活动好管理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减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活动:有章可循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慢慢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时教师不能把一切要求强加于幼儿身上,而是应该让幼儿自己考虑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可以抛出一些问题请幼儿讨论,从而达成共识。
如制定滑滑梯的规则时可以问,“许多小朋友喜欢从上往下滑,也有的小朋友喜欢从下往上爬,可是碰在一起时很容易受伤,怎么办?”小朋友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都从上往下滑吧,有的说叫下面的人让一让,有的说上面没人时就爬上去,有人就不爬……教师可以视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多数幼儿的意见定下“合民意”的规则。
另外,合理的规则还应该是有弹性,随着幼儿的发展变化和年龄特征而不断改进完善。
如,我们的“大型滑滑梯”深受幼儿喜爱,玩的频率非常高,可以容纳三十多名幼儿同时玩。孩子们玩法多样,有的三五成群手牵手一起滑下去;有的头朝下滑;有的从下朝上走或者从斜坡的一边横走到斜坡的另一边;胆子大的从上往下跑着冲下去一直冲到草地上;也有的喜欢叫同伴拉住自己的手,将自己身体挂在斜坡中间……游玩期间孩子们乐趣无穷。不过看似安全的玩法同样出现过意外,有一个中班幼儿的小拇指被快速滑下的同伴身体强力碰伤造成指骨骨折,皮肤擦伤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所以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的运动水平与体能,分阶段制定相应的规则,安全性能增强。
(二)奖惩:张驰有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则必然有奖惩,除了安全规则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拟定外,也可以让幼儿一起讨论奖惩办法,即在玩的过程中谁违反了规则要求,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玩得好,给大家什么奖励。老师根据孩子们自己的讨论结果,整理奖惩办法。如:
奖一:安全宝贝奖。奖给能保护自己安全又不使他人受伤的孩子。这种奖项在玩耍新玩具,以及增加新规则时,比较实用。小小班每天评选,小班可以隔天或一周评选几次,中大班可视情况不定期评选。
奖二:延长玩的时间,增加玩的次数。一般每种大型玩具一周玩1~2次,如果幼儿很喜欢,而且玩得很好,可以增加一次。
惩一:取消游戏资格。一般情况下,当个别幼儿出现犯规时,我们都采用提醒,并引导他按规定玩。当提醒三次仍不改正时,我们取消他游戏的资格,请他暂时离开集体,请他在旁边观察学习同伴是怎样玩的。
惩二:提早结束游戏。如果班里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幼儿都存在违规的现象,那么活动提早结束,大家都没得玩,回活动室反思。
二、讲规范:户外活动乐开展
(一)规则:阶段落实
幼儿园内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器具,要根据幼儿活动能力,由易到难地合理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切不可齐步走。小小班、小班先从简单的中型玩具玩起,再玩综合性强的集各种动作锻炼、障碍练习于一体的复合型大型玩具。其次,玩每一种户外活动器具,我们都要分阶段落实规则,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各种安全玩法,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1.规范演示,准确引领。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大型玩具或者器械时,或对一些游戏方法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教师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
以玩“大滑梯”为例,初次玩大滑梯时,教师应该要带幼儿到大滑梯旁边,进行实地现身说法,先把幼儿安置好,坐下,必须看得清老师的演示动作,然后老师把规则逐点进行讲解示范,规则一:“从上往下滑,仰着滑、卧着滑都可以”,这点规则由老师自己示范,也可以请个幼儿来示范;规则二和三“下面有人时不能滑,要等他走了以后,或者请他让一让”“滑下去后马上起来,离开,不占地”,可请两位幼儿做演示,教师在一旁讲解,一位幼儿在滑梯上面正想往下滑,一位幼儿滑到下面还没站起来,这时老师可以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讲出正解后老师再指导幼儿演示。
2.过程引导,适时补充。幼儿自己提要求,教师补充。经过多次的玩耍之后,幼儿逐渐地掌握了规则的基本要求,这时,孩子已经不需要老师来提要求了,他们喜欢自己来描述,老师只要适当补充即可。
3.内在规则,养成习惯。当幼儿玩了很多次后,规则已经烂熟于心,不需要每次都说,老师只要把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稍微带一下即可。
比如大班的玩沙活动,孩子们早就知道该怎么铲沙、舀沙、堆沙、运沙,风来时怎样保护眼睛,袖子掉下去时该怎么办……同时也知道影响别人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已把执行规则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二)监督:合力防护
教师要做好观察者与执行者,幼儿方面,请同伴互帮互督。一个老师,三四十名欢呼雀跃的幼儿,即使老师绷紧神经,力求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还是不够用,需要发动幼儿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尤其是像小区内“假山”这一类,视线无法穿透的多面体大型户外玩具,管理起来实在是难上加难,这时就请幼儿帮忙。既解决难题保证安全,又锻炼了幼儿求助和帮助的能力。这种管理,使幼儿间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他们自主管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评价:全程参与
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教学评价要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1.点拨指引,驶入正轨。老师引导不会玩的幼儿向玩得好的幼儿学习,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或叫停,甚至惩戒。
同样以“大滑梯”为例,把情况分析给幼儿听,并当机立断定细节:一起开始下滑,快慢尽量一致,滑到后放开手爬起来。在后来的练习中,幼儿根据老师的细节提示,控制住自己的速度,相互间注意协调,玩得比较安全。评价也可以对于无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师生对他的活动进行评价,指出错误,而后坚定而非严厉地施行奖惩规则中的惩戒,让其在不愉快的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迫使他调整行为往良好行为习惯发展。
2.分享收获,畅谈感受。活动结束时的评价,重点在评价中分享经验和交流感受。
如大班幼儿玩大滑梯可以在斜坡横着走以及跑着冲下去。结束时老师评价了几位横着走和冲下去做得非常好的幼儿,并请畅谈感受与秘诀,孩子们交流了各自的发现,促进以后的锻炼活动向更高更难挑战,利用同伴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