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转学生”论文_陈琳

暖心的“转学生”论文_陈琳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 266041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鼓励和认可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有效的,这也是师爱的表现之一。这可以用一句表扬的话语展现,可以用一个赞赏的目光展现,可以用一个轻拍肩膀的手势展现。总之,鼓励和认可是可以用很多种细微的举动来展现,师爱也是可以通过“细节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

我现在所教的三年级二班的班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男生,他是一个转学生,叫梁翰文,在三年级上学期刚转来的。他在我的课上很安分,也专注听讲,就是作业的质量不高,在班里算是个“中等生”。但有一件事情让我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帮一年级小同学倒垃圾。从刚开学以来,我发现他一直在利用中午吃完饭的短暂时间帮一年级四个班倒垃圾。我问他:“这是你班主任老师要求你帮助一年级小同学的吗?”他笑着摇摇头,“不是,我是有一天发现一年级小同学不会倒垃圾,不清楚学校垃圾箱在哪里,垃圾桶还这么沉,他们拿不动,我也没事做,就帮帮他们。”他这一帮,就是直接帮了一年级四个班,还帮助了一个学期。直到一年级小同学慢慢的常规秩序“上道”了,他这个“垃圾工”才卸任。从教室里拎出去垃圾桶,到再拎回来垃圾桶。不是很远的倒垃圾的路,他走得一路芬芳无比。

我感慨万千,多么懂事、暖心的孩子呀!在现如今只追求“成才”和“成绩”的浮躁社会中,这个暖心、和谐的画面显得多么可贵呀!是的,孩子的成人比成功、成绩更重要。虽然他的学习是个“中等”,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天使,他有自己热心肠的一面,他是我心路上绽放的一朵最美的花。

这个小细节使我深受教育。我在课上花了很长时间来表扬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发现教育是互通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细节教育”,因为它们是能够做到润物无声的,好似柔和的春风拂面,温暖了学生稚嫩的心灵。“细节教育”好似一道和煦的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细节教育”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细节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是一种认可教育,是一种赞美教育,是教育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教育。

针对他的美术课学习,我决定因材施教,通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我也教了他们班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等多种课型,通过这些课,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喜欢做手工,具体是喜欢做彩泥手工。因此,在我的美术课堂上,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明确告诉学生可以采用画画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做手工的形式,这些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明了我的心思,一开始他还不确定他可以在绘画领域的课上去做手工,他单独问我:“老师,我可以不画画,去做手工吗?”我说:“可以去做手工,这也锻炼了你的大脑和双手呀!做手工不是你想的玩,这也是学习呀!”他听懂了,认真地钻研课本,临近下课时,给我展示他用彩泥做的机器人武士,有躯壳,有武器,惟妙惟肖。我在全班同学面前,高高举起他的作品,跟同学们说:“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的作品是谁做的?”当同学们得知是梁翰文做的之后,都向他投去了赞美、表扬的目光,有的学生还鼓起掌来,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腼腆地笑了。我想这也拉近了他这一转学生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感,因为,我发现下课之后,同学们围在他的桌子周围,咨询他做手工机器人的具体细节和步骤,他在那里回答着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这在之前的课下是从未有过的。

后来一次和他谈心,我问他:“为什么你越来越喜欢手工课,尤其是泥塑课?”他说:“陈老师,就是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彩泥机器人,你在班里大加表扬了我,让我有了动力。”这就是他产生兴趣的原因。

“细节教育”看似微不足道,它多是从细微的小事入手。“细节教育”不容小觑。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咬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一份深刻的道理——成功在于积累。教育的成功不也是如此吗?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太阳充满了温暖的阳光,教师也应该做到如同太阳一般,不吝啬阳光,要充满太阳的温暖,要充满太阳的力量,要做到时刻保持满电状态,时时刻刻充满阳光和爱,对学生保持“百分百”满满的爱。教师应该充满“正能量”,教师应该观察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不吝啬对于学生一些较好的“细微小事”的表扬和赞赏。

当然,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和言谈举止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恒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都时刻充满“正能量”,都能把“正能量”影响给学生,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论文作者:陈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暖心的“转学生”论文_陈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