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如果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欠缺认识,教师管理就很难收效或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以下介绍近几年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印象最深、效果最佳的一些实用性案例。
关键词:成长 班主任 德育案例
处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每天都会发现不少的趣事,不少拈手得来的绝妙经验,记之于文字,就如拾起颗颗美丽晶莹的珍珠,常给人久久回味的遐想。
案例一、给点阳光,让我灿烂
1.案例背景。宁宁是一个特别的女孩,喜欢一个人发呆;不愿与小朋友交往;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情景一:一次课间活动,小朋友们都在玩雪花片,而佳宁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这时,我看见欣欣走到了她的身边想跟她一起玩,但是宁宁发现后立马推开了她。原来,她不想跟小朋友玩,也不喜欢小朋友靠近她。
情景二:运动课上,我带着全班学生去感统室做游戏,有玩滑滑梯的、有荡秋千的...但是宁宁却一个人坐在角落。我叫小朋友主动去邀她一起游戏,宁宁依然不愿意。“来,跟老师一起去玩吧”,刚走了几步,宁宁就哭了起来。
2.调查与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宁宁如此不合群,如此不适应集体的生活呢?我也多次与家长沟通,得知宁宁从小都是外公外婆带大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更没有给宁宁足够多的关爱。缺少沟通,也很少与外界的人、事物联系的宁宁,性格就显得孤僻,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别人走近她,没有安全感。
3.教育策略。(1)有意识地多与她交流。在课余时间,多到孩子身边,语气亲切跟她说说话。并利用一些辅助性的动作来加强孩子的亲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让她慢慢地愿意与人交往。(2)多鼓励、多表扬。充分使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来促进她和小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如发现她与小朋友玩耍,就马上表扬,让她意识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3)家校携手。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家长在家多陪伴孩子玩、与孩子多亲近,让宁宁走出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4.教育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宁宁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曾经胆小内向的孩子渐渐敞开了心扉,变得喜欢上学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愿意和小朋友交往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脸上的笑容增多了。
案例二、嘿,捣蛋鬼,我想和你交朋友
1.案例背景。说起班上的“捣蛋鬼”倩倩,要从我班孩子的告状开始。“老师,她打我。”“老师,她上课总来动我。”“老师,她抢我的苹果吃。”课堂上她没有一节课是认真听完的,不是啃指甲,就是把手伸进抽屉里玩,要么就是打同桌。令我苦恼的是,课堂上对她的教育总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倩倩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对方有错,她欺负了同学,反而自己愤愤不平,而我成了那个劝架的“警察”。
2.教育措施。我觉得我应该把她在校表现告诉她的妈妈。没想到妈妈也拿她没办法,一说起这孩子,心情就十分沉重。她妈妈说,这孩子的良好表现只能维持几分钟时间,家长的教诲对他来讲,听过就忘了。思来想去,我和倩倩的妈妈约在学校见面,聊她在家里的情况、在学校的近况。“老师,倩倩其实挺善良的,她不是真的想打同学,她从小到大就没有什么朋友,她特别希望有朋友跟她玩,可是她和同学的相处能力实在太差了。她的种种行为其实就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我说:“我知道,其实倩倩这孩子天性善良,有一次她还帮我搬东西,搬得满头大汗。但是,孩子的种种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困扰,我们应该帮助她。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先给她安排一个班干部,让他多做事。你在家里给他模拟在学校发生的情境,看看她对类似事件的反应,针对她的反应再做引导和教育。”就这样,我们达成了共识。在校我积极引导、规劝倩倩,对她总是充满着期待,积极表扬为主,激励他。下课后,倩倩会用一双充满着期待的眼睛盯着我,对我说:“老师,我今天表现还好吗?”在家她妈妈也努力配合我,每次倩倩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表扬,她妈妈总是高兴地像个孩子,在家里更加对孩子上心,面对孩子的进步,她自己也制定了奖励计划。比如:倩倩在学校里受一次表扬,得十个积分。只要集满一百个积分,就满足孩子的一个合理的小心愿。相反,如果受到老师的批评,就要扣积分。
3.问题解析。(1)家校携手,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2)合理利用奖惩制度,让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中营造温暖和谐的环境,对与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3)创设虚拟的或现实的交往情境,让儿童在虚拟的或现实的情境中去思考如何解决活动中的社会交往问题。
4.教育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对倩倩的教育也起到了明显效果,孩子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以前的不良习惯不再频繁发生。
论文作者:朱宇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孩子论文; 倩倩论文; 老师论文; 小朋友论文; 案例论文; 妈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