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论文_王垒1, 李婷婷2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论文_王垒1, 李婷婷2

王垒1 李婷婷2

1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检验科;2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抽取静脉血组患者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采集末梢血组患者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相较静脉血组的采集样本,末梢血组在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方面数值较高(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LT(血小板)指标数值方面末梢血组较低(P<0.05);。MXD(中间细胞)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相较末梢血更具优势。它不但能够保证检验结果准确,还能够重复检测。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比较分析;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于临床诊断是一种十分基础且重要的依据,伴随现今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医学上对血常规检测准确性的要求愈发严格。通常血常规检测的样本来自末梢血、静脉血及动脉血,其中末梢血与静脉血应用更为广泛。但二者孰优孰劣在医学界并未得到统一认知,在此背景下我院针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谁的优势更显著开展了一次试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末梢血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12-67)岁,平均年龄为(35.67±7.38)岁;其中体检患者29例,门诊病患20例。静脉血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为(11-66)岁,平均年龄为(33.59±8.32)岁;其中体检患31例,门诊病患18例。两组患者均不存在凝血障碍疾病及血液疾病。两组病患在性别组成、年龄范围等一般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被检查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接受静脉血或末梢血样本采集。采取末梢血组患者手指血,剂量约为40μL,收集后加入150μL稀释液,充分混匀稀释液与末梢血后进行血常规检测。收集静脉血组患者3ml静脉血,在确保抗凝管内有抗凝剂后将静脉血标本混入,而后颠倒三次将其混匀。动作注意柔顺轻柔,防止溶血现象出现。分别对两组样本的各类指标检测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并加以记录,主要检测指标有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

1.3数据处理

所有料数据均采取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n,%)表示,两足之间采取x2进行检验,计量数据使用( ±s)表示,两组之间使用t进行检验。P<0.0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此次研究中血常规检验共检查5类指标,即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其中末梢血组在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数值显著更高(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LT(血小板)指标数值方面,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两组于MXD(中间细胞)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详见表1

表1.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对

组别 例数中间细胞(%)血小板(10^9/L)白细胞(10^9/L)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g/L)

静脉血组49 6.93±1.83 219.65±23.89 5.38±0.45 3.91±0.42 12.31±1.12

末梢血组49 6.78±1.79 169.38±25.52 6.45±0.32 4.51±0.31 13.56±1.06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发展,医学检验正向着高度自动化、特异性、超微量的方向前进[1]。临床诊断上对于医学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日益提升。假若人体某个部位的器官变化,原因可能就是血液中的有关成分发生了病理性变化。所以临床工作中血液样本的采取及检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据相关报道表明,约65%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需要接受相应的医学检验[2]。由此可知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对医生的诊断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在血常规检测这一医学检验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检验样本最为常见的来源为末梢血,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样本多用于血气的分析。而常规检验方面更为优先考虑的是末梢血和静脉血[3]。但这二者在化学组成和细胞成分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检验结果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4]。由此次实验结果可知末梢血组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数值较静脉血组更高(P<0.05);血小板指标数值方面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而末梢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检验数值较高的原因是由于血管管腔十分狭窄,温度较高,导致血液中出现沉积现象;而血小板计数较低的原因为采集末梢血的过程中需要将血管挤压,挤压将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损耗[5]。另外采集末梢血的过程如采集部位、采集动作迅速与否、穿刺深浅程度、被采集者的体温等都会导致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出现差异。

静脉血相较末梢血,血液循环较好,且不会受到采血过程、被采血这温度的影响。其检验结果较实际值差异并不十分巨大。因此相较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优势十分显著,更值得作为血常规检验的优先血液样本考虑。

参考文献:

[1]史加圣.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1):329-329.

[2]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等.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85-86.

[3]关翠兰.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87-188.

[4]何昭霞,李灵,陈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5]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2-2463.

论文作者:王垒1, 李婷婷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论文_王垒1, 李婷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