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得以快速的发展,由于在经济、环境和能源发展问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各方面得以协调的发展,国家分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引导未来住宅应向生态住宅的方向发展。现代生态住宅是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估与设计住宅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现代生态住宅出现。
关键词:生态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住宅是在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下出现的,是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在对生态住宅设计过程中需要各专业人员间的紧密合作和努力,站在经济、技术、环境、能源等各个角度上系统地评估住宅的室内外环境,才能够设计出比较好的生态住宅。
一、现代生态住宅的概念
现代生态住宅在国际上亦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现代生态住宅小区是一个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各种资源的利用最有效,环境优美舒适,可大大降低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提高小区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同时,现代生态住宅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大课题,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它的实际释义为: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与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其本质可概括为“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三大特点。
二、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享受。
三、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3.1 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3.2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居民的生活得更加美好舒适。
3.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我国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现状4.1相关技术原则与建设标准的制订
2001年5月,建设部颁布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指出了“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和技术原则,要求住宅在能源、水、电、气、声、光、热环境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9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的定性定量指标,提出了相关技术手段,保护自然,做到与环境共生,节约能源,创造循环再生型的建筑生涯,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牵涉到的学科领域相当广泛。
4.2加大建设力度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是我国现代生态住宅的积极倡导者,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住宅”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现代生态住宅”的概念一经提出,响应者众多,无论是从生态保护角度看,还是从保护人的健康角度看,商会积极推动现代生态住宅的建筑标准都能应用于实际。
4.3社会各界对其重视程度提高
近年来,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提倡现代生态健康住宅,陆续提出了“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等理念,而购房者也将整个住宅小区的现代生态状况作为判断小区优劣的主要指标。从广度深度上创建现代生态住宅区,必将给中国住宅业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迎来中国现代生态健康住宅消费的春天。
五、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5.1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居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到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在绿化系统设计中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二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
5.2 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很少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5.3日照、遮阳与采光
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生态住宅小区建筑是在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上注重人们生活的质量,将住宅、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不但注重空间使用效率,更加强调发挥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效益。现代生态住宅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住宅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设计时要具备以健康环保、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思想,从而在设计上确保生态住宅更能满足人们宜居的需要,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林洁明.浅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2] 曹伟.生态建筑,生态建材,发展战略[J].新建筑,2010.
论文作者:朱敏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住宅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论文; 住宅区论文; 自然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