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国全

浅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国全

绍兴城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对于市政道路来讲,在软土路基施工方面,更要着重强调施工技术落实的效果以及施工质量,毕竟市政道路不同于一般公路,是直接贯穿于城市内部的道路,如果道路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城市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所以相关人员要着重注意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概述

1.1软土地基特点

对于软土路基来说,较大的含水量、较大的孔隙是其具备的主要特点,是由于软土本身属于含水量较高的土粒,这也是软土路基往往抗压能力较差、流动性较强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软土路基本身还具备着沉降特性,这就使得很多时候软土因时效性发生沉降时,很容易引发市政道路工程的失稳沉降,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性。

1.2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在简单了解软土地基的特点后,还需要了解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文章将这类问题概括为路基强度低、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困难三个方面。

1.2.1路基强度低。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来说,其本身对道路路基的强度与使用年限存在着较高要求,而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道路的行车安全。但对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来说,天然软土强度不高、较为容易因挤压与震动导致强度下降都使得路基强度得不到保证,这种强度较低的路基自然不能满足市政道路工程需求,路面变形和沉降现象也很容易因此大量涌现。

1.2.2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除了路基强度较低这一问题外,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也是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而边坡路基未进行处理或是处理质量较差就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边坡软土路基的处理很多时候会影响路基本身的稳定性,这就使得很多时候市政道路工程在边坡软土路基处理中往往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1.2.3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困难。除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外,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困难这一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在我国当下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为了尽可能降低软土路基带来的负面影响,硬质土的添加属于最常见的软土路基承载力提升方法。但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路基沉降量与剩余沉降量的比值控制往往会出现问题,这就使得很多时候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往往不能够达到设计预期的标准要求,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自然也无法得到满足。

2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边坡稳定性差

软土路基在处理后,其本身的含水量会降低到标准范围内,边坡处的软土路基也会满足施工条件,边坡也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边坡遭到雨水冲刷,软土路基中的颗粒很容易发生位置变化,重新松散起来,边坡稳定性变差。

2.2不均匀沉降

在实际中,有很多市政道路是在加固处理后的软土路基上施工的,在后期使用中,经常会发生路面不均匀沉降,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软土路基本身受到的负荷不均匀;二是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时,为了提高土质的硬度,一般会将其与硬土结合起来共同加固,而在填土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使这些硬土得到均匀填筑和均匀压实,故硬土多的地方路基沉降少。一般只要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也就意味着道路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都失去了保障,市政道路也就没有了实用价值。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针对软土路基做好各项处理措施和防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软土路基强度低

提高软土路基强度是加固处理软土路基的必要工作,强度是否得到强化,关系到道路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稳定性、安全可靠性的优势是否能得到完全体现。

3分析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3.1表层处理技术。所谓表层处理技术,就是在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先排出路基范围之内的水,从而能够让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降低,然后在上面铺设0.5~1.0m的砂砾垫层,从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施工环境给机械作业。在排出地基范围水的时候,可以挖出一个盲沟,回填透水性强的砂砾,排水效果可以事半功倍。盲沟的填挖中也要考虑地形,水沟的断面宽0.5m,深要控制在0.5~1m之间。砂砾的垫层可以排出浅层的水,使得地基的外力承载功能提高,沉降量得到较少,也能分散软土地基的承受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填筑砂砾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均匀的摊铺,避免有的地方过多或者过少,会对某处造成集中荷载,也要对填筑的速度和效率有所控制,使得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速度和效率正常,保证不破坏填筑的地基。3.2开挖换填技术。用机械把路基内的软土进行全部的挖除,用稳定性能较好的砂砾和碎石来代替,对填筑、压实和检测压实度的方法使用分层的方法。如果换填过程中,深度大于一米时,每隔半米要铺设土工织物来增加侧向约束。通过这种技术,对软土地基的外力承载进行改变,提高了稳定性和抗变形力。这种技术对软土层的厚度不超过3三米的软土路基十分适用。

3.3砂桩、碎石桩加固技术。组颗粒土桩是由砂桩和碎石桩两部分组成的,先是利用震动和冲击把软土中冲出孔隙,然后把稳定性强的砂砾和碎石填入孔隙,这就形成了一种直径的、密度大的、由砂砾和碎石组成的桩体,这种状态在挤密、排水、置换、垫层和加筋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地基加固中,对松散的砂土和黏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形成的这种桩体,可以加强地基的外力承载力,减少排水固结的时间,增强稳定性,在加固的效果上起到明显的作用。软弱的黏土要使用沉管干振法来处理,使得碎石桩体和其周围的软弱的黏土形成一个复合型的地基,能够一起承受外部的压力,其中,碎石桩体能够承受其中的大部分压力,使得软弱的粘土荷载力大大减小,所以能够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力,这种工艺要求粘土的天然抗剪强度要高,否则在碎石桩受到较大的承载力时缺乏竖向摩擦阻力,降低了加固的效果,使得沉降加大。

3.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此种技术其实就是把粉煤灰、石屑、碎石和水泥等按照一定的量进行混合和搅拌,从而产生具一种有强度的桩,大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并且减小了形变量。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也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压迫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和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能有效保证路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发镪.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2(11):47.

[2]陈宏伟.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研,2015(29):123.

[3]刘伯.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00175.

[4]何国利.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062.

[5]禹卿锁.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析[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2):131.

论文作者:陈国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浅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国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